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昭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中,提出了“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要求,这是治边稳藏战略思想深化,对西藏的发展、安全和稳定指明了方向。深刻准确把握和领会这一指导思想内涵,对实现稳边富民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战略,已经成为加强西藏边疆建设的指导思想,有的学者从精神层面、从治边稳藏、建藏兴藏、深厚意蕴①等进行理论阐释,为我们理解该战略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基本没有对该战略的内涵进行学理阐述。从该战略的语句进行分析和解读,是全面正确把握该战略的内涵、正确实施该战略的前提。
“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守边护边,是责任,更需要对西藏边疆国土“神圣”地位的深刻认识。
神圣来自于西藏在拱卫内地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边疆,从地理上讲,一般解释为“靠近国界的领土”,是一个国家比较偏远的靠近国界的地域[2]。有的学者从边疆的重要地位来解读边疆的内涵,认为疆域是国家构成的第一要素,没有疆域就不成为国家,对国家疆域中进行特殊治理的边缘性区域就是边疆[3]。的确,边疆在国家的领土建构、实现国家的强盛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边疆承载国家核心利益,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地区,是国家地缘政治的敏感区域,因而边疆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西藏作为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地处南亚和东南亚边缘,西藏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和达赖分裂势力进行斗争的前沿。西藏拱卫着祖国内地安全,具有重要的疆域战略价值,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西藏在国家边疆治理的构架中具有神圣性。
神圣来自于西藏各族儿女对国土的守护。近代以来,西藏因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俄国曾觊觎西藏的领土,英国赤裸裸的侵略西藏。西藏各族儿女英勇奋斗,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守护民族凝聚力,用爱国气节表达对祖国的向心力,用鲜血守护着祖国的这片热土,英雄的血液让这片土地显得无比神圣。自元代以来西藏就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清朝后期,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经数千年发展形成的统一多民族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辛亥革命爆发后,“西藏独立”作为帝国主义肢解中国的侵略计划的重要一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4]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英雄的西藏爱国军民1841年大败英国支持的森巴入侵者。在1888年英国发动的第一次侵藏战争中,西藏爱国军民以誓死抗争的豪迈气概,以落后的武器给英国侵略者以重创。1903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西藏军民英勇抗争,在江孜保卫战中,沉重打击了入侵者。与此同时,西藏的门巴、珞巴等民族也在民族危机中紧密团结,英勇地投入保卫家园的战斗中。在外敌入侵中,西藏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近代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坚决抗击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西南边疆的神圣领土。身在边疆,才更能理解领土的意义,自古来凝铸于西藏各族人民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呵护家园的精神,使西藏每一寸土地都显得无比珍贵,站在这片土地,守边固边的爱国精神油然而生。
神圣来自于西藏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治理看,通过安抚、羁縻等政策的实施,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的管辖,西藏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是具有坚实的历史事实进行支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更是立足于西藏的特殊,立足于民族团结和繁荣进步这个主题,关心西藏,发展西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雪域大地得到生动体现。具体到西藏地方的治理历史而言,唐朝与吐蕃王朝有两次联姻、多次会盟,在政治上形成了“舅甥关系”,在经济和文化上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3世纪中叶,西藏成为中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方军政要务;明朝中央政府在西藏设立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恢复驿站制度,还采取措施扩大西藏与内地的茶马贸易。元明时期,中央政府都注意利用佛教的影响管理西藏,明朝在西藏实行“多封众建”的政策,给西藏佛教各派首领都授予封号;清王朝建立后,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治理,设置驻藏大臣,划定西藏与邻省的界限等,可见无论历代统治者的兴盛或衰落,把西藏作为统治版图的一部分进行治理目标都是明确的,只是控制的能力有强弱之分而已。1912年至1949年间,中华民国政府通过建立管理西藏地方事务的中央机构─蒙藏局和蒙藏委员会等措施,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坚持了领土完整。[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历史上西藏治理和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开启了西藏治理的新时代,形成了科学、有效的治藏方略,在社会主义的民族大家庭中,西藏发展走上了持续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康庄大道。
神圣还包含了雪域大地上孕育形成的伟大文化。总书记说,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的确,在历史长河中,西藏各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包括格文字、文学、戏曲以及凝聚文化的古建筑、艺术品等辉煌的文化。这些文化体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西藏大地上孕育形成的灿烂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内容,而且彰显了西藏这片土地的神圣和伟大。
“幸福家园”。边疆治理是高度理性化的国家行动,对西藏这个陆地边疆的治理包含了稳藏和治边的战略任务。“稳”和“治”体现了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辩证统一。实现“稳”的目标,需要进行边疆治理,而“稳”的和谐环境,能为西藏边疆治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稳藏和治理西藏都蕴含了丰富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是“治理主体在解决陆地边疆问题上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愿景”且陆地边疆治理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富裕边疆、法治边疆、文明边疆、和谐边疆、平安边疆、美丽边疆”[6]。“幸福家园”的目标体现了党和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和西藏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从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实现、建设自然之美、繁荣之美、和谐之美、文明之美的“美丽西藏”,到实现“全面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无不包含了“幸福家园”的价值要素。幸福家园还要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通过基础设施的改进和适宜的产业来建设富裕边疆,要通过法治来引领社会风尚,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安定的社会环境。要求实现乡风文明,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科学素养,天蓝地绿,环境优美等。幸福家园的获得感有“渐进性”,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获得感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国力的发展,国家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的需求的满足的要求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丰富。因此,幸福家园既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效能领域的价值,也包含了“国防安全、文化安全”等安全价值。
神圣国土,对西藏来说,就涉及“边”的问题。这里的“边”首先是边疆。“疆域是国家构成的第一要素。没有疆域就不成为国家。”[7]边疆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边疆”的概念进行如下阐释:
一是“边疆”的内涵的综合性。边疆概念一般从“核心—边缘”进行建构,从地理位置看,边疆一般指国家领土的边缘性部分。从文化意义来讲,边疆指中心之地文化异质的异域。从经济发展程度讲,边疆一般指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低的地方。因此,神圣国土涵盖的“边疆”,不仅包含地理意义,还包含了经济、文化等多重意义,进行西藏的边疆治理时既要着眼地理属性,也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属性,综合施策。
二是边疆是一种变动的存在。现实中的边疆,随着国家治理发展的需要,总是在不断调整变化、发展和建构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样式和形态,在动态过程中丰富自身的内涵,形成了以陆地边疆的“实体性”边疆的动态衍生。根据今天中国的边疆现实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缘政治影响,边疆但大致上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的部分:主权性边疆;非主权性边疆。主权性边疆涵盖了陆地边疆,海洋边疆、空中边疆,底土边疆等构成的领土的边缘性区域。非主权性边疆是由利益边疆,战略边疆,太空边疆以及中国按照国际规则取得使用权并形成实际控制的其他区域。[8]根据边疆的丰富形态,守护的西藏神圣边疆,不仅包括了对边境陆地边疆的守和固,看好一草一木,守好一山一河,还要考虑到无形战略边疆、利益边疆和信息边疆,从意识形态上打牢和达赖分裂势力的斗争,守护好反分裂斗争的边疆阵地和争取人心的政治软边疆。
三边疆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结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治理西藏的逻辑,构成了“西藏、边疆、国家”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刻表达了治国、治边、稳藏三位一体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治理规律、边疆治理规律以及国家治理规律的理解。治国”必须“治边”,加强边疆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已经刻不容缓,而“治边”又需要先“稳藏”。这里的“边”是一个符合体系,既包括了西藏这个边疆民族地区,也包括了西藏的边境地区(涵盖边境线),边境连接着陆地边界,是守卫着国家陆地主权的重要区域。因此,西藏的边疆的治理的场域应该是涵盖了边疆中心区域和边境地区。治理的方向在于实现均衡发展,其中缩小边境地区和中心城区的发展差距、建设好边境地区是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以边境建设带动中心发展、以中心发展促进边境繁荣的联动、均衡发展格局,突出西藏作为国家安全屏障的地位。如图所示: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这是边疆治理认识深化的结果,是新形势下进行伟大斗争的需要,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它的在边疆治理中的重大价值和核心要义,我们必须从边疆治理战略中去领会,从国家环境变化中去领悟,从中国崛起的背景中去考量,从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去思考。
(一)国际环境变化的边疆期待。放眼世界局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特征日益突出。随着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作为世界多极中的重要一极,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世界影响力显著扩大。[9]在全球范围的国家竞争当中,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但同时,中国对自身发展利益的维护和对人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守,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必然会对二战以来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成某种挑战和碰撞,必然会对霸权思维形成冲击,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些国家的戒惧、抵触和反弹。[10]尤其是在修昔底德陷阱的“零和”思维下,一些西方国家因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对中国的崛起怀着深深的敌意。在这种背景下,疆域安全问题成为美国等西方大国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方式。他们或者直接挑起领土争端,蓄意激化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疆域矛盾,直接导致、催生或加剧了中国的疆域安全。如,南海再平衡战略、印太战略、南海仲裁、南海所谓的航行自由等。或者打着人权、民族、宗教等幌子,染指和干涉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西方大国通过在疆域安全方面设置障碍,压制、挤压中国的安全空间,妄图以民族宗教问题染指边疆,肢解中国。
(二)国家治理战略的边疆期待。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力度支持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发展,要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进行边疆治理,加快边疆发展,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的确,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边疆地区的发展。“现代国家理论强调的是国家一体化程度和公民社会的均质化发展,即凡是在国家拥有主权的地区都应同质化发展,公民享有同等权利,进而打破传统国家重中心地区轻外围(边境)的中心外围边疆观”。[11]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边疆民族地区和内地的发展差距。由此可见,建设边疆、治理边疆不仅是全国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更体现了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
不仅如此,中国的陆地边疆总体安全,但是藏独、港独、疆独的思想和行为对我国的陆地边疆安全构成直接威胁。还面临着和周边一些国家的领土争端,如中国与印度在西藏地区两国边界东段的划界争议,这对中国相关区域的领土安全构成威胁。[12]西藏治理是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同藏族人士谈话时指出:“西藏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占全国面积的八分之一……西藏如果不参加祖国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事便不好办了,西藏在祖国大家庭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西藏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反分裂斗争的前沿,国家安全的屏障,西藏的稳定发展始终被高度关注。对西藏边疆进行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具备了在边疆地区投入更多资源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加强西藏边疆治理既重要也有扎实的根基。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情切关怀下,在治边稳藏战略的指引下,西藏经济、民生、稳定、安全、生态、党建等工作全面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明显增强,“五个认同”进一步坚定。这一切,都为实施“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群众基础、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撑。
(三)新时代中国崛起的边疆期待。不管是在何种国家形态,抑或何种历史时期,边礓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进人21世纪后,中国对于国家全面崛起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践,以及日渐融入世界并快速崛起的现状,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边疆期待。边疆及其治理对国家全面发展和崛起目标实现的影响日渐突出,并成为国家对外开发的新窗口及国家发展的新增长极这样的现实,导致了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序列位次得到提升。[13]十九大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各族儿女勠力同心,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如此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明确了守边固边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重大意义,深化了对边疆和边境建设的认识,治边稳藏、发展西藏必将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注入西藏力量,西藏发展梦的实现必将为中国崛起注入活力。
(四)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边疆期待。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对陆地边疆治理的创新和发展都提出了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针对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的一些特殊性,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如对口援助、特殊政策关怀等,逐步缩小和内地的发展差距,在总体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在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关键阶段,亟须结合国家发展的内外部形势,尤其是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命运共同体建设对陆地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对现行边疆治理实践进行审视和反思[14]。如重视实体边疆而轻无形边疆、边疆治理的封闭性思维,边境治理战略难以适应两个层面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要求等。对此,深刻总结边疆治理的经验,将边疆治理战略纳入国家地缘战略的整体架构中,积极谋划边疆在地缘政治优势中的作用,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战略空间,如,积极应对其他大国针对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博弈,打破一些周边国家成为西方大国围堵中国发展的战略前沿的攻势,减少给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带来巨大外部压力。西藏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加强西藏的边境地区建设,加快兴边固边步伐,缩小与边境地区和拉萨、日喀则等中心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国土空间的“均衡”,将有力地推动西藏的发展融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强国潮流,提升西藏的发展实力,将发挥西藏在南亚大通道建设中的战略支撑和经济、文化的辐射作用,提升西藏在和印度、尼泊尔南亚国家进行友好交流的能力,从而强化西藏在国家地缘政治安全中心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给玉麦乡群众的重要回信精神是新时代西藏工作的行动指南。实施“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战略,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伟大的时代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边疆在实现民族崛起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当前西藏边疆面临的现实或潜在威胁,落实好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的实施,要求必须加强边疆的治理。实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这个战略,就是进行边疆治理的具体体现。但是如何实施好这个战略呢?在新时代下,具体路径在哪里呢?
考虑到边疆是“主权性边疆”(陆地、海洋、空中等硬边疆)、“非主权边疆”(利益、战略等软边疆)构成的立体“边疆”[15],因此边境治理要综合施策,既要守边固边,也要守好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价值观认同的软边疆。
从上图可知,边疆治理要综合运用军事、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既要打基础,又要立足长远,既要改善民生又要凝聚人心。通过管治相结合,将西藏这个边疆民族地区建设成固边护边、兴边富民的典范。关于具体的治边稳藏举措,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举措,如,筑牢共同体意识、保障民生、村集体建设加快边疆发展、军警民深度融合、优先发展边境教育事业等[16],措施针对性强,也很具体。本文不对这些措施进行再次复述,而是从治理理论视阈下进行分析。
今年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重大经验就是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为西藏的边境治理提供了方向。西藏边疆治理,就治理主体来说,有自治区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边境县所在的县级人民政府。由于边境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地广人稀、自我发展能力弱,因此治理必须靠自治区人民政府进行推动。因此,应从全区层面对边疆的发展稳定安全进行顶层设计,这就需要围绕“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这一战略,结合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方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对边境城镇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具体涉及产业、文化、生态、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突出边境区域在边境治理中的特殊地位以及边疆治理方式的“异质性”,量身打造政策举措。通过自治区层面抓边境建设,有助于形成边疆建设的合力。边境线所在的县是边疆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者,责任较大。自治区出台边境建设综合评估体系,发挥制度的引领和督促作用。此外,要发挥“以点带面”的时点作用,自治区通过玉麦乡幸福美丽边境小康示范乡建设,积累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其他边境乡镇建设。
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西藏边境线长,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做到守边固边,首先要解决“阵地问题”和“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落实边境振兴战略——也就是要避免所谓的人口留出性衰败——通过建设富裕边疆来吸引人,留住人。只有发展了,边境的一个个小城镇就是一个个不动的守边固边的堡垒,一座座简易的高原畜圈成为一个个守边据点,一个个放牧的边民就织密了守边固边的防护网。只要边境兴旺,主要有人,就会形成军民警民结合的立体国土防控体系。对此,在理念上,总书记说“城镇化”和“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逆城镇化对西藏来说,是针对边境发展来说的,政府不能把人口往中心城区聚集,而是要发展边境乡村,避免乡村“空心化”,让人口往边境乡村聚集。在产业上,要结合实际,制定边境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边贸、旅游、畜牧业等产业,尤其要发展就业带动力强、有利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产业,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助推边疆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助推人口增加。针对地广人稀的实际通过援藏渠道,积极动员内地人员在边境地区谋求发展机遇,加强边境地区和内地人民的双向交流。边境发展,设施先行,加大路、电、水、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使边境乡村富有文化魅力,基础设施又比肩城镇,从而为乡村多业态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要结合“双创”活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向边境城镇聚集,为边境发展注入活力。
富裕边疆,一定是美丽边疆。从环境安全和战略安全角度来说,森林茂密、郁郁葱葱的植被不仅能让边境群众有好的生活,而且是重要战略缓冲。因此,在边境全面小康决胜战役中,要坚守生态安全红线、环境安全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最大的价值、最大的潜力、最大的责任在生态”的高原生态观,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策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环境综合治理,确保高原净土底色。
守边固边,人心的关键。人心齐,泰山移,只要人民有凝聚力、有正确的信仰,那么边境就是一座牢不可破的人心堡垒。意识形态就是凝聚人心的工作,如果守边固边,加强边境建设是“物”的建设,那么意识形态就是“人”的工作。一是突出情感治理模式,党中央对西藏各族群众非常关心,出台了众多特殊优惠政策,为了加快西藏的发展,内地很多省市无私援助西藏,这包含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族情感。在边疆治理中,要向农牧民群众传递出中央的特殊关怀、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共,让西藏各族群众真正感党恩,跟党走,并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二是突出主流政治文化在边疆的社会化。西藏边境地区,初一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敌对势力对我区实施的政治渗透和价值传输。如“06年藏区焚烧“藏装镶饰毛皮”事件,结合宗教活动、宗教节日等编造各种宗教故事,散发和传播各种谣言。“人的思想像块田,不长庄稼就长草。”面对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以及达赖分裂势力利用宗教的渗透,必须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守护好“战略边疆”。如通过影视作品、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思想文化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注重主流文化安全。三是突出认同建设。在边境地区实施的一些工程,如精准脱贫、公路建设、边境生态补贴等,使群众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组织群众参观一些重大工程,感受国家的强大,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加强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工作,加强载体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农牧民思想。大力发展边境教育,强化对中华文化的教育,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量”。要走出去,宣传西藏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达赖集团的文化破坏言论进行斗争。加强对“五个认同”的政治认同教育。面向南亚大通道前沿的国门、边境城镇,使之展示西藏发展成就、文化的窗口,用中、印、英语言介绍西藏的巨大发展成就、介绍西藏文化、介绍睦邻友好的历史,提升西藏文化的对外软实力。
政治学理论和实践反反复复表明法治是治理国家做有效的工具[17]。崇尚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法律还解决社会纠纷,对纠正民族地区部分群众依靠“宗教”来解决问题、“大闹大解决”的错误维权意识有积极的作用。要坚持法律知识普及,加强法律工作队伍建设,使群众有难处时能得到法律服务。加强法律案件的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到依法办事的重要性,依法落实利益协调、矛盾查处机制。要突出权利与义务对等,群众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力的同时要自己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自觉履行国家规定的法律责任。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体现,是边疆治理现代化中法律规制的重要补充,在村民行为自律、形成道德风尚、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使乡规民约发挥作用,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核心价值观的方向一致,要对村民的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进行指导,纳入法治轨道、纠正错误观念、体现自治精神,增强规范性和理性化。建城戍边中,要用法治规定边境一线群众和民兵在社保、就业、创业等方面面的享有的特殊政策,同时也要通过法治来规范边境城镇建设。要加强依法执政,维护好公平正义,提升各族群众政治认同的心理基础。
边疆是国家权力能够有效影响和控制的地理范围和地理空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对边疆领导的重要基础力量。要将边境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丰富边境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将边境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成西藏党建的响亮品牌。要加强对边境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切实做到对党忠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使之成为反对达赖分裂势力的坚强阵地、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风尚的耀眼坐标,成为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引领群众的主心骨。要加强中央和自治区大政方针的学习,对南亚大通道建设等经济知识的学习,增强村级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方面的引领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切实将边境地区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成为建设幸福家园的组织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