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鸿
【摘要】本文以突破《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难点为例,探索备课中对课堂预设的思考的重要性,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预设,规划课堂教学,从容面对课堂生成,让课堂“立”而不“废”。
【关键词】课堂预设 乘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21-02
精彩纷呈的课堂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完美呈现,也是备课兢兢业业的体现。课堂预设作为教师备课中最具思考性的一环,是有目的的教学设计与预测,确保生成高效课堂。
一、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预设
(一)课堂预设应立足学情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及学习水平为出发点,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得益彰的教学情境,对设置问题可能有的答案分类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需要突破的难点方向进发,让学生收獲新知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二)课堂预设应找准方向
课堂预设不是凭空臆想也不是条条框框,教师应在精心备课深谙教学目标与理念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对课堂上可能产生的任何情况作充分的准备,但要明确引导的初衷和方向在哪里,是什么,怎么挖掘学生可能的发言内容启迪并带领学生朝着想要突破的难点进发。
(三)课堂预设应巧设问题
设计的问题应紧扣本课重难点,找准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思考,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乘法的初步认识》难点突破之课堂预设与生成
(一)课堂预设设计前的思考
1.立足学情
我挖掘了课本游乐园主题图中旋转木马的场景,共有四个旋转木马,有3个旋转木马上各有3个人,一个旋转木马上有1个人。设计了“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已初步接触“加数相同的加法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有些孩子他想用加法,有些孩子想用乘法,甚至有些孩子已经想到可以用乘加或乘减的方法来算,那在选择用哪种方法解决和在解决过程中的迷惘之处,以及教师引导学生领会识别相同加数的质疑过程都会成为本节课的精彩课堂生成。
2.找准方向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难点是,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识别相同加数,逐渐理解加法与乘法间的关系。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选择的切入点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发现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有条件的。不论孩子会怎样解答,我引导的方向就是让他们自主发现“加数都相同了吗?”“这样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还原到图中,就是每个旋转木马上的人数都相同。
(二)备课中设计的四种课堂预设
预设1:
学生列式:3+3+3+2=11(人)
顺势提问:(1)这样的加法算式是否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2)如果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如何改?为什么能改?如果不能改,又是为什么?
预设2:
学生列式:3×3+2
追问:(1)3个3相加和1个2的和,为什么这么算?(2)3个3相加表示什么?加2又表示什么?
分析:提问应该是指明进阶性思考的方向,让孩子发现之所以可以写成3×3,是因为3个旋转木马上人数均相同,是3人,如果用加法算式,可以写成3+3+3=9(人),进而强调“加数相同”这一必要条件。
预设3:
学生列式:4×3-1
追问:(1)3个4相加与1的差,为什么这么算?(2)3个4相加表示什么?减1又表示什么?
分析:预设3与预设2其实从同一种角度去帮助孩子梳理出,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不同的是,预设2是从原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哪里人数都相同,而预设3需要帮助孩子去想象第4个旋转木马上也来了一个人,这样四个旋转木马上分别都坐了3个人,此时人数均相同。
预设4:
学生列式:4×3
提问:(1)4个3相加,为什么呢?在图上表示什么?(2)图上信息可以怎么改,才能用4×3列式解答?
分析:从图上找突破口,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将错就错,发现只坐两个人的旋转木马上再增加一个人,就和其他3个旋转木马上的人数相同了,这样才可以看成4个3相加,即3+3+3+3=12(人),像这样加数完全相同,能直接改写成4×3=12(人)。
(三)实际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做此思考后,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下面是我教学这一环节时的主要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师:开心的游乐场之旅还在继续,踏着轻快的步伐,我们来到了旋转木马处,快来帮忙算一算“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你打算怎么列式?
生:3×3+2
2.引导思考,催生思维延展
师:噢,你认为是3个3相加和1个2的和,在图中,3个3相加表示什么?
生:表示有3个旋转木马,每个旋转木马上有3个人。
师:你可以用加法算式算出来吗?
生:3+3+3=9(人)
师:所以你认为这三个旋转木马上的人数既可以用加法算式3+3+3=9(人)算出来,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3×3=9(人)得出结果。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三个旋转木马上的人数都相同。
师:都是几人?
生:3人。
师:有几个3相加?
生:3个3相加。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什么?
生:加数都相同。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加数完全相同,就能直接改写成对应的乘法算式。
3.進阶思考,正反思维交融
师:你再次强调了这一规律,并很完整地小结出来,真了不起!刚才这位同学的列式3×3+2也可以写成3+3+3+2,它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加数不相同。
师:加数都不相同吗?
生:加数是3的有3个,相同,还有一个加数是2,和它们不相同。
师:所以,准确的说法是,加数不完全相同。所以,加法算式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前提是什么?
生:加数都相同。
4.拔高要求,促进规律巩固
师:对!仔细观察,及时总结真是棒棒的!如果这个算式要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我想只要把一个数字进行变换,你觉得可以怎么变?
生:把第四个加数2改成3。改成的加法算式是3+3+3+3。
师:为什么这么改?
生:这样改后,加数都相同了。
师:谁能完整地再次说说这么改的理由?
生:这样改变后,加数完全相同了。
师:你真是慧眼如炬,把掌声送给你!这个加法算式表示有几个几相加?
生:有4个3相加。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
生:4×3=12
师:4个3相加不仅能用加法算式3+3+3+3=12表示也能用4×3=12表示。
三、课堂预设催生从容应对
教师是课堂的挖掘者与实践者,有了课堂预设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试图将孩子的一种发言,综合自己的另外三种考虑情况,通过自己的设问,层层拔高让学生自觉进入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预设时首先应多关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把自己预想成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剖析问题,获得求解思路。其次,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尽量选择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数学情境,问题能引发思维冲突,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接近教师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再者,精备课堂预设,自然胸有成竹,应对课堂生成能不慌不忙、游刃有余,引导学生在关联知识点间正确迁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立”而不“废”,课堂预设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全祥,秦和平.预设与生成顺应与提升[J].湖北教育,2005,(3):12-16.
[2]黄京玄.学生主体性教育[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