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兵
摘要:课堂是我们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和解题技能的主要阵地。阅读模块是高考语文学科分值占比较重且失分较多的部分。笔者认为,作为高中生,我们首先要向课内阅读要成绩,采取有效策略开展高中语文深度阅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有效策略
阅读在高中语文测试中占比之重充分体现了它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而课堂是我们得到阅读训练并获取阅读技能的主要阵地。如何抓住课内阅读,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并学会在不同的阅读材料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成为我们高中生必须要深思的问题。依我看来,开展高中语文深度阅读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深度阅读的内涵及其对高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深度阅读是指在对阅读材料具备初级阅读认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材料的内涵,体会文章中深藏的情感、思想以及人生哲理,并融合读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认知积累,形成自己独有的人生感悟,拉近与文章的距离,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而这种对阅读材料的深度探究整好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阅读材料中分值较重的难点问题,是解读作者思想情感和文章主题思想不可或缺的途径,也是和其他同学分数产生差距的机会。因此,深度阅读对高中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
1.加强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探究文章情感源头
就课内阅读而言,高中语文所选教材都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是非常经典的阅读训练材料。而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性的确定不能毫无缘由。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文章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的深入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作品所产生的时代特征都会给我们提供较为明晰的线索,为我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表现以及事件发展的必然性提供了有利的证据,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都会因此一览无余。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先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对段祺瑞政府懦弱的行为和无耻暴行深感震惊和愤慨,对爱国请愿者的惨状无比同情和悲悯。一如我对鲁迅文风的了解,嫉恶如仇的他用犀利的文字直抒胸臆、针砭时弊。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政府的残暴,打破了人们的幻想;忆起了刘和珍君的美好、果敢和勇毅;剥掉了伪善、阴险文人的丑陋面皮,让我们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拾逝者遗志,勇往直前。正是因为我对整个事件的深入了解以及对鲁迅写作风格的明晰,我才能够对文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感同身受,那种“实在无话可说,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的感觉,真的让人“艰于呼吸视听”却又在悲哀之后出离愤怒,继而受逝者精神的鼓舞要做真的猛士,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样文章无论是情感主线还是主旨大意都会尽收囊中。
2.重视文章细节,辨析语意真伪
语文阅读测试中有很多考察文章细节的题,题干或选项中会出现与原文有关的提示语,但是绝不是原句,而是混杂很多伪命题,需要我们认真比对,体察文章语句本意和作者的表达倾向,还原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2018年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第一题要求考生辨析出选项中与原文内容理解不符的一项。就A选项来说,“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与原文中第一段的内容极为相似。文中第一句提到:“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呼应选项中的前半部分,关键字“始于先秦”是二者都有的,但是,文意究竟与原文是否相符,还要看具体的细节,“广义上”这三个字实际上限定了“诸子之学”所涉及到的时间范围,因为依照原文来看,与先秦时代有关的诸子之学其实是从狭义上来讲的,而从广义上看,诸子之学所限定的范围要绵延到现在,也就是暗中契合A选项中的“当代思想”,因为原文提到:“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而原文中其他的句子成分和语意都起到了混淆语句的作用,A选项其实就是对第一段语意表达的一个总结,因此,此句与原文语意相符,不能选。当然,在进行课内阅读的时候,老师也会设计很多类似的细节题来训练我们观察细致性和思辨的敏锐性。
3.明晰主旨大意,让阅读向纵深发展
要开展深入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或主题思想不可或缺,这是阅读行为向纵深发展的必然。文章的结构迥异也好,叙事手法或论证方法的变换也罢,作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清晰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大意。为了具备快速锁定主旨大意的能力,我们不仅要熟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也要学会梳理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写作的脉络,寻找主旨大意表达的线索,多和身边的同学探讨和交流,慢慢地,我们就能够具备较为敏锐地阅读感知能力,透过一定的外在表象,拨云去雾,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大意,对文章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4.启动网络学习模式,拓展多元认知范畴
在当今移动通信时代,网络学习成为知识拓展的重要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电脑和移动设备我们可以搜寻到与课内阅读有关的各种相关资料。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贾府》这一课的时候,我查阅了文章中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的情况,如:林黛玉、贾母、王夫人、凤辣子、邢夫人以及贾宝玉、探春三姐妹等。这对我探究林黛玉进贾府整个事件中人物的表现以及人物各自行为的缘由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对曹雪芹先生写作的文字功底深感叹服。再学完课文之后,我又在网上搜寻了部分与本课有关的阅读测试,从多元的角度丰富了我对课文内容的认知。
综上所述,粗浅的阅读学习只能导致我们在阅读时走马观花,收获寥寥。既难以透彻地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深入地感知作者情感,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主旨大意;更不能在阅讀过程中形成细致的观察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敏捷的推理能力。因此,深入阅读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我们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学会深入阅读,从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开始,重视文章细节,学会辨析、梳理文章脉络,总结主旨大意,并启用多元学习模式,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