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萍
【摘要】高考作文中议论文体真正能写好的不多,笔者有感于议论文写作现状,试通过选例、述例、析例三个方面,努力探究如何使“带着镣铐跳舞”的考场议论文突破“八股腔”,鲜活生动起来。
【关键词】议论文 选例 述例 析例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92-02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恰恰切中了近年高考议论文的弊病所在:“语言干瘪,八股腔重,文字缺乏活气,读来令人困倦。”须知议论文也是讲求鲜活、讲求灵气、讲求文采的。如庄子说理文章的汪洋恣肆、纵横捭阖,鲁迅文章的生动譬喻、于嬉笑怒骂中直击人性之弊。
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俗话说:例好一半文,欲成“大匠”,首在用好素材,重在“三活”。
一、眼光之活:慧眼选例
什么是好例子?其一,见所未见;其二,见人所未能见。即:尽量选取新颖、个性化的“生例”,若是“熟例”则要“熟”中翻新,寻找到其中独特的细节。
如“成功与准备”一文中的用例:
(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准备,使他终能扭转败局,灭吴雪耻。
(乙)龟苓膏需要在炼乳蜂蜜的搭配下花费10小时的酝酿,才能恰到好处地熬制出微香清苦的滋味。
两则事例都简洁明了,但比较而言,“勾践”例则过于陈旧,而“龟苓膏”例虽只寥寥几笔,却显得细致独特,让人耳目一新。
素材,是一切写作的基础。而论据,则是一篇议论文的血肉。唯有血肉丰满,文章读起来才有滋味。因此,在议论文的教学中,首要的不是灌输各种写作技巧,而是积累丰富的素材以及辨别素材优劣的火眼金睛。
二、语言之活:生动述例
好食材,需要好厨师。好的素材还需好的表述方式。
以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 “青春的朽与不朽”为例,运用《诗经·蹇裳》“子惠思我,蹇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这一素材写一段议论文开头,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甲)“《诗经·蹇裳》说:‘子惠思我,蹇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原来青春并不仅指如花容颜,还包含健康、积极的心态。心态年轻,青春亦可不朽。”(学生习作)
(乙)“《诗经》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她隔着湍急的河流,对着心爱的男子大喊:‘你若喜欢我,便摄衣渡河来找我;你若不喜欢我,我便另寻他人,向我提亲的人排了满大街哩!文末发出‘狂童之狂也且的感慨。
好一个将青春挥洒到极致,用专属青春的奔放,洒脱地去爱、去恨的女子!
如此女子……即使到了头童齿豁之日,内心深处必定还珍藏着一段明丽而永不朽蚀的青春。” (2014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狂童之狂也且》)
学生习作中直接引用已成常态。引用名言、诗词文赋等虽然可以体现学生涉猎的广博、底蕴的丰厚,但若引用过多、表述不当就容易形成堆砌,恰如高考阅卷专家的评价:一些考生很少有自己的言语,不停地引用名人警句。有一篇作文,竟然一口气列举了多位名人的讲话,却很少有他自己说。事实上不仅是名言,在其他诗词文赋或典籍记载的引用上,也应避免大量的照抄照搬。
文段(甲)直接引用《诗经》缀上观点句,是一段很规范、稳妥的议论文开头。反观(乙)文段,作者先对《诗经》引文作了改造:不再用艰涩的原句,而是用对原文的意思进行生动转述,语言活泼,很有新鲜感。再对《蹇裳》中的女子做出自己的评价,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有效地截取素材、适度地改造表述素材,行文就鲜活起来。
三、思维之活:独到析例
陆游《示子遹》总结自己写文章的经历:“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他从单纯醉心辞藻形体中脱离出来,领悟到:唯有探求深刻独到的思想内容,才能写出“精光不磨”的文章。
在考场议论文中,尤其需要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但对大多数中学生而言,阅读广度与思考深度毕竟有限,对于事件表象背后的实质、现象的成因、影响或意义分析等尚有一定难度,新鲜独特的素材有时也会可遇不可求,在这种情况下,若能对“旧例”进行反常态的解读,亦能抒写出独到的见解。例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一段“知音佳话”,当千古以来人们无不对其赞赏有加时,却有学生另辟蹊径,写出了这样的看法:
“俞伯牙和钟子期因高山流水结为挚友,后钟子期病逝,俞伯牙毁琴绝弦,传为佳话。但是如此佳话除却使人敬服,更多的却是扼腕懊憾。
一朝‘绝弦,全了琴名,却让美妙的琴音从此埋没,流给后人空洞的追忆与想象。不妨‘改弦而奏,保有大雅…”(学生习作《绝弦不如改弦》)
为何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新鲜?最根本的就在于常常陷入人云亦云的思维惯性当中,缺乏自己个性的思考。但上述文段却打破常态,形成个性化的理解,给人新鲜之感。
叔本华说:“不要让你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明代公安派文学也主张“独抒性灵”,也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无疑是现在的考场议论文迫切需要的。袁宏道指出:“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种意见,有一种意见,则创出一般言论。无意见则虚浮,虚浮则雷同矣。”而在“万人过独木桥”的高考考场上,一篇议论文能在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而不陷于“雷同”,更是需要一些“反骨”,尤其是对于“熟例”,进行反常态、反常理的分析思考,或可在“旧事”中翻出新意、深意来。
金代王若虚在他的《文辩》中问:“或问文章有体乎?”今人亦或问:议论文有体乎?我曰:活例,则“香”生也。如何盘活例子?我有三法:一曰选例新颖独特;二曰述例精练不失生动;三曰析例深刻独到。
例子,是議论文的源头活水。用活例子,则文章魅力自生!
参考文献:
[1]王开岭.《古典之殇》(山西出版社)
[2]戴卫.《浅析高考作文素材的处理技巧》(《语文世界》.2016.7-8)
[3]李彬.《议论文立意必须走出“陈见”的误区》(《语文月刊》.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