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好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就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4年10月,总书记在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中,首次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重大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忠诚干净担当,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既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广大党员干部为官从政、干事创业、立德做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忠诚干净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宗旨、党员干部的地位作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忠诚干净担当铭刻心底,融入血脉,浸润灵魂。
忠诚干净担当根植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勇敢地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使命;97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可以说,我们党97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用生命诠释忠诚的革命史。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党牺牲的党员烈士将近400万,平均每天有370名党员牺牲。毛泽东同志一家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2050人,他们用鲜血染红旗帜,用生命书写忠诚,为中国革命事业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试问,世界上有哪个政治团体曾经付出过如此惨重的代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我们党97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用干净凝聚人心的发展史。土地革命时期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延安整风”、倡导“三大优良作风”,解放战争时期组织整党整军、提出“两个务必”,我们党始终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加强作风建设,凝聚党心民心,最终以“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1949年,司徒雷登对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是靠廉洁换得的民心。”我们党97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用担当铸就辉煌的奋斗史。从扎根荒漠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到研制“两弹一星”的功勋邓稼先,从为兰考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焦裕禄到在藏区埋下忠骨的时代先锋孔繁森,党的事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大批优秀党员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97年来,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信念浇灌忠诚,用行动彰显干净,用作为扛起担当,我们党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忠诚干净担当凸显了好干部的时代标准。不同的历史时期,好干部有着不同的标准。革命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和平时期,讲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有知识、懂专业、锐意创新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时代进步发展,好干部标准也在与时俱进。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形势看,各类思想思潮交融交锋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遏制、围堵、打压力度不断加大;从国内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日益凸显;从我们党自身看,这些年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虽然很多工作已经有了“起势”,但尚未形成“定势”,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优势”,但远未达到“胜势”。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前进道路上很多工作既没有先例可循,更没有公式套用,战胜风险挑战、冲破困难阻碍,最需要、最关键的是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绝对的政治忠诚,坚守清廉的政治本色,展现应有的政治担当,只有如此才能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忠诚干净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统筹推进“四个伟大”提出的重大要求,与“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三严三实”、“四有”、“五个过硬”等内在一致,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
忠诚干净担当体现了建设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关键是有一支忠诚于党、事业至上、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我们创造出的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等,无不是全省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宝贵结晶;形成的“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三创三先”精神等,无不是全省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生动写照;涌现出的吴仁宝、秦振华、赵亚夫、王继才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无不是全省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杰出代表。当前,江苏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描绘的“强富美高”宏伟蓝图化为美好现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对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作风形象、进取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苏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干部信仰缺失、纪律松弛、消极懈怠,这与新时代江苏党员干部承担的职责使命不相适应。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无论承载什么样的时代重任,党的干部始终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省党员干部必须义无反顾扛起肩负的重担,把对党忠诚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把干净干事转化为为官从政的内在修为,把担当作为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团结带领全省群众积极投身建设新江苏的生动实践,努力交上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优异答卷。
二、把对党忠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品格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绝对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要求,要内化为思想品质、外化为行为特质,做到忠于信仰、忠于组织、忠于人民。
对党忠诚要体现在坚守崇高信仰上。习近平总书记形象而深刻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每个党员入党时都宣过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但不可否认,理想信念淡漠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表现得仍比较突出。有的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嘴上叫得响,心里打问号;还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在烧香拜佛中寻找精神寄托,从打卦算命中问计个人前程,甚至被组织调查时还带着所谓的“护身符”。绝大多数落马官员在忏悔书中都谈到,自己走上错误道路,首先是从思想混沌、信仰动摇开始的。信仰源自对科学理论的高度认同。理论学得愈深、信得愈真,信仰才能立得更牢,融入灵魂。毛泽东同志自己说过,他年轻时曾推崇过无政府主义,但是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终成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尤其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以理论上的清醒筑牢信仰上的坚定。信仰源自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一个人只有确立了崇高的理想,其精神才能强大,追求才能执着。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60%以上出生富裕家庭、74%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放弃安逸生活,毅然投身革命事业,为的就是要实现党的理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时代变迁,理想永续。我们要常温入党誓词,常扫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时刻以初心使命来检查自己言行,校准人生坐标,保持对共产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努力做一个既守望心中绿洲、又仰望遥远星空的人。信仰源自对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历史就像一支熊熊的火炬,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照亮前行的路。近代中国曾出现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总统制和内阁制等多种救国救民方案,但无一不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民族的命运才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和党的历史,深刻理解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我们党,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对党忠诚要体现在严守政治纪律上。人无规矩则废,党无规矩则乱。讲纪律、守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对党忠诚就是一句空话。在党的所有纪律和规矩中,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第一位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防止“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实践中要突出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战争年代党中央和毛主席通过电台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靠的就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绝对权威。党员干部要坚决践行“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言行,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另一个是自觉做到服从组织。党章把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列为“四个服从”之首,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是组织的一员,决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凌驾于组织之上。党员干部要自觉用党性标准和组织纪律来要求自己,服从组织原则,决不各行其是;服从组织决定,决不讨价还价;服从组织程序,决不我行我素。特别要始终忠诚老实、襟怀坦荡,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这既是对党、对组织的忠诚,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对党忠诚要体现在恪守为民宗旨上。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最牢固的执政根基,是党一切力量的源泉。一个对党忠诚的干部,一定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干部。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立足于“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自身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中。一要真心融入知民情。现在有的干部抱怨,自己一心想干事,但群众不领情、不买账;有时干部干工作,群众喝倒彩。问题就在于不清楚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是什么,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感受。常跨百姓门槛,才能走进群众心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深入基层一线,凡事“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多想一层”,自觉用群众的视角去发现“痛点”、寻找“堵点”,真正把实际情况摸准,把群众期盼摸透。二要真抓实干顺民意。现在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民生诉求也日趋多元多样,特别是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更高。我们要以群众呼声为改革信号,以群众要求为发展目标,经常用民意的“尺子”量一量作风上的“短”,用民生的“账本”查一查工作上的“虚”,有针对性地补好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让老百姓更多分享发展红利。最近,江苏省委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方便出行的期待。三要真情实意解民忧。向问题叫板才能让群众叫好。我们抓工作必须在老百姓最苦恼、最迫切的急事难事上下功夫,求实效。比如,在教育问题上,如果我们真正对老百姓子女接受高水平教育的诉求感同身受,就不会曲解、片面地执行中央关于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又如,苏北农村群众住房水平普遍不高,如果不重视解决,等中西部地区通过扶贫搬迁等措施实现脱贫后,苏北就真有可能成为全国农村住房条件最差的地方,解决这个问题面临很多困难,但如果真正能从苏北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出发,就一定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好。“民生无小事,点滴总关情”。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把个人干净作为最起码的从政底线
“为政不贪,头顶蓝天”。明代淮安府有副楹联写道:“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分则官不值一文钱。”党员干部只有把清正廉洁作为内在要求,挺直脊梁,管住口腹,擦亮眼睛,立定脚跟,才有做人的底气、为官的正气、办事的硬气。
永葆从政用权的敬畏心。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权力是把“双刃剑”,善用则利国利民,滥用必引火烧身。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将“敬畏”二字植根于心间。敬畏权力就要奉公为民不滥权。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对为官从政者来说,“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是最高的评价,也是最好的官声。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到领导岗位,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重托,要牢记一切权力来自人民,真正把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努力使所作所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评判。敬畏权力就要科学民主不擅权。古人讲:“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眾智,则无畏于圣人。”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领导干部不是什么工作都熟悉的“百事通”,只有通过不同观点、意见之间的碰撞,才能克服个体的局限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一定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是“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当“班长”不当“家长”,做“一把手”不做“一霸手”。敬畏权力就要依纪依法不越权。权力具有扩张性,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会成为脱缰的野马。党纪国法是权力的边界,对党员干部来说,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要自觉在党纪要求下、国法框架内办事,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决不能让权力脱离法纪的笼子自由行使。
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为官从政,能否抵得住诱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当干部手握权力,拉关系走后门、攀交情求办事的人势必会多起来。面对花样百出的“围猎”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有人岿然不动,有人“举手投降”,根本上还是取决于自律能力的高低、免疫能力的强弱。党员干部增强“免疫力”,防止被“围猎”,一是要保持好心态。有起有伏是人生,有得有失是常态。从政为官,心态不好肯定“走不远”,甚至“摔跟头”。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定力,切实算好人生账、长远账、得失账,对事业多一份想不开的执拗,对名利多一份想得开的随缘,决不能被不该得的利益左右心智、冲昏头脑。二是要守住第一次。初次不慎,后患无穷。自律的“闸门”一旦被突破,贪欲的洪水会一泻千里。要坚持慎初、慎独、慎微,面对利益诱惑,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不以“小节无碍”放松自己,不以“别人不知”放纵自己,自觉从一开始、从点滴处筑牢清廉防线。三是要管住身边人。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这些年各种警示专题片里,受贿“夫妻档”、贪腐“父子兵”的案例比比皆是,“堡垒被从内部攻破”的教训极其深刻,值得深思。党员干部既要规范自身用权,也要注重加强对家人亲属的教育管理,像毛泽东同志那样“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真正留一生清廉给自己,送一份平安给家人。
净化工作生活的社交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领导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有人际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越往基层,“熟人社会”特征越明显,一些干部就在“抹不开面子”“人情往来”中底线失守。党员干部一定要注重纯洁朋友圈,净化交往圈,管住生活圈,决不能在无原则的人情交往中赌上自己的政治生命。要择善交友。朋友有良莠之分,交往有损益之别。翻看落马贪官忏悔书,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除了“信仰动摇”,就是“交友不慎”。党员干部决不能在交友上栽跟头,要厘清交往界限,把准交往尺度,多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佞友,尤其要多跟普通群众打交道,多同身边先进做朋友,在见贤思齐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亲清有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因发展经济、招商引资需要,社会交往会比较广,尤其会跟各类企业家接触较多。作为党员干部,服务好企业是本职,服务不好是失职,但在与企业家打交道过程中,要时刻不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清”二字,热忱服务但不以权谋私,相敬如宾但不勾肩搭背,做到情谊再浓明事理,往来再密不逾矩,决不能被披着“人情往来”面纱的铜臭熏倒。要慎己所好。爱好本为修身养性,但一些干部却“爱”而不当、“好”而无度,最终酿成大错。党员干部一定要追求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注重心灵环保和自我修行,把握好爱好的尺度,不能让用心不良者有机可乘,防止爱好成为权力寻租的突破口。
四、把敢于担当作为最基本的从政准则
干部就要干事,干事就要担当。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一些干部感叹约束多了、监督严了,滋生了廉而不为、严而慢为、懒而少为等怠政惰政现象。干部最大的悲哀是无所作为,组织最大的负担是无所作为的干部。江苏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大要求和中央关于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出台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就是要从根本上破解“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沉疴痼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发挥“三项机制”作用,组织上要积极推动、跟进落实,但这只是外因;各级干部也要敢于担责、奋发有为,这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因。
要知责思为勇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职务是做事的杠杆,岗位是为民的平台。对党员干部来说,担当最能反映一个干部的精神状态和素质能力,也最能影响一个干部的工作实绩和群众威信。敢于担当,首先要强化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现在,一些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说到底还是缺乏责任心,把责任当包袱、当负担。古人讲:“为官避事平生耻。”各级干部要珍惜干事创业的岗位和机会,时刻保持履职尽责的内在动力,接受任务时要有压力感,推进工作时要有紧迫感,进展落后时要有愧疚感,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敢于担当,关键要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对党员干部来说,有功劳必定有苦劳,但有苦劳不一定就有功劳,要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的干事理念,深刻认识到只有正视矛盾、迎难而上,才能解决难题,打开局面。要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从政不做庸官,勤政不做懒官,为政不做太平官,努力成为一个离任后留下些许印记的人、一个让百姓念念不忘的人。敢于担当,还要坚守遵规守纪的原则底线。有原则的干部不摔跤,有底线的干部最可靠。真正的担当是有胆有识的善作为,不是不守规矩的乱作为,必须坚持原则、守住底线,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要按制度做事、按规矩办事,谋划工作既求新求变,又遵循规律;解决问题既敢作敢当,又合规合法;推动落实既雷厉风行、注重实效,又不踩红线、不越边界,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要履职尽责真担当。担当不能空喊口号,而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当前,江苏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机遇和困难并存。机遇抓不住是危机,抓住了才是良机;困难冲不破是关卡,冲破了就是高地。各级干部要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敢抓敢管、敢于负责,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比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虽然江苏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科技创新支撑力不足、实体经济大而不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能不能在外部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顺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赢得发展战略主动,比的是决心,拼的是智慧,最终看的是作为。我们要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又突出重点集中用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用担当实干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又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上,现在江苏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成型,但无论是老百姓还是企业,改革的获得感还不是那么强烈,一些改革虽有“形”與“势”,但还未取得“实”与“质”的变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说到底还是一些干部怕冒风险丢了“位子”,怕得罪人少了“路子”,怕担责任出了“乱子”。古人道,沾惹私罪,难以立足;怕获公罪,难以成事。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各级干部要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再出发,围绕全省正在深入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党政机构、国有企业所有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破除惯性思维,克服路径依赖,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好实践探索中的各种难题,不断开辟江苏发展的新境界。
要提能蓄力会担当。真正的担当必须有过硬的本领作支撑,否则就会力不从心,甚至事与愿违。各级党员干部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升能力本领是贯穿工作始终的重要课题。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能力要求不尽相同,但共性要求是一致的。我认为,有三种能力至关重要:一是把握大局的谋划力。“善战者,求之于势”。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说:“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这启示我们,担当既要有一往无前的奋斗热情,更要有着眼大局的深谋远虑。各级干部要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善于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发展政策中找机遇,善于从全球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动向中抓机遇,审时度势,因时借势,努力实现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华丽转身。二是结合实际的创造力。我们时常会发现,大致相同的政策安排、制度设计,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实践结果往往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固然有资源禀赋、工作基础等客观原因,但根本上还是结合能力的高低。实践证明,抓工作最忌情况不明决心大、底数不清办法多。各级干部必须在吃透上情、摸准实情、把握民情上下功夫,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口,少划“上下一般粗”的“延长线”,多划创造性落实的“提升线”,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落实的有效性。三是一抓到底的执行力。大事必作于细,事业必成于实。一项工作从中央到乡镇,即使每一环节都做到看似“很不错”的90分,但经过五个落实层级后,最终结果却是一个不及格的分数。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抓工作不能有“差不多”思维,不能满足于“做过了”,而应追求“做好了”。要树牢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发扬“钉钉子”精神,敢啃“硬骨头”,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抓推进,真正把小事做精致,把大事做精彩。
五、切实增强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内在自觉
共产党人的先进纯洁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只有在敏于求知、勤于实践中不断砥砺,才能真正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作风上清正廉洁,事业上担当有为。
要在读书学习中增理明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当知青时,酷爱读书,热爱学习,善于思考。2015年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演讲时感言:“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我们要以总书记为榜样,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通过读书学习养坦荡浩然之正气、经世致用之才气、宁静旷达之清气。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由它触发的思考。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出更加坚定的信仰、更加纯粹的廉洁、更加牢靠的担当,进而为眼前的工作找到持久的意义,为长远的追求注入永恒的价值。学习既要得其门而入,更要悟其道而出,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统一起来,既重视掌握科学理论,善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又勤于研究本职业务,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本领,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同时还要主动到基层一线经风雨、磨心性、增才干,加快形成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政治眼力、理论功力和工作能力。
要在修身立德中持续净化。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注重修身立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人只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党员干部只有修好政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明大德是政之方向,要始终牢记我们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把爱党、忧党、为党作为重要操守,说厚道话,办实诚事,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守公德是行之准绳,要摆正为官与为民的位置,分清为公与为私的界限,任何工作都要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严私德是己之操守,要明善恶,知羞耻,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涵养一身正气,保持做人底气。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努力回归简素、淡定的自我,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这既是从政为民的大气魄,也是立业保身的大智慧。
要在党性锻造中百炼成钢。党员的“样子”要以党性的“里子”为支撑,坚强的党性来自严肃认真党内政治生活的锤炼。这次中央巡视指出,江苏一些党员干部对组织生活不重视,党内生活质量不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党性锤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自觉难以畅心扉,非主动难以净灵魂。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参加“三会一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领导干部讲党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使思想经常受教育、心灵经常受洗礼。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健体的有效武器,也是党员干部防身治病的有力武器,要经常性地拿起这一武器,敢于揭短亮丑、触及灵魂,勇于动真碰硬、交流交锋,在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中深刻反思自己,不断荡涤思想上的“灰尘”,改正行为上的不足,力求达到“大汗淋漓百病祛”的效果。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既需要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砥砺成才”,也需要党组织加大力度“聚火淬炼”。一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落实“五突出五强化”选人用人机制,多从事业发展的高度考虑“该用谁”,少从平衡照顾的角度琢磨“谁该用”,以政治标准选对党忠诚的人,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以公道正派选清正廉洁的人,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二要切实加强干部培养管理。干部教育培养要突出政治素质,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突出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引导干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保持政治本色。从严管理要突出日常经常,用好“四种形态”,加强全方位监督管理,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让干部始终感到头上有利剑,心中有戒尺,耳边有警钟。三要充分发挥“三项机制”激励作用。坚持立规必依、有规必行,把“三项机制”所列的正负面清单作为“硬杠杠”,大力发现、表彰和选拔敢担当善作为、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坚决调整,通过“有强度”的激励和“有底线”的包容,树立正导向,激发正能量,释放正效应,推动党员干部在严格约束下奋发干事创业。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