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清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价值

2018-11-02 10:30张军果
唯实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化体系世界

张军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同时强调,“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充分阐明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顺应新时代社会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市场建设也都取得长足进步,社会生产总体上已不再落后。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总收入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发展的不平衡上看,主要体现为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领域不平衡是指经济领域的发展一马当先、奇迹频现,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发展虽稳步推进,但与经济领域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差距可能更大一些。区域不平衡主要是指东中西、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甚至城市内部、发达地区内部、一些农村内部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群体不平衡主要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有差距,建立在良性橄榄型社会结构上的财富公平正义分配格局有待形成。此外具体到各个领域內部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比如经济领域中实体经济与金融、房地产发展不平衡,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发展不平衡,大企业与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平衡,等等。

从发展的不充分上看,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尚不丰富、发展程度尚不够高、发展态势尚不够稳固。目前处于发展不平衡低端的那部分固然属于发展不充分,而处于发展不平衡高端的那部分也存在着发展不充分。虽然纵向比较,我们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横向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仍处于中等偏下,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从经济结构调整看,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正从传统的靠拼土地、拼资源、拼劳动力,向拼科技、拼质量、拼效益转变。但这种转变还处于起步阶段,新动能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挑起经济发展的大梁,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服务业需要向高端化迈进,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决定了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充分发展阶段。从社会事业发展看,目前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这些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尚未根本性解决,而随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要求日益增长,如何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从生态环境建设看,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环保意识增强和相关措施落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美丽”已成为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从体制机制建设看,这几年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但改革依然面临很多艰巨任务,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财税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体系有待健全。随着改革继续挺进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想要不断取得新成就,只会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艰险,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可以实现的,必须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这种结构失衡不再是绝对短缺背景下的“八个木桶七个盖”,而是相对短缺背景下的发展偏差与发展短视。诸如一方面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端供给严重不足甚至没有;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荒。同时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又不能完全归结为结构性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生产力水平不够高导致的总量扩大与结构优化难以兼顾,因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最终还靠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形成日趋强烈的反差。要解决这对矛盾,其主攻方向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体系,不同的经济体系在促进平衡发展和推动充分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只有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使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有坚固基石。

二、应对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现实考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给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逐步摆脱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复苏,特别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增长表现出良好态势。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增速一般都在4%以上。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2007—2009年世界经济呈现断崖式下跌的态势,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接近2%的负增长。2010年和2011年世界经济出现短暂反弹,曾一度超过4%的经济增速。然而从2012年开始,世界经济增速持续在低位徘徊。世界银行按汇率法GDP汇总,2012—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依次为2.4%、2.5%、2.8%、2.5%、2.3%。可以看出,这五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始终在2%—3%之间徘徊。从世界各大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看,2012年以来除中国和印度有尚好表现外,其他经济体总体在低位徘徊动荡。2017年世界经济开始有所起色,首次达到3%,世界银行预计2018年将可能达到3.1%,但世界经济后续的表现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既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也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然而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疲弱,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治理困境和公平赤字等问题更加突出,国际性的反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有所抬头,包括曾经作为贸易投资自由化倡导者和推动者的美国,为了短期的一己私利,反过来又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领头羊”,给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蒙上了阴影。资料显示,自2012年以来世界贸易处于持续低迷状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国际贸易增速已从1990—2008年年均7%降至2009—2015年间的3%,2016年世界贸易的增速仅为1.7%。不仅如此,世界贸易的增长已经连续五年低于世界生产的增长。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历时间最长的贸易停滞。探究世界贸易增速放缓的原因,虽然有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价值链增长缓慢等因素的影响,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多哈回合贸易谈判虽历时15年之久,但成果寥寥,这严重损害了多边贸易组织的权威和公信力。与此同时,贸易限制措施有增无减。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2008年10月以来,世贸组织成员已经出台了2557项贸易限制措施,截至2015年底,仍然有效的措施还有1915项。2016年发生的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事件表明,内顾倾向的政策取向越来越有市场,支持开放型经济的力量在减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市场预期暗淡,投资者信心不足,国际贸易环境更加严峻。与贸易保护主义相伴的是,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尤其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严重阻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外贸易摩擦增多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挖掘国内潜力,尽量减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國、资源大国、人口大国,具有巨大的内部发展空间,不能够也不应该把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国际市场上,否则不仅被动,而且危险。必须注重对国内发展潜力的培育和挖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培育和挖掘国内发展潜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才能更好挖掘国内地域空间潜力;只有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才能更好挖掘国内生态空间潜力;只有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才能更好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只有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才能扩大国内市场平台。二是积极拓展国际空间,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不可能脱离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推动。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们既要做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牢牢把控国际经贸关系的主动权。为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不断拓展国际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我们的开放空间才会越来越大,安全风险在多元平衡中才能得到更好化解;只有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得以不断提升,对外经贸空间才能进一步开拓,对外经贸关系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把握。而在上述两方面中,只有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内外市场主体的活力才能得以充分激发,维护经济安全运转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三、助推经济爬坡过坎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充分揭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助推我国经济爬坡过坎中的重要性。

纵观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目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从要素供给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是劳动力、土地、环境的低成本吸引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将制造业转移到我国。而今我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要素低成本的吸引力、驱动力明显减弱,正面临高中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两头挤压。同时我国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依靠要素低成本供给的粗放型、低效率增长模式已难以持续。从需求动力看,以往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境外需求和国内投资需求高涨带动。而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十年来,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多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国内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也处在调整减速期,大量低端产能又不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供求两方面的变化,决定了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和财政金融风险持续上升的考验,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决定着我国能否通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大考。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央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摆脱对要素资源环境的依赖,实现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挖掘和培育内需潜力,实现出口主导向内需主导转型;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型。总之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充分揭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间的密切关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的现代化。其中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又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不会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经济,也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强国。依据党的十九大构想,到2050年,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未来3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要完成三个转变:一是目标转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建設现代化强国;二是模式转变,从以第一次现代化和工业化为主,到以第二次现代化和知识化为主;三是工作重心转变,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生活质量为发展主题。这三个转变中,无一不包含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其他各领域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现代化水平的大力提升。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的现代化,都是建立在经济现代化基础之上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经济现代化进而为其他各领域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应对现代化强国路上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内在要求。“行百里路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成功目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就越多。古今中外历史证明,强国之路永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快速发展,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际地位明显上升。然而越是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就越是临近风口浪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就越严峻。而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轮番上演,周边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此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要素构成完整、要素质量高级、内外联动、环环相扣、攻防兼备的有机经济体系,才能有效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经济风险与挑战。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现代化体系世界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我的女巫朋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