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宋艳玲
【摘要】新课改要求,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加强人文关怀渗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政治教师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导者,在高中生人文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对高中政治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教师应用人文教育开展教学的能力也有着更高要求,本文通过阐述影响高中政治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的因素,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高中政治教育渗透人文精神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柔性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74-02
引言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对学生实行刚性管理,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做到遵守和服从。这是一种单一的与单向的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方式,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通过刚性管理约束学生,会造成对于学生“人性”的忽视。因此,柔性管理越来越受到部分高校的推崇,逐渐应用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
1.柔性管理理念的必要性
柔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本质上属于一种人性化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内在人本性,在管理手段方面也有一定的情感性,对管理对象的管理也有一定的个体性[1]。因此,通过柔性管理进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主要体现在:
1.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求
隨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工作方式不断得以改进创新[2]。为了能够做到这些,就必须把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以学生为本,对于大学生内在的需求,要尽量得以满足,从而促进他们在高校中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推动自身的快速发展,从而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2是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需要
在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中,刚性管理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最主要的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刚性管理的弊端也随之暴露无遗。刚性管理在实行过程中,过分强调纪律性和组织性,对于学生的内在情感要求则有所忽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缺乏对于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而且,对于学生过度的进行刚性管理,会导致学生对于这种制度的敌视,更加不利于规章制度的实行,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因此,必须对刚性管理进行一定的改变,只有通过改变,才能真正推动学生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
2.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柔性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设定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做好沟通方面的工作,通过采取多种途径,比如心理咨询、就业和资助等方式,积极进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身创造性的发展,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最终促进自我完善,做到自我升华。
2.2构建合理的柔性管理模式
在进行柔性管理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模式,才能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3]。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设定好管理目标,从而使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进行“自我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针对当前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强化柔性管理的设计原则,进一步促进柔性管理质量的提升,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随时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而相应的调整管理方面的策略,做到与时俱进,促使教育方式的灵活多变,促进合理的柔性管理模式的发展。
2.3进一步促进柔性管理评价体系的优化
在柔性管理系统的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评价工作。通过进行评价工作,可以有效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从而促进管理者在结束管理之后,管理结果能够更加的优化。柔性管理模式在实行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是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其中,有利于学生自主的进行自我审查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对于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不同,通过柔性管理,在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做出努力,进而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最终促进自我完善,最终实现自我升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德心.高校学生柔性管理思想的探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13(10):51-54.
[2]臧文彬.新时期8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157-158.
[3]张继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广西轻工业,2015(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