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燕 西爱琴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形式与战略举措,社会工作因其特有的作用可以助力精准扶贫。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精准扶贫的主体、服务、资源等不断“嵌入”社会工作,另一方面将社会工作的语境、理念、方法与精准扶贫相互融合,从而有效促进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社会工作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289万,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至31%。虽然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近3000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面对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应不断创新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近年来,社会工作在缓解和消除贫困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时间较短,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探讨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有助于完善精准扶贫社会参与机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打好农村精准脱贫攻坚战”,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指导思想的落实层面,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辅助政府构建“自上而下”的扶贫机制,成为精准扶贫社会参与机制的关键环节。一方面,社会工作促进了反贫困制度、政策安排与实施行动之间的融合,另一方面,还促进了扶贫制度、政策与贫困人群能力建设之间的整合,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有助于实现扶贫攻坚的“上下联动”。
社会工作有助于精准扶贫转变发展方式。基于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现状,传统的以贫困人群“能力与资源缺乏”问题为导向的扶贫工作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社会工作的增权理论、优势视角观代替了传统的问题取向,确定了合理的政策扶贫目标。短期扶贫目标应重点解决个人及家庭的困难,中期目标则重点解决农村社区层面的发展问题,长期目标则重点解决扶贫农户与社会发展的问题。通过社会工作的推动,我们可以将扶贫工作逐步转变为发展型精准扶贫,发挥精准扶贫的“全体系性”特征优势,注重贫困人群的能力提升,将社会工作嵌入到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中,为贫困人群提供切实的精准扶贫服务。
社会工作有助于精准扶贫能力的提升。就社会工作本身的特点而言,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存在融合点。从社区入手可以为贫困农户提供“自下而上”的精准服务,进一步提高其脱贫能力,有助于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通过对社区实施精准扶贫,建立集合“需求评估”“改变媒介”“服务对象”“服务目标…‘行动系统”的全系统贫困户服务体系,将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生态系统全面融合,构建专业的扶贫方式,不断增强精准扶贫社会工作水平,从而建立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以“第三方”身份“嵌入”社会工作,构建多元扶贫主体。精准扶贫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好“精准识别”,而精准识别仅仅依靠基层(县、乡镇)政府、扶贫干部、村干部、村民等群体,一定程度上较难精准地定位扶贫对象。社会工作人员以中立的“第三方”身份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参与到贫困户的识别工作中,有助于建立多元扶贫主体机制,提高识别的精准度。社会工作人员一般来自于基层,与贫困户联系紧密,对贫困户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准确,能够对贫困户的认定和脱贫标准的制定作出更为专业、综合的判断。当前正处在脱贫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攻坚阶段,社会工作机构不仅起到了润滑、协调的作用,还可以对其进行专业的评价。
以社区无形资产“嵌入”社会工作,提供扶贫“软环境”支持。现阶段,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依赖于“社区”这一生活单元,扶贫作为一个持续性的工作,需要社区的大力支持。扶贫工作不仅仅是物质经济层面的扶贫,还需要精神文化等层面的扶贫。利用社区的无形资产,实现精准扶贫过程中的“软环境”建设,可以更好地为贫困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一方面,成立社区扶贫小组,将贫困户联系起来,交流共同的经历和感受,拉近贫困户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他们的脱贫认知与信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物质、组织、文化资源,重建社区共同发展的精神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扶贫脱贫工作参与意识,从而形成正向的助推力量。
以社会支持网络“嵌入”社会工作,促进扶贫资源的链接与拓展。精准扶贫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社会支持网络越宽广,其扶贫实效性与脱贫持续性就会越强。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有利于解决脱贫又返贫的问题。社会工作可以强化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首先,社会工作能有效整合社会群体中的专业合作社、生产互助组、邻里乡亲、社会公益组织等群体,为贫困户提供扶贫人力资源;其次,社会工作引入社交网络、线上支付平台等载体,为贫困户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最后,社会工作以专业心理服务、情感服务支持贫困户脱贫,为贫困户提供充足的精神文化资源。
精准扶贫要借鉴社会工作的语境,深化精准扶贫意义。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扶贫主体以及贫困户充分了解精准扶贫的意义,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精准扶贫工作与社会工作的语境充分契合。社会工作为贫困户提供的专业服务不仅具有社会经济价值,还承担着一定的使命。社会工作使得人们对精准扶贫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更加贴切,更容易让人明确精准扶贫的目标。借鉴社会工作语境,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扶贫工作者的使命感,从而凝聚全国人民精准扶贫的力量,扩大精准扶贫的社会支持网络。
精准扶贫要借鉴社会工作的理念,丰富精准扶贫理论。精准扶贫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调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需要扶贫主体与贫困户之间建立联系。社会工作理念强调“助人自助”原则和“优势视角”观,而精准扶贫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自上而下”的结构性惯性思维、精准扶贫目标认知偏差等问题。借鉴社会工作理念,可以丰富精准扶贫理论,从而推動扶贫工作稳定、规范、持续发展。政府对于贫困户的扶贫态度不应是给予施舍和怜悯,而是要真诚地帮助其脱贫。政府应从根本上增强贫困户自身脱贫的能力。此外,政府应注重贫困户的精神文化扶贫工作,重视发挥他们的内在力量与优势资源,以达到更好的精准扶贫效果。
精准扶贫要借鉴社会工作的方法,推动精准扶贫进程。以往对精准扶贫过程的管理,尤其是扶贫效果的考核,均以结果为导向,即将脱贫指标看作是扶贫的重要评价标准。然而社会工作更加关注服务的过程,往往倾向于采用科学的流程安排以及精细化的程序控制手段。为了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成效,可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借鉴社会工作的方法。首先,借助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方法,推动精准扶贫实现阶段性管理;其次,运用社会工作中的科学评估模式,对贫困户的困境、扶贫过程和效果等进行客观评估,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的“精准化”;最后,重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作者分别为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讲师;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