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网络媒体中的功用前置现象

2018-11-09 17:48郦少臣
科技传播 2018年20期
关键词:传播效应微博新媒体

郦少臣

摘 要 微博作为一种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形式,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其自有的特点。从它的发生发展进程来看,微博如今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在其初期简单的个人自媒体社交平台,而是愈有话语权的扩大以及挑战主流媒体地位影响的趋势。微博的本身属性和特点、时而先于官方媒体报道的现象以及在其背后的理论探讨都是值得处于新媒体时代的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对微博在网络媒体中出现的功用前置这一现象作一些较深层次的探讨,并针对这一问题带来的网络传播效应进行评论,最终结合多方面因素对其作一初步结论。

关键词 新媒体;微博;功用前置;传播效应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1-0119-04

自21世纪初期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了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一股强大而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在网络媒体之中,微博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正在如今的新媒体传播时代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

1 定义与特点

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也即是博客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相对于其发生的前身博客(Blog)而言,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简短,时效性强。相较长篇评论式、偏重稍稍牺牲时效性以沉淀出深度评论式的博客文章来讲,微博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它更适合现今网络信息快速化传播的时代特点。

微博又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通常配以实时获取的新闻图片上传,实现即时分享。这种特点符合当今自媒体时代草根大众也可充分参与新闻信息发布和转发的自身需要,也就是全民大众都可以成为一条新闻所产生的源头,也满足了新时代草根阶层对主流社会新闻传播的参与感和某种娱乐化心态。

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这种特点使得草根大众网民在网络媒体中可以实现新闻传播的多向互通,呈指数级地扩大网络舆论的传播与影响。

也就是说,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它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媒体中所处的位置。

2 影响扩大

微博最早在门户网站的产生是在2009年下半年。“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微博用户数量从6 311万增长到1.95亿,半年的增幅高达208.9%,网民的使用率也从13.8%提升到40.2%,占了四成之多。这个时间点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微博在2011年年中的这个节点看,已经确立成为一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模式。”[1]162而在之后发展成为一种重大新闻消息发布的网络源头平台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3点主要因素。

2.1 发布平台的媒体属性

微博毕竟属于一种个人自媒体发布平台,它的新闻消息发布来源于个人。不论是名人发布或者是草根大众发布和转发,相比网络媒体中的权威官方门户网站新闻来讲,它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某种不专业性和不确定性。而其中恰恰是这种要求相对宽松的不确定性使得微博发布的新闻消息可以不经过反复而严格的审核而在第一时间即可发布,消息的快速传播和转发使得网络新闻传播的效果倍增,影响显著。

2.2 媒介间议程设置问题

由于微博新聞自身属性带有的一些不专业性,其发布的新闻内容和字里行间带出的舆论导向必然存在一些倾向性,这是由于微博作为个人自媒体发布平台天然缺少官方媒体(门户网站新闻)那种内容相对翔实、评论导向力求公正客观的特点。不过,正是由于微博新闻不必承担官方媒体所要求的报道需要,其带有的主观倾向性和某种煽动性恰恰可以引发在一般受众这个阶层中的快速传播,以达到引导新闻事件导向、引起大众广泛评论、扩大新闻影响的效果。“……微博……具有移动性、便捷性的特征,这无疑给了网民一个迅速直接表达公共议题的便捷通道,网友就公共议题进行舆论表达的热情和参与度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1]162也就是说,微博的自身属性使得新闻发布的形式比官方网站要活跃得多,从而留下的话题评论导向也更加多样化、主观化、尖锐化,使草根阶层也能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来,从而扩大了网络舆论的传播和影响。

2.3 信息时代一般大众的娱乐化心态

在当今信息爆炸、全民狂欢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普通网民都可以选择成为一条新闻的发布者、转发者或者是评论者。“网民们可以根据热点议题,进行关注和跟进,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网民们还可以发表有价值的新闻爆料线索,有些突发事件,目击者和当事人很容易成为微博关注的对象,迅速得到其他用户的大量转发和评论。”[1]163-164也就是说,相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早期相对固定的信息接收模式,现在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阅读和被动的接受,而是很乐于成为一条新闻的源头、一条评论转发的关键节点以及一次新闻事件的主动评论者,并且享受这种身在其中的感觉。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正是以自身的参与使得新闻事件的本身再次扩大了影响。

3 理论依据

微博能够在2011年迅速发展成型并奠定其在主流新媒体中重要一极的地位,必须要对它的本质属性和发生发展过程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分析其在众多新媒体形式之中占据突出地位的原因。

笔者认为,当今的各种新媒体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层:官方阶层、平民阶层和中间阶层,而微博这一代表形式恰巧占据了“中间阶层”的有利位置,使其拥有了在网络舆论传播中所独有的优势地位。

3.1 官方阶层

官方阶层,即是指以官方媒体、门户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其优势之处在于新闻播报形式正式、消息来源精准可靠、新闻作品制作专业。但是,它也有本质属性所自带的不足之处:新闻发布必须经过反复核查确认导致的时效性滞后,官方口吻发布新闻所带来的严肃刻板化,以及如同网络媒体早期留言板式评论的互动性、娱乐性不足等等。总体来讲,官方阶层代表着网络媒体中的权威性,它的新闻发布设置是一种“由上至下”通知性质的、告知式的传达模式,是一次网络舆情的阶段性汇总结果。从新闻报道的宏观角度上来讲,官方媒体报道的这种自身属性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某些网络舆论新闻事件中的报道时效性要略微滞后,并且其所处的终端位置也不得不将过程中新闻发酵的精彩部分让位给中间阶层的新媒体形式。

3.2 平民阶层

平民阶层,主要是指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其优势在于内容贴近平民大众、形式轻松活泼、娱乐服务功能较强。不过,它在发布新闻消息方面的不足显而易见:微信公众号只能发布其相关领域的内容,而微信朋友圈虽然可以实现个人发布即时消息,但受限于人数规模和转发形式,凸显其较为封闭性、私密性的特点,再加上平时所发多数内容较为轻松娱乐化,在通报比较正式的新闻消息时就有承载力不足之感。总而言之,平民阶层代表着网络媒体中的个人自媒体形式的一角,它的消息发布带有一种“自下而上”的特点,且所发内容基本多以一般大众之间的平级交流为主,较难引起网络媒体中更高阶层的人群关注。

3.3 中间阶层

而中间阶层则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它的优势在新闻消息源头方面来看,在于新闻消息发布者具有一定的新闻意识,或者其在所处领域发声有力,具有名人专家式的权威感;在新闻传播方面来看,在于圈子广泛、转发影响巨大。也就是说,微博这种形式既可以由名人专家式的作者提前发布消息实现“上情下传”,也可以在网络舆论中做到“平级传播”,又可以在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中继续传播,即“下至众议”。微博可以将一个新闻事件演化成为网络舆论议题,也就意味着微博的“引爆”可以成为一个议题的起点。“在当今微博时代的网络舆论环境下,网络舆论议题的出现标志应该是有人发表原创性的微博之后,出现大量的层层转发,这就意味着议题开始在微博传播空间中开始出现。”[1]86从宏观阶层来看,微博是一个“中转站”式的枢纽;而从舆论引发角度来看,微博又处在一个源头的位置。二者综合而论,微博这一新媒体承载的功能十分关键。

4 名人效应

微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主流的新媒体形式,名人明星的参与是其一大亮点。在官方网站新闻匿名化、一般网络平台平民化的当下,微博名人的实名化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一点,它在微博新闻能够火爆传播这一方面的影响不可小视。

当一个现实中的名人在微博上注册成功之后,他/她即拥有了一个和其真实姓名相同的网络ID,这种身份上虚虚实实的感觉会带给一般网民们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由于微博的关注机制属性,每一个普通的网民都可以对所喜爱的名人明星进行单向关注,从而获得拉近两者之间距离的心理感觉。而且,相当多的一般网民们存在潜在期待双向关注的心理期盼(即引起名人明星的关注,从而使名人也能够关注自己,从而完成双向关注),得到某种虚拟化的满足感。可以说,这是微博这一形式在网络虚拟空间实现拉近社会阶层之感的天然优势,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微博也显现出它不够理性的薄弱一面。

4.1 负面消息出现

当负面消息出现之时。当名人明星们在微博上涉及了争议性的负面消息时,往往会引起一般网民们蜂拥而至式的群体性骂战,并在过程中将事件升级成为网络暴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二:其一是无差别骂战的升级,即一般网民们在将矛头对准名人明星时,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参与感和发泄感会大大增加,这还是与社会阶层之差有关,下文再予详述;其二是故意发布可能引来名人明星关注的内容,其内容可能并不是其本意,而只是将事件本身作为一个载体,以发布突兀感或是煽动性的话语作为手段,从而得到名人明星的回复甚至是关注(以完成双向关注),获得某种“平等式”的心理满足感。

4.2 正面消息出现

当正面消息出现之时。当名人明星们在微博上发布了某些个人消息时,通常这些消息就成为了新闻的第一手信息。一般网民们在突入其来的惊慌感中不断围观,在互相传递的过程中深信不疑。可以说,这种现象在当今的网络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名人微博究其本质也只不过是一种个人自媒体形式的“升级版”,但是它却能够先于官方网络媒体的正式报道而“争先出镜”,并且很少有一般网民质疑其话语权。现在互联网上持续关注一个事件,网民们不是去各大官方网站上获取权威正式的信息,而是在名人微博上刷个不停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论坛和贴吧等大众平台中,一些人甚至很乐于接受这种风吹草动、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他们将新闻消息的不确定性拿来消费,并将其彻底娱乐化。也就是说,微博本身不是新闻,但微博创造了新闻。

总而言之,不论是作为一条消息的强力发布源头还是一次信息传播中“意见领袖”式的中转站,名人明星的身份都放大了其在微博这一形式中的传播效果。在褒贬不一的大小事件中,名人明星其本身都是微博中一抹亮眼的存在,其中现象值得深思。

5 娱乐狂欢

名人明星也好,一般网民也罢,其实都只是网络空间中的一个又一个存在的个体。无所谓强大或是弱小,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了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社会一份子”。而作为这一群体中的主体部分,一般网民们在网络中卸下了自己在真实社会中的身份“包袱”,化身为一个个虚拟ID在互联网浪潮中纵情驰骋。时至今日短短10余年间,可以说互联网影响了社会,互联网改变了社会。

时代不断变化,科技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在生活节奏方面的巨大改变。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在快节奏的繁忙工作和学习之余,人们需要一些娱乐和发泄的出口。传统媒体严肃而刻板,所以互联网自然成为了这一需求的合适场所。互联网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具有承载一般网民参与其中并娱乐发泄的功能,这是网络媒体或者说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根本所在。而在满眼尽是网络语言、娱乐表情包的浮华背后,其本质其实是人与人渴望实现大量互通交流、获得认同感的需求。

“互联网上的欢乐也至关重要,非正式的连接很容易实现,不涉及彼此的差异;面对面交流时,这些差异倒可能成为区隔人的疆界。”[2]也就是说,一般网民们在互联网这个“自由空間”中可以抹平在真实社会中的阶层之差,实现虚拟身份上的平等。尤其是在面对一次重大网络舆论事件或者是围观名人明星的发言时,他们就组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平民群体,在消息传播和发酵的过程中找到了相互之间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一般网民在网络新闻事件中首先想要得到的并不是客观真实与理性正确,而是乐于享受一种娱乐狂欢式的媒体盛宴,无论是群体趋同式的评论还是自觉维护网络道德的心理,他们看上去都显得不够理性客观。微博之于官方网媒,就如同网络媒体之于传统媒体,其中凸显感性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哪里更娱乐,人们就更容易往哪里去。

6 结论

文章较为深入地讨论了微博这一新媒体形式在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功用前置现象。作为一种时代性的主流新媒体,微博在某些时候能够占据比官方网站等代表权威性的互联网媒体更为优先的地位,有它的时代背景因素和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笔者在文中重点分析了微博新闻的案例和影响,并对其背后的成因作出了一些较为深刻的探讨。现在作一小结,总结得出微博在网络媒体中的功用前置现象的主要成因,并且再加以评论。

6.1 微博自身属性和所处地位

微博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新媒体形式,具有关注、发布、评论、转发的功能,它的即时性、长短适宜和图文结合的特点非常适合发布重大突发且引人关注的即时消息,再加以名人明星、草根红人或者是一般大众的认证属性,其消息真实性具有一定保证;微博处在官方网站和自媒体平台之间的“中间位置”,地位灵活,可上可下,既可以先于官方网媒提前发布新闻消息,也较微信朋友圈、论坛和贴吧等平民大众式的自媒体平台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位置适中,优势明显。

6.2 名人明星式的参与和影响

名人明星作为微博这一新媒体形式所独有的亮点成分,在网络新闻功用前置这一点上的影响相当之大。名人明星既可以自己发布其独家掌握的、一般大众所没有的消息来源作为第一手突发新闻引起火爆讨论,又可以成为网络新闻传播中“意见领袖”式的传播中转站,在消息传播的过程中化身为“枢纽式”的关键角色,从而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一般网民们在和名人明星互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参与感和满足感。

6.3 娱乐狂欢式的个人需要

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需要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寻求娱乐和发泄。新闻事件和媒体本身成为了某些大众网民们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他们的首要需求并不是追求客观真实与理性正确,而往往是将其视为一次媒体盛宴,并驰骋其中娱乐狂欢。在消息传播和发酵的过程中,互联网的虚拟连接属性使得他们非常容易找到观点相近的人们,并在群体趋同中找到了认同感。在强调个性和存在感的当今,一般网民们不满足于蜷缩在官方新闻下方的留言板中被动地评论,而是主动承担起搬运工式的传递角色,在新闻消息不斷传播的过程中成为一个个关键节点,在有意无意间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总之,微博能够在网络媒体中实现功用前置这一现象,有其背后的深层成因。这种时代性的现象既满足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对娱乐、发泄、自我展示和自我实现等一系列的群体式需要,也留下了其在不确定性、不理性和网络暴力方面的浮躁性的隐患。作为亲历这一互联网时代的人们,需要对这一现象有自己客观的分析和把握。

参考文献

[1]廖卫民.网络舆论波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62,163,164,86.

[2]Nick Couldry: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24.

猜你喜欢
传播效应微博新媒体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热点新闻事件中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效应
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
媒体融合环境下提升气象新闻传播效应的思考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