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学习的高职院校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8-11-09 11:59刘杰刘彦戎
科教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职教育翻转课堂

刘杰 刘彦戎

摘 要 以高职师生对翻转课堂认识与评价调查为基础,通过分析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应用存在的问题,找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具有方式直观、注重实用性、依从性的特点,并以移动学习的特色为优势,设计具有教学资源、交流中心、教学管理和拓展功能四大模块的移动学习平台,引入企业用户创新教学互动模式,以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 移动学习 翻转课堂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42

Abstract Based on the knowledge and evaluation of flipping classrooms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ing classroo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found tha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uitive, practical and compliant. Taking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 learning as the advantage, the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with four modules of teaching resources, communication center,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expansion function is designed.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interaction mode of enterprise users is introduced to cultivate and enhanc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mobile learning; flipped class; vocational education

信息化已經是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路径,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也在不断丰富。本文以高职院校师生为访谈对象,在总结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移动学习在高职院校翻转教学的优劣势,设计更符合高职院校应用的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应用存在的问题

教学安排与自学时间相冲突。翻转课堂表现为任务驱动式的自学模式,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课后大量时间学习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料。但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2.5年,课程安排较紧,课余时间非常有限。大规模实施翻转课堂会使学生休闲、探亲和打工等时间高强压缩,长久下来引起学生精神劳累与厌学情绪。

(2)知识架构难以搭建,学习缺乏系统性。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学生所学内容的专业性与社会性非常的强,从中职或高中阶段过来的学生们虽可以体会到,却很难将专业化的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这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的学习缺乏系统性,网络碎片化知识虽易于接受,却无法在学生的脑海里自行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架构,容易让学生形成误解或偏见。

(3)拉大学生间的差距,难以保证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较为集中的时间,能保证在课堂上接收到一定的知识量。翻转课堂将教学转化为自学,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更好地在课堂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实践环节掌握相关技能;而在课后本来就懈怠惫懒的学生,课上无疑可解与无话可论,对学习会更加迷茫而缺乏动力,基础差或性格内敛的学生碍于面子等,不愿将疑惑提出,长久的问题积累会使后续自学更加吃力。

2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征

(1)倾向于直观方式的学习。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也相对不足,学生表现出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理论性知识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兴趣。但他们兴趣广泛,喜欢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擅长手动操作,不喜欢接受传统灌输的教学模式,更愿意动手去“做”,学习方式倾向于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对实践实训和“情境性”内容知识学习产生偏好。

(2)注重实用性内容的学习。一部分高职学生还是有很强的学习意愿,认为学习可促进自身发展。但不少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趋于务实,喜欢学习能对某项实用技能快速掌握的课程。片面理解技能的培养,重视实践操作,忽视理论知识学习,一味追求实用性。

(3)学习行为呈现依从性。高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控能力也较差,加上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学习目标指向不明确,不能按专业要求有选择性地、主动地安排学习内容,拓展自己的知识。尽管许多学生有主观上的学习需求,但仅限于课堂,将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作为学习的全部,很少有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关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因此,高职院校在做翻转课堂教学时,应考虑高职生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倾向内容与学习习惯,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移动学习特点与高职院校应用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移动学习平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教学管理与学习资源分享平台,高校教师更多的是应用其学生作业布置批改、出勤情况考查等教学管理功能;另一类是专业课程的APP教学资源分享与教学互动平台,此类APP的资源与设计主要针对某一课程或一类课程,学资源主要为视频课程、微课、知识点结构图、答疑、真题试卷等,专业性内容更强,但却与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不能完全契合,只适合学习自主性较强的学生应用。

但移动学习的特点是时间与知识点的碎片化及学习资源海量丰富,学习基础与自学能力较强的高校学生在海量知识中搭建出知识框架的速度较快,但基础弱和自觉性较差的高职生寻找学习资源的能力弱、效率低。长时间的视频学习与课堂听讲效果差别不大甚至更差,导致翻转课堂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因此,在实行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时,应综合考虑移动学习的特点与高职学生学习习惯,设计出符合高职生在碎片化时间进行短时高效学习的平台,有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精准筛选与投放,并整合知识点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与实践,利用校企结合的优势接入企业端口,由行业内人士对专业知识进行解答和前沿知识补充,并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4 移动端翻转课堂课程设计

4.1 课外移动学习平台功能设计

高职生进行翻转课堂自学时,使用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具备教学资源、交流中心、教学管理和拓展功能四大模块。

第一,教学资源模块。此模块的教学资源有相关学科的教师或助教进行制作、搜寻、筛选与投放,获得权限的师生可接入学习。应注意微课视频单幅时长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可尝试制作1分钟知识点快速讲解的视频;图文教学资源应改良为适合当代学生休闲阅读习惯的“长微博式”图文混编格;制作内容丰富有趣的延伸或扩展阅读内容,推荐多种形式的站外学习资源并附上链接地址。

第二,交流模块。此模块开放学生、教师与合作企业三类用户端口,实现师生的在线指导、答疑解惑与趣味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站外资源的共享、学习经验交流、自发式讨论与竞赛等;另外,通过该模块实现企业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为学生的就业困惑就行解答,并由企业对业内隐性知识传述。

第三,教学管理模块。此模块功能可参考已有的相关平台模式,实现在校教学任务布置、作业批改、学习成果评价等。另外接入企业用户,由其对学生作业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进行社会评价。

第四,扩展功能模块。主要搭建专业技能大赛与企业招聘两个子模块。专业技能大赛部分用于教师对相关学科或基础学科的校内外各类竞赛的发布、接受学生报名并统计审核,最后再进行线上线下统一指导;企业招聘模块由校企合作企業发布相应的实习或就业岗位,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精准就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各项素质的基本要求。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4.2 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的课上教学部分主要为答疑解惑与实操环节,而结合高职生学习特征,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应将课程很重要的一部分放在知识框架的搭建,以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串联,这样才能避免课外自学的混淆与误解,使学习更有效率。

5 结语

本文旨在研究移动学习在高职院校翻转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与设计要点,通过对高职生学习特点与习惯和移动学习特点的综合分析,设计一套具备实现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和校企合作三合一的移动学习平台,以此来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蕾,李晓丽.基于iOS手持终端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93-97.

[2] 李娜,乜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7):52-55.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高职教育翻转课堂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