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雨 胡海晨 郑学党
内容提要:文章深入分析了入世15年来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变化以及投资区域流向变化,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影响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机演变进行探讨。研究显示,入世15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不断加快,无论在量还是质方面均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同时,对外直接投资将是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过程中整合国际资源的重要实现方式。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对外直接投资,文章提出认真对待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正确处理对外直接投资壁垒以及加强国际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中国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中国非金融领域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3.6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4万亿美元。入世15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外汇储备增加以及企业拓展全球业务的需要,中国逐步加快了对外投资步伐,2015年末中国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37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ODI)累计净额1.10万亿美元;而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ODI累计净额仅为346.50亿美元(非金融部分),15年间增长30.70倍,说明入世15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实现了显著增长,“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引擎效应十分明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入世以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日益增加。自2009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GDP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2015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额的14.80%,与美国的差距明显缩小;ODI占全球流量份额为9.90%,金额仅次于美国(2 999.60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年,第3~4页。
ODI作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中国ODI需求与投资增长日益加快、对外投资在全球比重日渐增加,研究中国ODI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发现,ODI有利于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但针对入世15年来中国ODI演变目前还未有全面深入研究。探讨中国入世15年来经济快速崛起背景下ODI的演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对中国入世15年来的ODI情况进行分析,并梳理入世以来中国ODI特征、方式、动机、区域分布以及投资需求发展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999年2月,财政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的意见》,2000年进一步提出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活动战略,2001年底加入WTO,中国经济和外汇储备实现了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ODI实现了显著增长,主要表现为ODI流量和存量显著增加,在全球ODI流量和存量的份额显著增加(见图1)。[注]2001~2005年数据为中国非金融类ODI数据,2006~2015年为全行业ODI数据;2001~2002年数据来自UNCTAD FDI/TNC database,2003~2015年数据来自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图1 2001~2015年中国ODI流量、存量及占全球份额变化
2001年中国ODI流量和存量分别为68.80亿美元和346.50亿美元,2015年分别为1 456.70亿美元和10 978.60亿美元,2015年较2001年分别增长20.20倍和30.70倍,实现了显著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ODI金额分别在2001~2005年、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三个阶段,无论是最大值、中位数、平均值、最小值均呈现大幅增加的态势,表明近年来中国ODI能力和投资需求大幅增加。[注]根据UNCTAD FDI/TNC database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整理计算。
表1 2001~2015年分阶段中国ODI指标值变化情况 单位:亿美元
一是2001~2015年中国ODI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时,GDP约为1.32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4.02%;加入WTO以来,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GDP约达10.87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14.80%。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中,中国ODI同步增长,在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中也可以发现,中国ODI增长速度更快,对全球直接投资的影响力增强(如图2)。[注]2001~2009年数据来自UNCTAD FDI/TNC database,2010~2015年数据来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但是与美、英、德、日等国相比,相对中国当前GDP总量与排名,中国ODI仍显不足,2015年美国ODI存量约占全球的23.90%,中国仅为4.40%,中国不足前者的1/5(见表2)。[注]根据《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世界银行数据整理计算。
图2 2001~2015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ODI流量变化
表2 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GDP、ODI流量和存量指标占全球份额
二是中国ODI在全球空间布局的变化。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中国ODI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近几年由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趋势更加明显,2015年对亚洲地区直接投资流量为1 083.70亿美元,占比达74.40%,同比增长 27.50%(如表3所示)。[注]根据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整理计算。表4~6同表3。
表3 2003~2015年中国ODI流量地区构成变化表 单位:%
表4 2003~2015年中国ODI前十国家和地区 单位:%
从中国ODI国别(地区)来看,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联邦等成为中国ODI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首选,2003~2015年中国ODI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与年投资份额如表4所示。
ODI方式可分为并购投资和新设投资(或称绿地投资),前者一般是指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通过投入资金或其他生产要素对另一国企业拥有控制权;后者是指跨国公司通过投资或其他生产要素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立新的企业。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ODI快速发展,跨国并购成为我国ODI的重要方式,并购案例数和并购直接投资额快速增加(见表5)。
表5 2001~2015年中国ODI投资方式结构变化 单位:亿美元,%
一是中国发展对ODI的客观需求。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规模和外汇储备实现了快速增长,2001年底中国GDP总量约为1.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约为2 121.60亿美元,至2015年底则分别达到10.87万亿美元和33 303.60亿美元。入世以来,中国逐步扩大了ODI规模,这既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张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获取全球资源、市场、品牌、技术和寻找外汇储备资本出路的需要。图3反映了入世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外汇储备增长和ODI情况,表明中国ODI正寻求与中国经济全球地位相匹配的战略意图。[注]根据世界银行、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整理计算。
图3 2001~2015年中国GDP、外汇储备和ODI变化
二是中国ODI流量行业分布与投资动机演变。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ODI流量行业分布与投资动机有极大关联性,它反映了经济规模扩张阶段寻求全球矿产资源等原材料,产业转型阶段对技术、品牌、市场需求,以及创新发展阶段对高新技术、销售渠道需求动机的演变(见表6)。
首先,经济规模扩张阶段(2000~2006年)。由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城市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建设急剧增加、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出台了众多招商引资政策、国家发展战略、国外资本大量进入、全球化发展处于最好时期、国内外需求急剧扩张等因素叠加的影响,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快速扩张,这种低附加价值的规模扩张,导致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在全球寻找矿产等原材料资源成为必然,这也是这一阶段中国ODI的基本动机。
其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阶段(2007~2012年)。由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生产要素成本和税收不断上升,与有关国家的成本比较优势丧失,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产品技术、品牌附加价值成为企业的必然选项,因此这一阶段中国ODI(包括并购)具有明显的技术、品牌、渠道倾向性,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成功案例;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有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更接近市场需求端的国家进行生产,比如福耀玻璃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一些国内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投资建厂,表明中国这一阶段ODI动机是在全球获取技术、品牌、渠道以及转移生产线到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
再次,创新驱动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和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底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上述对ODI的影响就是对外投资转向科技信息、商务服务业和金融业及与“一带一路”相关行业。
表6 2003~2015年中国ODI流量行业分布占比情况 单位:%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中国ODI的新主题。2013年底,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流量为126.30亿美元、投资存量为574.20亿美元,2014年分别为125.40亿美元和924.60亿美元,2015年分别为189.30亿美元和1 156.80亿美元。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6.30万亿元人民币、对沿线国家投资流量为145.30亿美元,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园区56家,累计投资超过185.50亿美元,入驻企业达1 082家,总产值达506.90亿美元。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也正在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港口、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和中国产能“走出去”的有效载体,也是中国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基础;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等金融支持体系正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度合作的重要支撑。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为1 260.3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为759.70亿美元,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对提升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深远意义。
一是中国加入WTO后ODI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将继续快速增长。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对国际原材料(如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及其他生产性原材料)的需求增长带动了ODI快速增加。第二,随着中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希望通过投资于品牌、技术、销售渠道、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实现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更深地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从而增加了对相关行业的ODI。第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减缓了全球贸易步伐,提高了进口产品贸易壁垒,中国加大了对销售渠道获取的ODI以及在发达国家新建企业的投资,从而绕过贸易壁垒并降低物流成本。第四,中国自身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和寻求资本回报的需要。这些因素的叠加促进了中国ODI发展,并将继续推动中国ODI快速增长。
二是中国巨大的ODI将继续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中国崛起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大国全方面崛起,需要站在更高的国际化视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而ODI是重要途径。考察发达国家的ODI水平,中国与之相比还需要做更多努力。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加大ODI水平、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事实也表明,更多企业正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加大ODI力度,推动中国的资金、技术、产品、企业“走出去”正逢其时,中国ODI将在全球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实现中国和世界的合作共赢。
三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要整合国际资源,而ODI是重要的实现方式。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正在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行业、服务型制造业和绿色技术等,产生一批具有重大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并实现其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跃迁或者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此过程需要整合全球的技术、人才、品牌和市场;而ODI是国际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技术能力、外汇储备水平、企业竞争能力等角度观察,中国加大、加快ODI是大势所趋。
一是关注并认真对待中国ODI风险。由于海外直接投资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政治风险、被并购企业估值风险、并购后企业经营整合风险、文化差异风险等,中国企业在ODI过程中对获取目标、交易条款、投资对象估值、调查、谈判、审批等流程方面缺乏经验,因此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需要配套的国内法律和政策支撑,政府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应完善制度环境,建立相应机构提供咨询、评估、建议以及政府间的框架合作协议,对投资风险进行预警等,进而降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制度障碍和投资风险,中远集团和中信泰富两家央企在国际市场上投资失败的惨痛教训值得反思和警醒。
二是认真面对和处理中国对外投资对象国的投资壁垒。据英国《金融时报》统计, 2016年中国共计750亿美元的海外并购交易被取消,被并购国家以反垄断和国家安全为由加大了涉及中资企业的并购交易审查,其中,在美国和欧洲共计有30项涉及中资企业的并购交易落空。2002~2012年中国企业收购了59家德国企业,2013~2016年收购了145家德国企业,中资企业大量收购德国企业(包括库卡、克劳斯-玛菲集团和EEW垃圾能源公司等各行业领域的佼佼者)引发德国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并对于中资企业开始保持警惕。实际上,近年来因安全原因被撤销的典型的中资企业并购案有中国安邦保险集团收购黑石集团旗下科罗纳多酒店案例(10亿美元)、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和香港公司长江基建购买澳大利亚最大配电网络案例(76亿美元)、华润集团和清芯华创收购飞兆半导体案例(26亿美元)、中联重科收购美国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特雷克斯案例(33亿美元),等等。中资企业近年来表现出对外并购的强烈兴趣,在可见的时间内也将加大ODI力度,因此必须认清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经验不足和对象国的投资壁垒问题,加强对策研究,使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更加顺利。
三是加强对国际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虽然入世已15年有余,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经营,面对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对国际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有经验的人才需求将与日俱增,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将降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实现ODI的稳步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