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润娇
[摘 要] 在小学教育阶段,三年级的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习作教学从这一时期正式开始,它不仅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更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让三年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作开端,接受甚至悦纳习作、主动习作,需要教师不断探究习作指导方法,提高习作指导水平。
[关键词] 三年级;习作指导;策略
一、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对三年级起步习作的学生尤为重要。
(一)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二年级的积累,已经学习了不少汉字,对写一段话或片段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但三年级的习作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要从段过渡到篇,很多学生便无从下手,从而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害怕作文。进行中年级习作教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习作体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解决习作的难题,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一些习作方法,增强习作信心,学会表达,为顺利过渡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学生能写好习作的前提是要有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写作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会思考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具有高尚的品德。因此,习作教学就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
1.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的习作能力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反映。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随时需要通过书面文字来进行表达和与人沟通,如写信、写报告、写总结等,只有具备足够的词汇量,良好的组织语言的功底,才能写好一篇习作。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作为写作的起步阶段,必须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入手,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正确掌握和运用语言,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2.促进优秀品格养成
学生习作是自我思想的一种展示方式。在习作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抒发情感,通过习作表达自己认识世界和探究世界的观点。习作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要善用引导学生反映真实的情感,做到“我手写我心”,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习作中表现美、歌颂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优秀品格。
(三)改变陈旧教学现状
小学三年级习作是小学生作文的初始阶段,理应得到很好的重视,但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中,很多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每节课采用审题、立意、选材等千篇一律的指导手法进行教学,对小学生习作限制过多,硬性规定作文题目、作文题材等,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习作千人一面;拔高教学要求,选取的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导致学生习作缺乏真情实感;习作训练方式单调,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教师甚至让学生背诵范文,或将一些华丽词句生搬硬套到习作中,导致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甚至害怕作文;习作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效果不理想。开展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的探究,就是要改变陈旧的习作教学现状,提升习作教学效果。
二、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
(一)引导积累习作素材
“巧婦难为无米之炊。”要让三年级学生顺利地开展习作,必须从积累习作素材入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的素材。要获得习作素材,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通过观察事物、捕捉生活、参与活动等方式积累生活素材,同时也可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只有通过多途径进行素材的积累,学生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1.在生活中积累
“生活处处皆学问。”小学生认识世界的渠道是从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入手,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一些有趣镜头,生物的生长和变化,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并随时记录,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
(1)观察事物。花草树木、鸟虫鱼兽、江河湖泊等景物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入门写作,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观察一些简单的事物入手,循序渐进,观察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如人的外貌、动物的样子、植物等。再观察动态的事物,如打雷、闪电、刮风、下雨等这些自然现象。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知世界,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景,记录自己的见闻,体会自然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随时做好记录,写作素材才会源源不断。
(2)捕捉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主动走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观察,捕捉素材。观察身边的人,可以是父母、同学、老师,观察他们的生活活动、言谈举止等,并留意生活的细微变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3)参加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如举办运动会,开展拔河比赛、接力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春游、秋游、游戏等;参与家务劳动……通过这些生活体验,学生的体会越深刻,写作的素材就越丰富。
2.在阅读中积累
(1)学好课文,积累素材。三年级的课本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对起步作文阶段学生学习更是很好的写作范本。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精彩部分,如一些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甚至背诵,适时进行词句的扩展训练,如换同义词、近义词等,举一反三积累语言。
(2)课外阅读,积累语言。课外阅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数读书、读好书,扩大书籍的阅读范围。三年级的学生应从低年级以阅读绘本为主扩展至阅读儿童文学书籍,甚至还可以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等方面的书籍,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积累好词好句,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习作练习中, 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有效习作策略
通过观察,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结合素材以及自己在亲身经历中的感受来开展习作,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素材,写好习作,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兴趣入手,激发写作动机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三年级的学生爱上作文,必须要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习作。
(1)创设情境激趣。“情不动,故辞不发。”教师在指导习作前,通过创设最佳的作文情景,让学生自然入境,如通过讲故事和谈话,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写作兴趣。
(2)游戏互动激趣。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多开展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通过课前游戏击鼓传花、摸鼻子、猜谜语等,让学生亲身玩一玩、摸一摸、猜一猜,然后将玩的感受写下来,并引导学生写出活动的过程、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其他人的反应等,一篇文章就很容易产生了。
(3)设置悬念激趣。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从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如《我的小伙伴》一文的作文指导,教师可以出示下水文,把学生的名字省去,让学生猜他是谁,启发学生通过人物的特点寻找,如外貌的特点,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等,这样设置悬念的下水文,既让学生兴趣盎然,也让学生知道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
(4)利用多媒体激趣。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方便教师分步指导,尤其是对起步作文的学生作用更明显。
2.循序渐进,降低写作难度
(1)以说促写,培养语感。说和写看似两个方面的话题,但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在低年级时能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到了中年级习作时就会水到渠成。一二年级的语言训练是从看图说话开始,先说后写,三年级的起步作文阶段,还应让学生先说话、后写作,这样就会减低写作的难度。可以利用上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说说一日见闻,一件有趣的事,一篇好文章的分享等,通过长期坚持课前说话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通过说话促进写话。
(2)片段练习,组段成篇。习作指导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指导就写全篇,让学生由写句到写段,再写篇这样的循序渐进中进行不断尝试,让学生在每次小练笔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在学生尚未掌握写一段话的技能时,教师要架设“阶梯”,降低写作的难度,如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写话的框架,提供部分内容让学生补充完整,或提供一些关联词,让学生写出完整的句群,在完成片段训练后再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的布局谋篇,组段成篇。
(3)随文练笔,从模仿到创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中挑选的课文,皆是很好的写作范本。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仿写是引导学生作文“入格”的有效途径。教师指导学生适时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模仿写作,尤其是一些精彩的开头和结尾,一些经典的句式,过渡的衔接等,把一些精彩的语言运用和理解结合起来,并开展续写、补白训练,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创作,从模仿过渡到创新。
(4)捕捉时机,即兴练笔。每天都会有偶发的事件,如何利用偶发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也是教师应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抓住偶发事件,因势利导,趁热打铁指导写作。
(5)图画作文,自由创作。画画是小学生的共同爱好,把图画和习作结合起来,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天马行空想象、创作,一篇小练笔配上自己动手绘制的插图或贴上一些小图片,把低年级看图写话的方法进行迁移,既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也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效果非常明显。
(三)尝试多元习作评价
1.评价主体多样化
(1)学生自评自改。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寫作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认真修改。在指导修改时,指导学生先自读习作,再根据习作的要求对照自评自改,如看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得当,段落是否合理,用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合理等。这既是习作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评的标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反复推敲,斟酌词语的运用,通过增删补漏等,逐渐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2)小组互评互改。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自己很难发现问题,旁人指出问题后就豁然开朗了。因此,在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后,再安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组织4人小组进行互评,或让学生自由组合互评互改。在互评互改过程中,教师先明确评改原则:既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肯定别人的优点,又要认真阅读,不放过一处错漏。要求学生先用铅笔找出别人写得好的地方进行标注,再根据修改的原则,从字词句篇几方面看是否得当,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正,让学生在修改中互相探讨,在改改画画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教师及时评改。在小组互评互改后,教师必须要及时评改,对自评自改或小组批改不周全的地方要及时指导。针对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以采取全班评讲的方式,对学生个别的现象或作文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面改的方式。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多赞美、多鼓励、多商榷,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
(4)家长自主评改。生活是作文的重要来源之一,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是学生生活常识的主要提供者,家长比教师更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贴近生活的内容。让家长参与习作的评改更多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家长可以对学生习作的真实性进行客观评价,对孩子的习作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的作文更贴近生活。
2.评价手段多样化
小学生好胜心强,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得到更多人的赏识和认同,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通过成果展示和网络传播等评价手段,多渠道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关注和评价,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成果展示。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或班报、宣传栏,装订《优秀习作选》等方式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
(2)网络传播。通过班级博客、录音播放、微博、微信、QQ等方式,展示学生的作品,让陌生人给孩子习作评价,陌生人的评价给孩子们带来的惊喜和激励是不可小觑的,让学生更认真对待自己的习作。
总之,在小学教学阶段,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十分关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因势利导,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采用多种策略指导,持之以恒地坚持读练结合,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克刚.创新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7,(12A).
[2]徐锐利.意趣相融,快乐作文[J].语文教学研究,2018,(02).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