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雯芩 徐灵芝
[摘 要] 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多表现出表情刻板、性格孤僻、心理自卑、固执偏见等特质。音体美学科教育对缓解和消除留守儿童特质有着“四情四促”的作用。 但是农村教育中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教育边缘化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要让留守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音体美学科教育,必须加大考核力度、加强校长岗位职责的落实、多渠道保障音体美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健全音体美学科教学评估机制。
[关键词] 留守儿童;音体美学科;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重视音体美课程教育对缓解和消除留守儿童特质的作用,让留守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音体美课程教育,有效地培养留守儿童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品格和特定的能力,为实现留守儿童终身发展而奠基。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和特质的表征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为了生计,远离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区去务工,由隔辈亲人,或者父母的其他亲戚在家乡代为抚养的,且年龄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人。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已有调查数据显示, 留守儿童群体已达6100万。因缺失父母关爱,他们的心理和健康等方面都有诸多问题, 他们的素质高低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二)留守儿童特质的表征
大量研究表明,亲子分离对儿童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如果不及时加以关注和疏导,有的甚至会终身难以消除,向品德不良性方向转化。留守儿童的特质表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情刻板
留守儿童的脸部表情极不丰富,多数儿童不苟言笑、刻板、呆滞。他们和人相处看似处事不惊,其实平静平淡的表情背后,折射出的是漠视周围的人与事的心态;也有少数儿童表现出焦躁易怒的表情,传达出高度紧张、愤愤不平、焦虑烦躁之情。这是因为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平时和祖辈或者亲戚相处,并无共同的交流话题,没有宣泄情绪的对象,情感互动的通道被堵塞。如果长期受到压抑,儿童的情绪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类是自我麻痹,心如止水;一类是狂躁喧嚣,消极应对。
2.性格孤僻
“拮据生活+无为父母”的认知,让留守儿童很在意周边人的看法,担心被他们看不起,敏感地把周边人的不当言行视为对自己的轻视。“惹不起躲得起”心态使他们在言语、认识、行为方面都表现出异常:他们对亲友无亲近感,不关心别人,有意识地远离人群,缺乏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和反应,不跟人打招呼,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玩耍,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
3.自卑心理
自卑的前提是自尊,留守儿童的心理自卑表现在过分敏感和自尊心强。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如别人,自己对父母的依赖得不到满足,从而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他们事事处处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任何负面的评价都会让他们更加谨小慎微,“弱势身份”的自我确认,使留守儿童認为别人瞧不起自己,遇事如惊弓之鸟,忐忑不已,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情绪表现不断增强。
4.固执偏激
固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莽撞从事。由于远离父母,长期的独立生活方式使留守儿童处事有强烈的独立性、主观性和自我防护性。加之他们不善于和他人沟通,知识能力贫瘠,往往确定了一种态度后,就很难轻易改变,对善意的规劝和协商一概不听不理。如果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施加压力,迫使其改变原有观点,极易滋生出逆反、排斥心理, 造成不良后果。
二、音体美学科对缓解留守儿童特质的积极影响
(一)丰富表情,促进儿童积极情绪的增长
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达。孩子的情绪应该是多样的,表情也应该是动态的。但是据支教的学生反映,留守儿童的表情较为单一:一类平静平淡,这说明他们内心漠视周围的人与事;一类是焦躁易怒的表情,表达出对周围人的愤愤不平。这是因为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平时和爷爷奶奶等亲属也无共同的交流话题,孩子没有宣泄情绪的对象,情感互动的通道被堵塞,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孩子们的脸部表情不再丰富,儿童活泼可爱的本真被隐藏起来了。音乐能调动人的情绪,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曲目轻松明快,很容易激发学生跟随乐曲习唱,在音乐中忘记内心的压抑,通过声音传递释放出欢快的情感;体育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运动,奔跑、做操、传球、追逐等项目都促使学生释放体力,身体上的宣泄同样能使学生的身心放松,情感激动;美术课上,各种绘画图案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将自己对事物、对父母的满腔寄情通过图画表达出来。想象的宣泄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暂时空缺的情感得以填充。在音乐、体育、美术课上,学生的情感在流动涌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尽情表达,童真童趣尽情展现,收获了七彩的童年。
(二)修复亲情,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就失去了一半,这会给各种疾病开了门户。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机会少。与父母逐渐疏离,缺少亲情的记忆在不断加深。成年后,往往会成为诱因,转化为愤怨情绪,把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归结为童年时期没有得到家长的关爱、指导造成的,继而引发心理疾病。
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中,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和互动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倍感亲近而无压力,“一课一得”的直观化学习成果,更是使学生乐在其中。学校在母亲节、父亲节中开展“给父母的礼物”留守儿童关爱行动,通过视频电话、微信,让孩子向父母表演、展示学习的收获,有效修复着家庭关系。当留守儿童把所学歌曲、涂鸦作品、学习的武术操直观展示给父母时,看到孩子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可喜变化,父母对孩子的眷恋牵挂油然而生,促使父母主动地增多和孩子电话视频交流次数和时间,冰封的父母子女关系在渐渐融化。同时,父母给予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又填平了亲情间的沟壑。这两者之间良性互动,让学生渴望爱的情绪得到更充分的满足,家庭关系不断和谐。
(三)平复心情,促进安全感的强化
在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中,留守儿童的表现和作品,透射出来的潜意识,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与其所思所感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课上,留守儿童低头不语,担心被教师指名唱歌;美术课上,学生的图案画得很小的表现,都说明学生内心胆怯、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使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失去表达的情趣和勇气,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多采取集体性活动,如音乐课中组织开展男女对唱、小组合唱、全班齐唱;体育课中,开展小组接力赛、好朋友结对子组团比赛;美术课上,同桌互助绘画、小组评议推选精品交流等集体性活动。在集体性活动中,强调学生个人积极参与,强化合作互助意识,既关注整体效果,不忽视个体在整体中的表现。通过集体效应激发个体积极情绪或者消化消极情绪。各种比赛胜利了,全体队员都分享成功,正面激励成倍增长;而比赛失败时,每个队员都分担了一份失败的痛楚,挫折感亦会成倍减弱,这样,留守儿童不会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产生内疚,不会因为自责而在活动中缩手缩脚。内心的安全感逐渐增强后,他们更敢于在各种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将自身真实情绪毫无顾虑地表现出来。
(四)点燃激情,促进学习能力的升级
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孩子们欣赏美、感受美、展示美的品格和能力具有最直接的教育功能。通过专业化的教学,普及学生的音乐、美术、体育知识和能力,给孩子打开了一扇用快乐、新鲜的眼光和突破平凡的视角去感受环境、观察事物的视窗,激发学习乐趣,掌握学习方法:音乐老师结合生活,教学生表演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学生感受到身边熟悉的动物,通过艺术的表达,更加生动新鲜;美术老师就地取材,让学生将落叶涂上印泥,制作出脉络清晰、千姿百态的天然刻章图案……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可以创造的美丽。体育课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比赛失败的经验,学生们发现获得好成绩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强合作、遵守规则。于是,他们主动地学着接纳他人的意见,去适应他人的方式,自觉地按照竞赛规程约束自己,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其他人的不当之举,他们也学会以理服人,不再以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音体美教学点燃了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并将短暂的激情转化为对生活的有心关注,一种意识逐渐在留守儿童心中悄然扎根:生活中其实并不缺乏快乐,而是缺乏了想象、发现的眼光和学习的能力。这种思想上的感悟、有兴趣的学习,学会观察事物,其实就是一种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将会开拓学生学习各项事物的思维,并伴随学生终身。
三、农村学校音体美教育的现状
音体美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音体美教育问题更为严重。在农村,除存在缺乏上述对音体美育人功能的认识之外,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停上、挤占、应付音体美课程,缺乏对音体美学科教育教学评估机制等较为普遍。
(一)音体美师资短缺
由于长期城乡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广大农村地区“音、体、美”专职教师基本上严重短缺。“据统计,2014年全国乡镇以上中心学校平均每个学校0.6个美育教师。”近几年教育部增大师资配备,美育教师每年按照5.3%比例增长,并利用特岗计划,专门向音体美教师倾斜。但有学者根据近几年全国与各地区所提交的“全面改薄”工作总结报告统计得出,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还普遍存在一定的短缺现象, 而农村小学音体美专业教师缺额比例仍达70%。
(二)音体美学科开课不足
为缓解师资不足现象,选择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音体美课程教师是农村中小学通行做法。由于“专业本位”思想的左右,许多兼任教师存在任意停上、挤占、应付音体美课程现象,经常将音体美课程调整为语文课或者数学课,学生上音乐、体育、美术课的机会被人为减少。
(三)音体美课程学习成效低
兼任教师虽自身对音乐、体育、美术有些兴趣,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音乐、美术、体育方面的专业素养教育,缺乏专业技能,在教法上显得非常无奈,教师无法指导学生掌握准确的专业知识,有课程无实效的教学现状普遍存在。
(四)教学评估不到位
许多学校忽视音体美教学,面对师资不足的现状,学校领导层面对音体美日常教学缺乏监督,教学要求仅仅停留在课堂有无教师的标准,至于是否按照课程要求进行没有进行督促和指导。学校建构了语文、数学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建构完整有效的音體美教学评估机制。对于兼课教师的评价,均以其主体教学情况为考核内容,所兼职的音体美教学情况未纳入教师综合工作情况评价之中,使教师在心理上更为忽视音体美教学。
四、让留守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音体美学科学习的策略
“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核桃等九年。”果实成熟要有孕育期,这是客观规律。人才培养虽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质量和方法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效果。音体美学科对缓解留守儿童特质有着积极而特殊的作用,是帮助孩子通往美好生活之路的重要推手,作为教育者就应该有所作为,让孩子们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加大对各级政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美育、体育工作的考核力度
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和体育,分别出台相关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指出:各地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强调: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文件明确了组织实施、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等要求,顶层设计框架已经具备,但一分部署需要九分落实,要真正调动各级政府落实文件精神的责任心和自觉力,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监督。上级部门要加强对各级政府、各教育主管部门、各所学校落实美育、体育工作的教育督查,全面、真实地掌握实际情况,采取奖励和问责相结合的机制,实施常态化指导和督导相结合策略,使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落实上级文件的重要性,真抓实为,不敢不为,把督查整改情况纳入对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的综合评估之中,积极运用考核结果,奖励优秀先进,树立标杆示范。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应付,甚至出现督导来了“虚晃一招”,临时做假数据、摆假场面的事件发生。
(二)加强校长岗位职责的落实
明确校长是学校落实美育、体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强化校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意识。要强化校长对音体美课程的规划能力,加大对校长落实美育、体育教学的理念、措施的指导培训,使校长有能力积极策划学校美育和体育工作,不断发掘和利用校内、当地的资源开发好美育和体育课程。要加强校长对音体美专任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培养,要通过加强政策理论学习、谈心谈话、调查研究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教师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尽心于专业教学,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以娴熟的教学技巧开展教学,让学生受益。要加强校长对音体美教学设施、资源的保障判断能力。音体美教学需要教具和信息资源,校长要加大音体美教学设施的投入保障,还是要增强购置和开发音体美信息资源的意识,购置音体美专业软件、网上信息等教学素材,减轻教师自制课件的资源短缺的压力,通过大量包含时代信息的、生动有趣的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各级主管部门要把校长落实美育、体育工作的情况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职业能力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无心或无力于改变停滞不前的教学现状的校长要予以换岗。
(三)多渠道保障音体美学科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配足配齐音体美学科教师是音体美课程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各级政府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在根据师生比核算教师总量的基础上,按照开足开齐音体美学科课时的标准,细化音体美学科教师数量,形成“总量达标,学科足量”的配置格局。同时,要在采取多重方式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上集思广益:首先要事业留人,在职称评定、课时计算、奖励评估等方面一视同仁地对待各学科教师,坚决纠正“偏科”的不平等错误观念,要有导向地分学科进行评估评定,扶持薄弱学科,让音体美学科教师看到希望,根本性杜绝在各项评比评选中音体美学科“零入围”现象。其次鼓励有音体美特长的教师兼任音体美课程,充分发挥教师擅长多学科教学优势,有意识地进行跨学科整合,围绕同一教学主题内容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内容和活动等整合在一起,让不同学科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内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加强音体美专任和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专业培训是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确保专业培训的有效性,必须做到目标、内容和方式的“三位一体”。即要树立“带着目的去学,装着成果回来”的培训目标,实现培养有标,训练有效。要做足“训前功课”,与培训部门就培训内容进行认真商榷,精心设计“因需培訓”和“短板培训”的教育内容。“因需培训”是由培训组织部门根据国家文件规定设计的必修内容;“短板培训”则是根据教师个人或者群体急需学习的选修内容;培训方式可采取班级授课、小组探究、个人辅导、同伴互助、专家引路等面授方式,也可利用微信群发送视频信息、资料信息,扩大学习含量。教师培训结束,要组织学业展示交流,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促进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专业互动。
(四)利用“互联网+”,创新学校音体美教育教学途径和方式
切实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加强音体美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一是组织优秀教师,大力开发中小学校音体美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二是建立音体美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三是鼓励和辅导教师用好中小学校音体美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实现将优质音体美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和农村学校,让优质音体美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农村、更多学校和更多学生的目标。
(五)健全音体美课程教学评估机制
有力地发挥评估机制这根“指挥棒”的作用,激励教师自我重视、自觉行动,彻底消除教师内心的“音体美教学无关紧要,教好教坏无人问津”的失落感、被排斥感。学校要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校情设计行之有效的音体美评估标准,围绕教师职业品德、教学备课、教学表现、学生学习成效、组织竞赛、展演等内容确定执行标准、等级依据,通过设定教师自评、学生与家长其他教师参评、教学现场直评、网络拇指点赞、学习培训和竞赛活动成绩助评等方式,全方位、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要充分调动教师制定评估细则的积极性,消除“管理者版本”的评估细则的不足,组织教师共商共议,不断完善评估细则,在修改的过程中逐渐认可和接受评估机制,并将细则入心入脑入行。要运用好评估“成绩单”的效力,将评估的情况纳入到对教师的奖励惩处的各个项目中去,激励教师正视评估工作,时刻对标评估细则纠正教学偏差,运用评估成绩终点思维来界定工作范畴、教学标准,以最大的动力和最活跃的智慧来设计、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得最优质的音体美学科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司长:配足美育教师 用互联网+开足美育课程[EB/OL].[2016-04-08].http://news.youth.cn/jy/201604/t20160407_7829673.htm.
[2]张海水.我国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EB/OL].[2017-05-15].http://www.cssn.cn/jyx/jyx_jydj/201705/t20170515_3518450.shtml.
[3]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Z].2016.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Z].2015.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