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龙/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14400)
·曹 东/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4000)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课程化是研学旅行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研学旅行常态化的必然路径。
2017年初,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特邀省市教研员、特级教师、名校专家与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课程项目组,立足地理学科,依托无锡及周边优势课程资源,对学校原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改造升级,多学科融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课程项目组传承并弘扬徐霞客精神,确立了“校园研学→乡土研学→远行跨区研学”的课程开发路径,分层级分阶段开发并实施“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课程。“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课程汲取大航海时代人类走向真正的现代文明过程中所展现的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定位为育人模式深度变革的重要抓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
课程项目组依托南菁作为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江苏省微科技课程基地、江苏省教育厅“锦绣江苏”国际化项目学校的优势,组织师生开发了校园研学课程(图1)。课程从时间、空间视角整合了南菁依山傍水、徽派建筑的校园环境资源与130多年办学历程积淀的历史文化资源。学生在校园研学课程中掌握自然、人文景观赏析的一般方法。项目组还通过组建校园学生导游团帮助学生解读南菁文化,提升学生与人交流的应变与表达能力。学生可在接待国际学生并陪同参观校园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打开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理解力。
图1 南菁高中校园研学课程结构图
课程项目组依托江阴江尾海头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开发了江阴黄山、沿江风貌、霞客故里等乡土研学旅行课程。乡土研学旅行课程共分为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社科产业、前沿科技、生态环保等五个大类。课程以南菁高中为起点,向江阴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七个方向出发,形成七条特色研学旅行线路,串联起35个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图2)。江阴七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文字记载史,以及在江阴制造向江阴智造蜕变的过程中,海澜集团、华西村、长江村、三房巷等企业集团的凤凰涅槃等都是乡土研学旅行课程的鲜活案例。学生在乡土研学的过程中洞悉风雨变幻、沧海桑田的奥秘;领略岁月如歌、城乡变迁的风情;掌握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规律。学生通过乡土研学,懂得徐霞客从江阴出发、走遍中国并撰写《徐霞客游记》的意义与价值。乡土研学还教会了学生徐霞客的研学旅行方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徐霞客的精神——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李先念语)。
课程项目组依托南菁高中作为众多国内一流名校的优质生源基地的优势,主动对接知名高校并以大学为基地向其周边拓展,开展跨区域远行研学旅行。学生订制线路,教师提供课程,旅行社、家委会负责后勤保障。权责分明的运作模式有力保障了学生参与课程的主体性,教师参与课程的主导性,旅行社、家长参与课程的辅助性以及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课程实施,采用以真实问题为切口、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多学科教师融合在线进行指导的推进模式(图3)。研学团队每日进行研学成果发布资格组内评比活动,团队将小组优秀成果加以整合,整体设计并微信推送一则研究成果(学生作品可关注“菁园地理空间”微信订阅号查看)。全员竞争参与式的活动模式,充分激发领队教师与活动学生的潜能,有力保障了研学旅行课程“形散神不散”,确保了研学旅行育人价值的实现。
图2 “地理大发现”乡土研学旅行基地分布与线路示意图
图3 “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推进模式(以7月31日为例)
古语有云:积水成渊,积土成山。一个阶段的努力,“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课程特色初步显现。目前课程项目组拥有两项省级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学科融合开发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研究”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课题“基于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培养高中生学习能力的探索”。另外还拥有江阴市教育科研重点项目一项。相关研究成果也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江苏教育》等期刊杂志发表。课程项目组发起的研学旅行活动得到学生、家长广泛支持和赞誉。
目前课程项目组正力图构建全国研学旅行课程联盟,共建共享优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锦绣江苏”项目的国际学生以及来自北京、新疆的师生已形成每年到访的惯例,以南菁高中为“营地”参与徐霞客精神探秘、江尾海头调研、环太湖游学等“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课程。课程项目组在此诚邀全国各地师生到访交流,共建共享优质研学旅行课程,让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不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