“底层叙事”的另一种抵达
——以中篇小说《黑山羊·白山羊》为例

2018-11-12 23:45:32王明生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黑山羊张家底层

王明生

近年来,从杨恩智一路走过的创作道路上看,不论是2015年8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如画似书》,还是中篇小说《索赔》,再到《黑山羊·白山羊》,文本中都透露出一条主线,那就是始终坚持对底层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批判。创作背景大都以生养他的故土——普家河村息息相关,这些作品散发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有较强的现实感和故事性,他把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普家河村这个群体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独特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底层意识。在《如画似书》中,书写苦难的冰冷有之,但悲悯情怀的温度不够。这无疑,桎梏了一个作家的创作境界。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不断思索苦难与疼痛的同时,从《索赔》起,开始了倾注于人性温暖的召回,特别是在《黑山羊·白山羊》的字里行间,我不但读到了底层人冰冷的内心,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温暖,人性的复苏。在这里,杨恩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旁观者,更不是述说苦难的怨妇,他以平视底层的叙事视角,采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深入挖掘普家河村的社会现实生活和底层人物的社会心理,把笔端插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去挖掘人性向善的本质,告别了过去那种单纯的叙述苦难的冰冷风格,完成了“底层叙事”的另一种温暖抵达,彰显出一个作家应该有的悲悯情怀。

中篇小说《黑山羊·白山羊》情节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张家湾农民刘志平,在一个黄昏捡到一只白山羊后,引发出来的故事。围绕这一主线,叙述了主人公刘志平,因捡到这只白山羊,而带来的一系列苦恼、悲伤以及内心的煎熬。邻居张广波一家见刘志平平白无故地捡到只羊,便想方设法想把这只羊占为己有。先是张广波的儿子张长强咬定说是三姐家丢失的黑山羊,可到了刘志平家的羊圈,看见的是被粪水侵染透了的白山羊,又说自己家丢失的是只白山羊。虽然刘志平一家心里明白,这只捡来的羊不是张家的,但他们却希望张广波家的人赶快来把羊牵去,他们也希望尽快把这个祸害给送走。当刘志平带着自己的母亲去张家还羊时,张家却蛮横不讲理地要刘志平再去捡一只看看,甚至说羊不是捡的,是刘志平偷的。刘志平的母亲想以理说服,又被张家打伤,住进了医院。刘志平为了讨回公道,起诉了张家。官司打赢了,不但医疗费没有得到赔偿,而且在精神上还是畏惧着张家。刘志平曾臆想着怎样去杀张广波一家,可这种复仇的火焰,最终被一双读书儿女的牵绊浇灭了。为了读书的儿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他把屈辱忍了深深埋在了心里。刘志平经过内心的煎熬,最终放弃医疗费的索要,不得不卖了家里的耕牛,想用请客吃饭的方式,告诉乡邻说张家已经赔了医疗费,以此来找回面子。为了显示自家在外有人撑腰,刘志平还专门打电话给入赘大理的兄弟刘志国,央求他多叫上些朋友来家做客、助威。一切准备就绪,正要开席时,张家在城里工作的张长斌,来到了刘志平家,并叫人去他家端来了一大铁锅山羊肉,还当着大家的面还了医疗费。客人们围着热气腾腾的羊肉吃开了,大家纷纷说,好吃好吃,这羊肉做得好!这羊肉香,又吃不出膻味来。这是啥羊的肉?黑山羊的吗?绵羊的肯定没这么好吃,就是白山羊的,也应该没这么好吃啊!

小说并没有去描写刘志平的苦难生活,而是从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捡到一只白山羊作为切入点,去描写农民面对点滴利益,表现出来的劣根性。通过张家两次谎言要羊,打伤人不赔偿医药费,以及刻毒的辱骂,刻画出张家所谓的强势,是因为:张广波家不但有着三个儿子,人强马壮的,更主要的是,第二个儿子张长斌,还在县城里当了官。而势单力薄的刘志平就只有一次次地忍,这种忍的希望是为了狠命地供刘德静刘德稳读书,就是希望两个娃都读出书来,能以一当十,把这个家像模像样地撑起来,不再受人欺负。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人一弱,才更是被人欺呢。刘志平算是把所有人生的希望、或者说一家人翻身的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娃的身上了。有了这个希望,刘志平似乎才有了忍下去避下去的理由。如果连这个希望都没了,又不能把家搬离这个山湾,他刘志平真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这样一直忍着、避着。

为了这个希望,没权没势的刘志平连自家门前的一块土地都放弃了;为了这个希望,捡到羊被说成是偷,母亲被打伤,官司胜诉得不到赔偿,他放弃了索赔;为了这个希望,他不得不卖了耕牛请客,而请客也只是想透露张家对法院的判决兑现了。这些对于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农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苦熬生活。按农村多子多福的传统,看着张广波家的三个儿子想着自己一个人,刘志平曾想生个三个五个儿子,但没想到的是,刚生下刘德稳一个多月,吴天翠就被乡计生办的人抓去给结扎了。所以,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一双儿女身上,为了不影响儿女的学习,他一次次选择了忍让。张家并没有因为刘志平的一忍再忍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看着迎面向自己走来的张长强,吴天翠的心里瞬间愣了一下,同时放慢了步伐,慌忙地看向路侧的稻田,试图找到一处可以避开的地方,但还没等他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没有想出怎样让的时候,张长强已经来到了她的面前。吴天翠情急之中,本能地想用与其他人相遇的办法,准备站下来侧身让张长强过,没料到张长强不但没侧身的意思,还正正地在她面前站了下来,然后突然弯了一下腰,双手同时摸向他的裆部,又是一个突然,像是有了什么惊讶似的,说,还在的嘛,我还说我这鸡巴被人家咬掉了呢!”被撞跌进田里的吴天翠,连大声痛哭都不敢,而是小声地哭泣,直到回到家里她的涰泣,才彻底变成了呜哩哇啦的号啕大哭。这样的细节描写,读后令人难忘、动容,甚至想走进书中去为刘志平泄愤。面对张家的侮辱,刘志平想到了要和张家来个鱼死网破,甚至在梦中把张广波一家全都砍了。而每当这样想的时候,他就会同时想到两个娃,会想到两个娃读出书来后的日子,想着扬眉吐气地走在湾里的样子。从这些描写中,我看到刘志平向善的一面,似乎仅仅是为了孩子。他内心恶的一面,也通过在心里更恶毒的骂,梦中的残酷杀戮刻画出来。这些,看似不可理喻,但对于像刘志平这样的底层农民,这样的生活已成为常态,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他只能在心里去诅咒张家、梦中杀死张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志平早已无数次地报了仇、泄了愤。一个鲜活、生动的底层农民形象从作品中走进了生活。

追溯刘志平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卑微甚至是低贱的性格特征。首先,是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农民意识,天生爱贪小便宜所造成的。如果,刘志平不是为了贪便宜把羊捡回来,那么,张家也不会两次撒谎来骗取山羊。其次,是因为他惧怕张家在城里有当官的权势,才导致他以及家人,在路过张家门口时,不得不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一闪而过;面对张家的人走路也不敢挺直腰板;甚至孩子在自己家里看电视也不敢开大音量,尽管这音量已经很小了。这样的性格,导致刘志平走路要挺直腰板,都只能在心里。这样的弱势,作家给予了同情和温抚。他在心里的诅咒、杀戮和张家明目张胆的辱骂、大打出手,形成了“善与恶”的鲜明对比。当他在梦中追杀张家,报了仇时。“这一夜,刘志平没能再睡过去一分钟。梦中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在他的脑海间回放。”“要不是有张长斌在后面,他张广波,他张长强,敢这么狂吗?他张广波狂啥?就狂他有张长斌这个儿子啊!他张长强狂啥?就狂他有张长斌这个哥哥啊!刘志平觉得自己实在需要一种这样的力量。”“看着一张一张的车往山湾里开去,一种自豪感,在屁颤屁颤地小跑着的刘志平心里油然而生,似乎,他还从来没有这么自豪过。似乎,他现在已是这个湾里最有背景的人了。在这样一个小山湾里,谁家来过开着这么好的四张小车的客人?”从这些心理描写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刘志平这样的底层农民性格中特有的势利。他善良的一面也或多或少地是出于无奈,显得不是那么纯,那么真。假如,他和张家一样有权有势呢?这样,势必真的会两败俱伤。

张家的人,除了有知识在城里工作的张长斌外,在他们身上都烙下了底层农民的印记。他们同样过着日出而作的乡土生活,农民的勤苦、艰辛同样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和刘志平家的矛盾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只是在物质利益的考量下,变得扭曲、夸张、变形。小说里曾提到十六年前的那块地,因为这块地,两家才产生了矛盾。当矛盾一步步升级,刘志平自觉斗不过张家而败下阵来,这同样也不知不觉中助长了邪气的滋生。小说中有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那就是:车子刚好开到张广波家门前,就不能再往前开了。以张家人一贯嚣张跋扈的本性来分析,这里应该会出现矛盾的再次升级,可作者就此打住,似乎不合情理。但从书写底层农民精神世界的角度,能起到呼吁社会在关注底层命运的同时,帮助底层农民摆脱精神困境,以此发挥底层叙事的另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

读罢小说,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在刘志平心理变化的细腻刻画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过目不忘的底层人物形象,剖析了底层人卑微、无奈的内心世界。但在叙述上有拖沓、绕来绕去之感,在某些情节上甚至出现了明显的重复现象(如第七小节中间出现的“刘志平在山湾口遇上张广波了。”和第八小节开头“刘志平又一次在湾口遇上张广波了。”后面大段的描写基本是相同的。)对张家恶的一面描写,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对其内心世界的刻画少了点笔墨。整个故事情节经一波三折后,令人心酸不已,而这心酸最终以喜剧收场,张长斌的出现似乎有点牵强。但作者的本意是好的,是人性向善的书写。小说纵情于个人臆想的叙述中,有时情节轻重不成比例,或者人物行为突然间夸大无理,而使读者感觉唐突。但这篇小说就好像我们邻居发生的事情一样,很容易让我们自然的融入到故事中,把主人公的心理矛盾冲突展露到最大极限,这是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小说主题富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文化意识,尤其特别着眼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这就是杨恩智纯真本性的表露,他能透过文字,将他这份本性以文字传达,勾起读者感动共鸣,以黑白山羊为主题,似乎也隐喻着是非颠倒,读后令读者知耻反省。铁凝说:“文学是要引导人向善的。”作者正是想通过对捡羊事件的沉重描写与卑微的内心刻画,真诚地呼唤社会道义的合理伸张和人性向善的回归;同时,作者也是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呼唤对生活在底层群体的怜悯与尊重,隐隐地表达了他渴望社会都自觉地遵循公序良俗的美好期盼。透过文本,我们最大的希望是能够看到,刘志平一家可以挺直腰板行走在田野,可以理直气壮地耕种于田间地头,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

猜你喜欢
黑山羊张家底层
说话算话的我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霸王”不在家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给张家源的信
少先队活动(2018年8期)2018-12-29 12:16:02
黑山羊羊痘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2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47
略论“底层”
杂文选刊(2013年7期)2013-02-11 1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