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课:洛阳龙门石窟地质地貌*

2018-11-07 01:08王利荣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471000
地理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龙门石窟实地研学

·王利荣/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471000)

2018年2月12日,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地理社团和洛阳七彩眼河洛研学坊一起策划了龙门石窟地质地貌的研学实践活动,想通过研学实践这一新兴形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更好地感受、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使学校课程与研学实践紧密融合。

一、教师踩点,确定主题(图1)

图1 师生踩点图片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伊河两岸,有典型的地质地貌、河流、旅游、历史等研学资源,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研学主题。经过七彩眼河洛研学坊招募的各科教师们两次踩点后,针对高一学生制订了此次地质地貌研学主题,同时确定了研学地点和研学路线。

二、精心筹备,制订学案

研学旅行不能脱离教学实际,预习案是架起实地研学和学生传统教学的桥梁,为实地研学提供知识支撑,是实地研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地理社团的师生根据高一所学内容整合课本知识内容制订了预习案,因为研学实践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没有经验可循,再通过教师的提前踩点后,由教师主导在禹王泉、潜溪寺、摩崖三佛龛等五个地点为学生预设研学活动问题,教师通过查找大量的资料写出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为让实地研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提前开研学筹备会,强调研学中的安全措施,让学生学会风速仪、地质锤、罗盘仪、指南针、pH试纸的使用方法。使研学实践达到了“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图2 学生为实地研学前做准备

研学资料:

1.龙门石窟地质图(图3,出自中国地质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建锋,洛阳龙门石窟地温场研究,中国岩溶,1995年04期)。

图3 龙门石窟地质图

2.洛阳卫星图(图 4)。

三、师生互动,开展研学

活动地点1:龙门石窟门口(图5)

图5 学生在门口采集雪并测量雪水pH值

活动地点2:潜溪寺(图6)

图6 教师潜溪寺讲解

活动地点3:禹王泉、珍珠泉、铜锣泉(图7)

图7 禹王泉采集水样、测水温、pH值

活动地点 4:奉先寺(图 8、9)

图8 奉先寺南侧风化示意图

图9 奉先寺北侧风化示意图

活动地点5:簇状方解石地(图10)

图10 簇状方解石地

四、收获反思,沉淀升华

1.贴合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学生在分析温泉的形成过程中,根据所学内容和固有观念推测:来源于软流层的岩浆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研学实践结束后,学生们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之后得知:龙门石窟温泉是由于岩块断裂,相对运动摩擦产生的热量加热地下水而形成。学生从地理事物的表象认知到全面分析探究,经历了推测到否定再到得出正确结论的辩证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知识和现实情境深度碰撞中获得了较高的学科思维品质。

2.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

研学实践中,学生对禹王泉、珍珠泉,伊河水水温和pH值的测量对比,通过做实验验证龙门石窟岩石成分并进一步推测龙门石窟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手动、脑动、心动的统一,增强地理实践力。

3.创设真实情境,树立学生人地协调观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得知:龙门石窟地区酸雨使佛像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研学小组通过登陆洛阳市环境保护局网站,对比近5年洛阳市环境质量公报数据发现:龙门石窟地区酸雨只不过是洛阳市大气污染的缩影。针对洛阳市优良天数越来越少的问题,研学小组成员向龙门石窟景区游客发出倡议,为洛阳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建议,利用学校公众号和办板报等形式进行“保护家乡环境刻不容缓”为主题的宣传。学生结合研学实践中出现的人地矛盾实例,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树立了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情感得到激发、内化乃至升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通过研学发现还存在很多不足。①导师本位思想严重,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是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实践者。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把需要探究的问题整理出来,制定活动主题和学案,但在本次研学过程中,不论是制定预习案还是实践活动案,大部分由导师来完成,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研学效果大打折扣。②预设问题过多,影响学生问题的生成。研学问题太多导致学生探究时间短,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而且问题设置过于笼统,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比较短,影响问题的生成。③导师评价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评价的多元化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研学实践中,导师对于学生问题的回答过于保守,没有用更为开放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多元化评价。

五、反思成效,完善过程

实地研学结束是深度研学的开始,通过开展师生交流会,总结这次研学的收获与不足。学生在宽松、活跃、平等的气氛中,通过辩论、互动交流,不断的建构知识,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积极寻找论文的小切口,为写出有质量的研学论文、游记以及调查报告打下基础。同时,根据学生在研学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修改研学前制订的预习案和活动案内容,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研学实践提供蓝本。

图11

自古有云:“嗜之越笃,技巧越工”。洛阳理工附中地理社团(图11)将带着极大的热情,以研学为载体,秉承实践出真知的研学精神,真正让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以学而实践之知行合一为目标,继续努力、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龙门石窟实地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杨 诚作品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察夏粮 看秋粮 总书记为何两次实地察看粮食长势
研学之旅
初探中国四大石窟艺术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分析洛阳龙门石窟旅游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