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导致越来越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1]。根据调查统计,全球有5%~12%的人群患有抑郁症状[2]。抑郁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还有很大的自杀或致残倾向。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5%抑郁症患者因自杀身亡,此外,还有很高的致残性[3-4]。近年来,抑郁症引起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心理疾病,除了需要认知干预外,往往还需要药物治疗以缓解抑郁症状[5]。文拉法辛属于5-HT/NE双摄取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则是新型的高选择性的5-HT再摄取的抑制剂(SSRIs),具有较好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但在国内临床应用的时间不长[6]。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心理科收治的11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心理科收治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共计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49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 (39.6±7.3)岁,病程0.8~9个月,平均病程(4.8±1.7)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平均评分(25.7±3.8)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1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患者。对照组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9.4±7.2)岁,病程0.8~9个月,平均病程(4.6±1.6)个月,HAMD平均评分(25.5±3.6)分。试验组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9.8±7.4)岁,病程1.2~9个月,平均病程(4.9±1.8)个月,HAMD平均评分(25.9±3.9)分。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相关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年龄≥18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不低于18分。
排除标准:因酗酒或者药物成瘾所致的精神障碍者;合并躯体疾病、脑器官性疾病者;近4周内服用其他抗精神药物者;哺乳及妊娠期患者。
1.3 方法 试验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片(丹麦灵北药厂,国药准字J20050124,规格10 mg)进行口服治疗,每日早餐后服用,剂量初始服用时为10 mg/d,并根据患者反应逐渐增加,最高不超过20 mg/d。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美国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60016,规格75 mg)治疗,同样于早餐后口服,剂量初始服用时为75 mg/d,并慢慢调整,最大剂量增加到225 mg/d。两组均治疗8周。
1.4 评价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1、2、4、6、8周分别采用HAMD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并以HAMD的减分率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 (减分率不低于75%)、显效 (减分率50%~74%)、好转(减分率25%~49%)以及无效(减分率低于25%)4个级别,总有效率以前三者之和计算。药物的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8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HAMD评分情况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末的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治疗4、6周末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HAMD评分情况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HAMD评分情况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6周 治疗8周对照组 58 26.8±4.2 22.9±3.9 18.1±3.3 15.4±3.1 12.2±2.9 8.1±2.7*试验组 58 26.6±4.1 22.1±3.7 16.8±3.2 11.7±3.0 9.4±2.7 7.8±2.6*t值 0.260 1.873 3.409 7.512 5.651 0.609 P值 0.795 0.304 0.056 0.013 0.019 0.543
2.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均表现为轻度的口干、多汗、失眠、恶心呕吐以及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未特殊处理自行缓解,两组均没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4%、5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抑郁症是临床心理科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文拉法辛属于新二环结构的苯乙胺抗抑郁药物,它能选择性的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摄取,属于双摄取抑制剂,起效较快,在抗抑郁和抗焦虑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7]。艾司西酞普兰是由西酞普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选择性SSRIs,是其S-异构体代谢产物。艾司西酞普兰的选择性要高于西酞普兰,在同类SSRIs药物中也是最强[8]。艾司西酞普兰能同时结合5-HT转运体的两个位点,能双重抑制5-HT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末梢突触的再摄取,从而发挥较好的抗抑郁效果,选择性更高,起效更快[9]。一项针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的艾司西酞普兰的开放试验,实验为期8周,结果证明,艾司西酞普兰对各种典型的抑郁人群均具有明显的疗效,且耐受性良好[10]。近期的一项双盲试验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对于中度或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相近,在耐受性方面,艾司西酞普兰要略优于文拉法辛。另外研究发现艾司西酞普兰对于海马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能增强其早期的抗抑郁效果[11]。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发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末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终末期疗效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试验组在治疗4、6周末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与黄文权等[12]研究一致,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但是艾司西酞普兰的起效速度要快于文拉法辛,患者能更快得到缓解。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表现为轻度,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没有明显差异,而文拉法辛应用时的口干、便秘、出汗等不良反应较多,这可能文拉法辛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有关。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均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其中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