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治洲
【摘要】影响领导干部干事动力的因素有三类:所欲、所能、所惧。所欲是推动干部干事的关键引擎,包括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对干部的激励程度;所能是影响干部干事的客观存在,包括领导干部的才华、能力和推动或阻碍干部干事的外部环境;所惧是妨碍干部干事的后顾之忧,包括害怕出错、出事、被误解。
【关键词】领导干部 动力 干事创业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领导干部干事的热情与状态,直接决定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然而,隨着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不断推进,一部分干部不再兢兢业业、大胆干事,而是瞻前顾后、畏手畏脚,工作没有新思路,改革没有新举措,干事的动力下滑。这直接影响了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阻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因此,研究干部千事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激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看,干部干事动力不足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所欲、所能及所惧。
所欲,即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价值追求,是推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引擎,是激发领导干部有所作为的内在力量,也是干部干事热情的决定性因素。所欲包括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领导干部受到的激励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使命感是决定干部千事动力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李大钊、方志敏等革命先烈,以及孔繁森、焦裕禄等时代楷模,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国家和人民,才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勇于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只要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领导干部就会有多干工作、干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反之,如果我们的干部忘记了初心和使命,再好的发展形势和工作条件都不可能激发干部干事的动力。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出现了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的不良现象,其中一些干部与其说是他们担心“干得越多,犯错越多”,不如说是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为民服务使命感缺失的暴露。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领导干部的使命感,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干部干事的源动力。
另一方面,对领导干部的激励强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干部的干事动力。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通常来说,对干部的激励越大,即他们获得的利益越大,他们的千事动力也就越大。对干部的激励无外乎三种:晋升激励、薪酬激励和荣誉激励。
晋升激励是以上三种激励方式中功能最强的,也是干部最为关注的。公平竞争、可预期的晋升路径可以让领导干部踏踏实实地工作,任劳任怨地奉献,而用人导向的偏差则会浇灭他们的工作热情。“阿谀奉承”“跑官要官”“站对了队”的干部频频被提拔,必然会严重挫伤那些默默无闻、“低头干事”的干部的积极性。十八大以来的中央13轮巡视反馈发现,共有13家党组织被中央巡视组明确点出在选人用人领域存在“近亲繁殖”问题,用人腐败问题可见一斑。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推进职务晋升和职级晋升相结合的晋升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薪酬也是影响领导干部千事动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外出调研时常听领导干部感慨:现在当干部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了,“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而且有些地方执行“八项规定”矫枉过正,许多正常的福利待遇也取消了,工资收入的购买力也下降了。尤其是一些基层公务员的薪资状况更不容乐观,少数干部甚至在工作时间打理自己的淘宝店铺,挣外快来养家糊口。据统计,2014、2015和2016年是全国公务员辞职明显增多的三年,尤其是2015年,全国公务员辞职人数达到1.2万人,比2014年辞职人数同比增长43%。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在对商务部的巡视反馈中指出,商务部干部流失问题比较突出。根据商务言官网公布的信息,从2008年到2017年,商务部累计辞职人数多达152人。公务员辞职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公职人员薪酬激励的窘况。因此,要激发干部的干事热情,必须破除完全依照级别、工龄等因素定工资收入的制度,探索建立绩效工资制度,主要根据工作量大小和工作难度的高低,再结合职务级别等因素给公务人员定相应的有竞争力的工资,真正实现“多劳多得”。
荣誉激励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干部的干事热情。一个个体为组织和集体作出的贡献被认可和嘉奖,比如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或劳动模范后,其努力工作、奋发有为的激情就会进一步爆发。然而,现实中的公务员荣誉激励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异化,主要表现在:或奖励泛化、平均主义、轮流坐庄的现象,或简单地搞票决制,导致业绩平平但人缘好、“会来事”的干部年年当选,或与日常考核不挂钩,容易暗箱操作,长官意志决定评优评奖结果,不能有效发挥荣誉激励的引导功能。因此,必须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荣誉激励机制,真正实现“论功行赏”“奖优罚劣”,让干事创业者得到认可,受到褒奖,不断提升个人价值观和荣誉感,让他们在奋斗中体会快乐和幸福,勇争干事创业的先锋。
所能,是指影响干部干事成效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领导干部的才华和能力,二是推动或阻碍干部干事创业的外部环境。尽管这些是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之外的因素,但是会对干部干事的信心和意志产生重要的影响。
领导干部的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干事创业的决心。领导者素质高、能力强,才会下决心干事,并有信心干成事。能力不够、自卑感强的干部,就下不了干事的决心,即便被上级推着干也干不好、干不久。当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一部分党员甚至处于领导岗位的干部出现本领恐慌的状况,才识储备和工作能力不足以应对新的挑战。一些干部不会与媒体打交道,也不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工作的开展,工作没有清晰的思路,遇事手足无措,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些情况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工作疲于应付,成效不佳,干部压力陡增,出现身心双重亚健康状态。要应对“本领恐慌”,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就必须通过多渠道的、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增强干部的知识储备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素养。在新时代,需要去了解和认识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事物,需要去把握和解决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和积累,特别是要不断提升运用互联网平台获取知识、深入实践,运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的技能。
外部的环境状况,制约着领导干部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效果,从而间接地影响干部干事的动力。外部环境就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条件,这里主要强调干部干事的制度环境,包括纵向权力结构和横向权力结构,比如财权与事权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状况、项目审批制度、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制度等。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现象较为突出。近年来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中,收入上地方约占50%的权重,而支出上地方占比则高达85%。在地方财政“小马拉大车”的条件下,地方干部干事创业就受到了很大的资源制约。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建设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审批链条长、环节多饱受诟病。一些投资项目从开展前期准备到拿到开展工程前期工作的“路条”,需要漫长的时间,有的甚至长达七八年。此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共享、部门利益化倾向、部门间团队协作制度的欠缺,也都影响着干部干事的精神状态。因此,必须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构建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为干部干事创业扫清障碍,使其不待扬鞭自奋蹄。
评估风险,权衡得失,通常是领导干部决定干事创业之前的“必修课”。许多干部并非没有干事的目标和激情,而是担心、害怕和顾虑太多。
首先是害怕出错。一些干部担心干事会出错,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求稳怕乱,不愿再吃苦受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到矛盾躲着来,碰到困难绕道走。他们宁可墨守成規,因循守旧,图个平安,也不愿因为失误挫折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鼓励千部干事,就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防错机制,区别对待和合理处置各类失误,严格执行“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要为那些敢于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干部“兜住底”,积极营造“组织撑腰容错”的氛围。
其次是害怕出事。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公共权力运行的日益规范,一些干部担心千事容易触碰从严治党的红线,一不小心就违反了“八项规定”,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儿”,或被群众举报遭组织处理,或触犯法律锒铛入狱。这些都与廉政政策的清晰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论上讲,一项廉政政策的政策文本对权力制约的要求越明确,规定越具体,得到有效执行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模糊不清的廉政政策,则会让政策约束对象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为了打消干部害怕出事的顾虑,就要提升党内法规、廉政政策的透明度和清晰度,使其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执行。
最后是害怕被误解。一些干部想干成一些事,可是担心周围干部和群众的“风言风语”“冷嘲热讽”,怕别人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造政绩”“往上爬”。于是他们便放弃了干事创业的打算,以避免被误解。为了打消干部的这种顾虑,必须加强宣传和引导,营造一种期盼干部干事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让领导干部扔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大胆创新。
总之,提升干部的干事动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让各级干部进发出干事创业的“速度与激情”,就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