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婷
摘 要:“好的开始就是一半的胜利”,如果在一堂课的开端,老师如果能巧妙生动的导入知识,那么就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营造出良好的上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導入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文将根据自身的经历,论述一些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导入;导入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新知识要求在旧知识基础理解并加难,要求学生更深刻的去认识。在教学课程开始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更加了解,是让学生接受新方法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和掌握未学习过的知识。
老师可以在复习以前知识的时候问一些题目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时候导入新课,这样能让学生去主动寻找答案。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充分理解书本内容,找出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题目的设计也要要运用旧知识,并且更多的放在新知识的了解上。
二、直入导入法
直入导入法就是直接说明教学的标题,在这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就告诉学生什么是这堂课的重点内容。在数学教师上课中,开头就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是什么,以及这节课那些内容比较难考试比较容易考到,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并且节省出上课的时间。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要了解的重点,让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定好课堂的学习目标。
这种导入方法适合教学的内容和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没有什么纽带,不需要去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课堂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直接接受新的重点。比如老师教函数这一节的内容时,就可以使用直接导入法,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幂指数,现在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函数——指数函数。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掌握的就是指数函数。
三、实例导入法
实例导入法就是运用生活的例子引入课堂内容。数学起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部分数学问题不能直观的让学生去弄懂,这个时候生活中的例子和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比这些数学问题生动形象,从而教师将数学问题从身边的事物引入,会让学生更加认真听课,达到最好的讲课效果。
这种导入方法适合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由故事引出,并且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就像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内容时,教师讲述爬梯子的这个案例来导入知识,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就了解到什么是倾斜角,倾斜角和生活有什么联系。如果比较枯燥的数学内容,教师可以讲一些数学近代史,让学生了解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
四、操作导入法
操作导入法能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真知。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就是探索知识的过程。这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在动手的时候边动脑,使学生对于知识更加了解并且印象深刻。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发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在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能够置身于学习之中。
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学生教老师听,让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主体,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去得出知识。就像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这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剪出一个三角形,并且这个三角形两边相等。通过使用工具去发现性质。通过老师的言语引导,让学生自己说出答案。
五、类比引导法
将课堂中的知识与学生所知道的东西进行类比,能够激起学生的疑问,从而让学生自己想要去学习。比如在“圆”的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思考汽车和自行车轮子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们想象如果这些轮子变成三角形和正方形会有什么不一样。通过类比,就让学生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圆就可以,别的图形就不行的,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向学生传输新的知识,学生就能更快的理解。
很多的知识都能进行类比,让学生从类比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带着疑惑去了解新知识。
六、留白导入法
留白导入法就是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去思考。数学要求学生的逻辑分明,所以一些知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在讲述这些知识的时候,在课堂的一开始用一些问题去设置一些悬念,就会让学生想要去探索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设置悬念的时候要把握力度,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肤浅。如果太深奥那么学生望而生畏就会丧失探寻的想法,这么想也不知道。那么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问题问的太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探寻的必要,一下子就写出来了,那么也不能起到效果。
[参考文献]
[1]郝丽娜.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D]. 河北:正定县北早现学区南岗中学, 2015
[2] 李晔.浅议数学课的导入方法[D]长垣县魏庄镇第三初级中学
[3]张国鹏.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式[D].三门峡教育信息港(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 数学系,浙江 临海 3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