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娟娟,张丙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0)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活产婴儿,作为特殊群体,早产儿的发生与胎儿的发育情况、母体情况密切相关,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8%,其死亡率是足月产儿的3倍[1-2]。早产儿出生后受到多种疾病的威胁,如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等,尤其是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导致喂养不耐受[3]。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与胎龄和体质量联系紧密,随着胎龄和体质量的下降,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会增高[4]。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间歇性反流及消化道出血等,如治疗不及时,则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同时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合理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至关重要[5-6]。目前,临床常以红霉素、西沙比利、多潘立酮等药物联合治疗,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多潘立酮,其对于促进胃肠动力和改善喂养不耐受具有良好的作用[7]。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易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营养不良。橄榄油是一种高级的食用油,能选择性地增强免疫反应,并降低炎性反应[8]。国内应用橄榄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中通过橄榄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应用研究,为临床给药提供理论依据,旨在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相关诊断标准[9];符合喂养不耐受标准;胎龄低于37周;出生体质量低于2.5 kg;患儿入院时日龄低于7 d;患儿临床资料完整,且依从性高;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胃肠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炎等;心、肝等重大脏器病变;中途退出。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保暖,部分患儿进行呼吸营养支持,待达到回家喂养标准后离院。对照组患儿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北京首儿药厂,国药准字H20094232,规格为每支 1 mL∶1 mg)进行治疗,每次0.3 mL/kg,每天 3次,喂奶前 10~30 min鼻饲给药。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基础上给予橄榄油(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批号为20141006,规格为每瓶250 mL)鼻饲或经口喂养1~2 mL,每天2次,多潘立酮给药方法和剂量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治疗至全肠道喂养结束。
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住院情况,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呕吐停止和腹胀消失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如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每日增加的奶量、体质量增加和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喂养不耐受症状在治疗3 d内消失;有效:喂养不耐受症状在治疗5~7 d内消失;无效:喂养不耐受症状在治疗7 d后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以前两者合计为总有效。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住院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2至表4。治疗期间,两组患儿肝、肾功能正常。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4/48),其中胃肠道反应1例,白细胞减少2例和血糖升高1例。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3/49),其中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糖升高各1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 =0.674>0.05)。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3 两组患儿住院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住院情况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8)研究组(n=49)t值P值住院时间(d)18.96±3.14 15.04±2.97-6.318 0.000住院费用(万元)0.57±0.17 0.35±0.14-6.964 0.000呕吐停止时间(d)5.08±1.25 3.13±0.78-9.238 0.000腹胀消失时间(d)4.63±0.71 2.37±0.68-16.012 0.000
表4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8)研究组(n=49)t值P值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d)6.26±1.18 3.81±0.58-13.018 0.000每日增加奶量(mL /kg)19.38±3.89 25.06±4.35 6.774 0.000体质量增加(g/d)14.27±4.21 21.09±6.32 6.242 0.000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d)8.83±2.52 5.82±1.08-7.673 0.000
早产儿的各大脏器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大量能量保证正常运转,体质量越低,留给能量储备维持的时间短,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11]。早产儿的生长速度接近宫内生长速度,加重了胃肠负担,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全,常出胃排空时间延长、胃动力不足及肠道转运时间延长,且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足月新生儿,小肠几乎无推进性活动,从而导致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甚至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体质量低于2 kg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概率超过1/5[1,12]。胃肠道功能作为评价新生儿病情的重要指标。早产儿的食管下括约肌、消化系统、生理功能和胃肠神经内分泌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常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多需要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治疗,但容易导致胆汁淤积、高胆红素血症等,同时加重医疗负担,不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恢复,近年来已引起儿科的广泛关注[7,9,13]。早期微量喂养能提高胃肠激素的释放量,加速胃肠功能的完善,改善胃肠喂养的耐受性,早开奶使得对喂养营养有更好的耐受,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加速肠黏膜的生长,加速肠蠕动,减少肝-肠循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临床解决早开奶的方法是使用促胃动力药,但长期应用小剂量的红霉素静脉滴注易诱发机体菌群失衡[12-13]。
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口服后吸收迅速,血药浓度30 min内达到峰值,与胃肠组织高度亲和[12,14]。多潘立酮只有少量通过血脑屏障,不阻滞脑内多巴胺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小[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用药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较好;同时,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多潘立酮阻滞外周多巴胺受体,直接作用于胃肠壁,缓解胃肠道恶心和呕吐症状,同时通过加快食管运动,增加十二指肠的收缩功能,促进幽门蠕动,发挥促动力作用。另外,多潘立酮兴奋迷走神经,加速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利于早产儿从肠外营养过度为胃肠营养,缩短住院时间,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7,14-15]。橄榄油主要是从橄榄果仁中提取出来的植物油,含有许多抗氧化成分,如角鲨烯,胡萝卜素、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生物酚类化合物等,主要成分是油酸,可降低脂质过氧化风险,且对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16]。橄榄油在提供早产儿必需营养元素的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炎性反应,促进胃肠道的吸收。橄榄油可有效进行肠外营养供给,平衡体液免疫功能[16]。且其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可润滑肠道,满足早产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高能量的需求,降低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17]。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多潘立酮治疗基础上加用橄榄油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橄榄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患儿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同时改善患儿的恶心呕吐症状,缩短完全胃肠喂养时间,增加奶量和体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