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新课改大环境下,教学目标由传统分数导向转为培养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而存在,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需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合理运用创新性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自发思考、自主探究,实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数学思维的有利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发展学生各阶段、各科目的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行业教育目标和主要发展趋势,不仅是新课改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还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环境下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建立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在体系建设中贯彻以德育人、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在教育中掌握终身发展所需的优秀品德和个人素养,在小学数学科目,教师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算能力、逻辑思维等。并通过引导教育的方式转换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促使学生由被动记忆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充分觉醒。
一、 核心素养内涵浅析
核心素养是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各阶段需把教学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对学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和核心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培养要求。数学素养指的是通过教师引导教育,实现学生在面对相应数学问题时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计算、绘图、总结、联想,并通过数学名人的故事理解实现内在价值体系的全面建设。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内在数学核心素养策略浅析
(一) 构建问题情境,全面培养学生的内在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点通常在生活现象中均有体现,小学数学科目具有极强的生活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发思考,可以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思维得以解决,这才是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小学数学科目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有趣、有效的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需要通过问题的提出对学生开展引导教授工作,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充分掌握,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小组讨论,在交流互动中实现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情境构建,通过引导实现学生身临其境的思考并解决相应数学问题;另一种是:通过不断提出具有渐进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发思考,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实现学生间思维碰撞,这些具有渐进的问题开展的引导教学工作可以实现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状态中去。
教学实例:在开展《2、3、5整除数的特征》章节教学工作过程中,首先通过数字:4、6、10、24、35、48、1161、5421、7800展示,要求学生在其中寻找出能够被2、3、5整除的数。学生对能够被2和5整除的数字稍加思考就能得出,只要是尾数为0或5的就可以整除。而对于能被3整除的数字,在面对1161和5421等四位数时就有些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进行判断。这时候本人通过在黑板上写出“1+1+6+1=9”和“5+4+2+1=12”两个加法公式,要求学生思考9和12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自发思考后举手回答,一些学生回答道:数字拆分相加如果是三的倍数,就能被三整除。本人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充分鼓励,并对学生的观点补充总结。接下来,本人列举了更加复杂并具有随意性的数字:123456789,试问学生能否被3整除,学生通过简单的加法计算就做出了肯定回答。
(二) 借助学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科目,有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达成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教具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实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教具的使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告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对相应教具使用技能对学生充分培养,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间对数学知识点自发探究,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团队意识、数学思维的全面培养。
教学实例:本人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课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首先通过下发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卡片,首先要求学生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做高,然后把高和边构成的三角形裁剪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把原平行四边形拼装成为长方形,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拼图游戏,本人在学生合作过程中环视并针对小组开展指导工作,许多小组通过自发思考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小组活动结束后,本人对发现公式的小组进行表扬和鼓励,并邀请同学上台讲述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思路。在学生讲述完毕后,本人通过总结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总结侧重点主要针对自主探究思维和自我总结能力,这样以“动”带“思”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充分培养。
(三) 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
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素材的选取,需要选取那些贴近学生当前阶段日常生活的案例,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数学思维是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的。当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就会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并运用数学思维开展解答工作,实现自发的探究学习,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的有力培养。
教学实例:在《利息》章节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小组课外活动的方式对学校周边银行进行利率对比,促使学生意识到利率是有差别的,然后在课上提出问题——如何分配压岁钱能够实现收益最大化,学生在课上积极讨论,并在课后和父母一起去银行进行压岁钱理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在面对相应生活现象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有所思考,实现数学思维的充分培养。
綜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实现教学具有实效性、趣味性、目标性、计划性,就需要对传统教学课堂进行适时改造、充分创新,这不仅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手段,也是保证学生内在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培养的重要方法。希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本文阅读产生一些新思考,并得以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学生内在核心素养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国华.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赤子(上中旬),2017(07):225.
[2]朱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9):64.
作者简介:
曾玉芬,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响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