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 崔桂梅 杨文君
内容摘要:鉴于目前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针对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的认知度以及就业能力。同时,学院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内在联系,构建电气信息类教学实践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 电气信息类专业 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1.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培养需要学校高强度的引导和发动
从生源质量上看,地方工科大学生虽具备了学习的智力基础,但许多同学因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专业选择的盲目性而严重缺失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主要表现为个人发展定位不明确,专业理解和认知不深入,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差,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1]。因此,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发动。
从专业培养方面看,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烈的从众和依赖心理,个性化培养和成长的需求相对不明晰。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工程实施型人才,服务面向为IT行业及电气控制等工程领域,技术、知识发展更新快是此类专业的共同特征。学生走出校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就业适应能力。因此在塑造其专业技能方面,与行业流行技术保持同步是非常重要的培养任务。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地方工科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许多工科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尝试,但这些外部因素作用周期较长,成效不够明显[2]。如何从学生成长的内因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内源性地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是快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以第二课堂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1.构建以大学生第二课堂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为抓手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
组建第二课堂科技创新社团和兴趣小组,聘请专业教师任社团指导教师,同学们可以到各个实验室、研究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发明制作。依托全国各类各级别科技创新比赛,学生可以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各个科技创新社团制定计划对学院进行培训和实践,聘请高新技术专家对课程进行指导和讲授。以上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对专业认知的纽带,以此来构建专业培养体系。
2.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拓展了学生了解相关行业主流技术需求的视野,实现了课内所学技术与企业需求的同步
针对电气信息类各专业技术发展更新快的特点,积极引进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培训机构的专家到校举办新技术讲座和培训,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跟踪本专业的流行技术和发展趋势,同时也丰富了此类应用型较强专业的多元化办学模式[3]。此外,为学生提供了与国内外高校或本行业先进技术企业和技术专家直接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行业的技术特点和用人需求,进一步提高就业适应力,实现了课内所学技术与企业需求的同步。
3.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基础条件
我院以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为切入点的专业技能塑造体系所实现的培养效果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提出的十一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高度契合,为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基础条件。
4.完善有力的组织机构建设,确保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工作的持续开展
学院上下在认识方面取得高度一致,把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视为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并在政策引领、资金场地支持等方面制定完备的配套措施,广泛调动师生的参与热情,努力提升学生的参与规模。
三.信息工程学院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活动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近五年来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果
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目前已形成以课外科技活动社团为主,以学生自发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或独自参加科技活动为辅的活动氛围。全院目前有7个课外科技活动社团,共有固定会员600余人,每年以各种组织形式参加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的学生占全院学生总数的20%以上,参加指导或技术培训的专业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近50%。
近五年来,全院每年获省级三等奖以上的科技竞赛获奖占全校总数的50%以上。2013-2017年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奖321项,其中2013年59项,2014年67项,2015年61项,2016年63项,2017年71项。
2.增强了第一课堂专业教学效果,提升了专业培养质量。
许多学生自大一入学便从基础认知开始参与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进入第四学期以后以专业知识培养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班内参加课外科技实践的同学已达到相当高的比例(一些专业达到30%以上)[4]。这些同学中,由于经过前期训练,对相关专业的一些概念、技术应用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而且也具有更濃厚的兴趣和明确的目标,因此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师生互动环节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对其他同学也容易产生良性激励作用;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也显示出这些同学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通过合理的分组可明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就像“倍增器”和“催化剂”一样对专业教学环节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培养质量。
3.促进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应变创新能力的养成
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完成课题小组的研发制作项目,题目内容产生于多种渠道,主要包括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自身的某种创意、现实中的技术需求及科技竞赛规定的开发内容等[5-6]。这些项目源自一个问题或一种需求,在完成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历经分析问题提出基本思路、搜集相关技术资料拟定解决方案、学习掌握技术手段破解面临难题、合理调配资源完成整体测试、评价测试结果优化解决方案等环节,整个过程与解决一般性工程问题的技术流程很相似,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7-8]。
4.明显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通过参加课外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凭借在科技实践中得到强化或熟练掌握的一技之长,使学生在优质岗位求职应聘中处于有利地位,增强了就业的竞争力,也为进入工作岗位后技术能力的快速提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四.总结
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信息工程学院深入研究第二课堂科技实践创新活动与第一课堂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及专业社会需求等人才培养各要素的内在关系,以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切入点构建了有效提升地方工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措施和高效的组织发动,内源性地促进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逐步彰显出学院在推进办学理念的落实、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等多方工作的成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陆锦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高等教育,2012(23):55-56.
[2]单耀军,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教学研究,2008(02):140-142+147.
[3]应明峰,司立众,莫晓晖.基于创客文化开放实验室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8(04):173-175.
[4]李勇,韩新风.“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3):41-45.
[5]尚海龍.依托科技型社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具体实践——以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210-211.
[6]卜胜利,顾铮,贾力源,寇志起.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物理实践平台的创建和实施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01):72-76.
[7]姚毓春,赵闯,张舒婷.大学生创业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园创业企业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2014(04):84-93+96.
[8]魏银霞,黄可,郭庆.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2):14-17.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