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盛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年。改革开放使我们蒋巷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战略必将使蒋巷村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在以前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强富美高”统领各项工作,真正把蒋巷村建设成为“村里人满意、城里人羡慕、外国人信服”的“人间新天堂”,开创蒋巷发展新局面。
一、改革开放推动蒋巷村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蒋巷村地处江苏省常熟市最低洼圩区,改革开放前不仅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而且偏僻闭塞,到处是河沟坑潭、荒坟荒滩,还有血吸虫病肆虐等。当时农业是蒋巷的唯一产业,但土地贫瘠、人民贫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蒋巷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中,我们克服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江苏省粮食亩产超吨粮的先进单位;在发展乡村工业的探索中,我们历经磨难曲折,终于成为常熟市村级经济的后起之秀;而乡村旅游的成功开发,成了我们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4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我们创出了一条上合党的方针政策,下合百姓意愿的“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科学发展道路。
改造自然不怕难,现代农业树样板。针对蒋巷村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我在当了大队长和书记之后,坚定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决心,疏浚河道、填坑塞浜,根除虫患、平整土地,筑坝通路、填高地块,建成良田1758亩,完成50多万土方工程。通过水利引导、低圩改造、开河畅流、挖沟降渍,有效降低了田间水位,抬高了田面高程。紧接着实施治水改土、增肥改土等增产措施,还改革了种植模式,创新了耕作方法,实施了科学种田,在原来贫瘠的土地上建成了稳产高产吨粮田。1979年蒋巷村水稻平均亩产超千斤,最高田块亩产达到1300多斤,成为当时江苏省粮食亩产超吨粮的先进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蒋巷村受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的嘉奖,我也因此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水利部南方农田水利现场会议组织来蒋巷村参观,并吸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几十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来考察。省内外各级各部门先后来村召开农田水利、粮食生产现场会,组织干部群众前来交流。
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探索前进。结合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规划了农田林网建设,选择适合水乡地区特点的树种,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起农田的绿化林网,初步形成了“田块成方、沟渠成网、绿树成行、河水畅流、道路宽广”的现代化农业新格局,成为省市各级农田水利建设的先进单位。蒋巷村始终重视珍惜土地资源,坚持“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向种田能手集中”的原则,决不随便占用可耕地。对于废弃宅基地、工业用地等,全部当季復垦复耕。2004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来蒋巷村视察时,高度赞扬我们的复垦复耕工作。当年秋季水稻收割季节,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久久伫立在田头,并捧起沉甸甸的稻把,称赞我们复耕工作有成效。仅仅就在那几年中,我们结合农村大环境综合整治,复垦复耕扩大耕地达200多亩。
村级经济上台阶,乡村工业挑重担。在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群众劳动热情高涨,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但劳动力很快富余。同时村民们把“富口袋”的要求摆在了党政领导面前,我当时响亮地宣布“强村富民”目标,希望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依靠诚实劳动勤劳致富。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考虑,决定办土窑烧制砖瓦,为村民改善居住条件做准备;办粮饲加工厂,为村民加工粮食和饲料服务;办日用品供应小店,方便村民日常生活;等等。可是这也只是解决了部分劳力的安置问题。因此我当时考虑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带领村民走上一条“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收入”的共同富裕阳关大道,以实现我一直坚持的“强村富民”诺言?当时我们认识到,发展工业的核心是要有人才,因此就让外面有关系、有亲友办企业的村民一起商量,也就是发动有门路的村民共同出点子、谋出路。通过参观学习,我们逐渐办起了小塑料、小冲床、小五金等一些小型加工厂,为乡镇企业加工配件、附件之类的小产品,同时培养了一批懂管理、有技术、会组织、搞外协的骨干力量,后来又扩大投入办起了上规模的轻质建材填充物加工厂等,创造了吸引人才的环境,基本解决了劳动力安置问题,村民们也尝到了就业致富的甜头。
但是在创办村办工业过程中,也由于我求才若渴、求畗心切,结果上当受骗惨遭损失,凭空给蒋巷村背上了沉重债务,最多的时候有15家法院给我发来传票。我被一盆凉水彻底浇醒,抹干泪水,在党员干部和村民会议上立下誓言:“我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我在顺风时拼命干,遇到困难险阻时就要拼死干。舍命也要打好翻身仗,哪怕今天翻身明天没了命。”我的决心感动了大家。后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耐心工作,较好地处理了债务纠纷。与此同时,我们继续寻找新的产品项目,经过不懈努力和多方考察论证后,终于获得了一个好项目。实践证明,我们引进的新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受到市镇领导重视,也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接下来,建厂房、引设备、培训技术、物色原料、组织资金等,乘着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强劲东风,以大干快上的干劲很快生产出了新产品。我这个董亊长、总经理,带头当上推销员,走南闯北、上东下西,还以“千山万水走、千言万语讲、千难万难求、千辛万苦磨”的“四千四万”精神,赢取市场认可,得到用户接受。经过全体村民和广大员工的共同奋斗,我们的企业终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以两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成为工业后起之秀,而且在镇级工业开发区批租了600多亩土地,建立起全市第一家村级工业园,我们村也由原来一直被人看作“农业先进、工业短腿”的单位,跨入了常熟市“百强企业”行列,成为江苏省、苏州市乡镇企业的先进单位,直至受到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称号。蒋巷村办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为反哺农业积累了大量资金。“工业发家”不仅是科学发展道路中的重要一步,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乡村旅游大文章,三次产业齐兴旺。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们领悟到发展乡村旅游是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聚集融合生态化农业、规模化乡村工业,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参观交流的人脉资源以及集体荣誉、个人声誉等资源,适时申报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开发了乡村(农业)旅游产业,从而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五个文明”同步可持续推进。我们投入资金建设“吃、住、行、游、乐、娱”硬件设施,有宾馆、度徦村、医疗卫生所、农贸市场一条街,改造老村宅,建起民宿园,开发农家生活乐趣游,进而又建设起村史展览馆、江南农家民俗馆、知青馆、图书馆等农耕文化知识场馆,开发了农耕文化体验游;建成绿色田园,发展立体农业,调整水环境,办好垂钓场,开发了美丽乡村观光游;调整建设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实践基地中心大楼,配以青少年科普馆、农耕实验区、八项军事体育实践场地,划出场地草坪建设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同时根据客源以团队培训、考察调研居多等特点,又调整建设了多处大小不等的会议活动室,开发了新农村建设培训和乡村考察等项目,每年吸引30多万人次观光游览,每年旅游收入接近千万元。
乡村旅游的成功开发,使全村绝大多数劳动力都有了用武之地,年轻有文化的在旅游公司就业,有创业精神的开店创业为游客服务,甚至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也能找到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工作岗位,还有的在旅游旺季临时摆摊,推销土特产品。乡村旅游的成功开发,促进了村民文明素质的整体提高,推进了村级治理的全面提升,真正成了蒋巷村“旅游旺家”的成功之策。
二、新农村建设指引蒋巷人打造美丽新家园
从改革开放起步到新世纪之初,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蒋巷村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因此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显现出来。也正好在这个时候,党中央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我和村民们满怀热情和信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建设蒋巷新农村。
不断探索新门道,农业质量步步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当然是发展生产。蒋巷几十年的努力,都是围绕着“强村富民”目标展开的,推动农业农村稳定可持续发展。我们发挥农田林网建设成果的效应,持续不断地改善生产条件,在遵循大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全部秸秆还田、河塘淤泥灌田、猪羊牛粪尿下田等生态化种田养地措施,有效提高农田质量,并探索实施“休耕养地、储粮于地”等科学措施。近几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依靠农田生态环境和耕地田脚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等有利基础,进一步探索实践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有机化种植水稻。在已经获得成功、取得效益的基础上,正在逐年扩大推廣。蒋巷村还将创造条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素质。
集体力量最牢靠,蒋巷新村展新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美化村容村貌。但在当时条件下,只凭村民的个体能力,不可能解决建筑材料等问题,因为那是镇上统一分配的物资,而且十分有限,材料的质量也远非今日可比。党组织早已看到这个情况,决定发挥集体力量大的作用,釆用多措并举方法,积极组织货源。我们一方面向上争取供给,一方面组织力量外出产地直接釆购,并以村级信誉担保向窑厂等单位预定砖瓦。有了建材,我们又征得村民同意,由村级集体统一规划地段,统一房型户样,统一组织泥瓦木工,统一建材配用,统一调配辅工等,先后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第二次大规模新农村建设,统一建起两层小楼房,构成七条新村巷。村干部忙前忙后,村民们不急筹资、不用操心就住上了小别墅。与此同时,我们又重新规划建设了江苏省绿化达标的蒋巷小学,重新划地建起陵园式的村级公墓,在道路河塘植树绿化建设林网。随着村级工业的资金积累,村党委又指导村民升级改造卫生设施,并为村民家庭发放卫生洁具和厨房灶具及液化气罐,户外厕所改为水冲式,室内加建卫生间,完善了农民的生活设施,推进了全村改灶改厕工作,打造了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蒋巷村的生态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给参观访问和安排会议活动的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各地记者纷至沓来采访报道,省市领导也先后来村考察指导。后来,我们又进行了房前种菜、屋后种果树的统一规划,朝着“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公墓像陵园,村前屋后像果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新村建设新规划,生态宜居环境靓。改革开放以来蒋巷奋斗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干出来的,是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的结果。蒋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常熟市人民政府关于《蒋巷村新农村总体规划》批准以后,迈开了新的步伐。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蒋巷村的中国特色、水乡风貌、蒋巷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细化落实为建设“常盛工业园、村民新家园、蒋巷生态园、农民蔬菜园和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等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四园一基地”的基本格局。为此我们组织专门班子,拨出村有资金,由我担总责,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遵照规划分步分期实施建设,并由专人负责督促检查,保证进度保质保量,还实施了医疗卫生、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剧场礼堂、健身场所等社会事业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在建成别墅居住区,完成“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同时,不忘老年村民的实际需求,建成适宜老年人生活起居的老年公寓。可以说,如今的蒋巷村,处处都是好风景,人人都有好心情,个个都能有工作,呈现出一派社会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的盛世美景。2004年3月23日,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报告厅许下了要把蒋巷村真正建设成为“人间新天堂”的承诺,经过我们的持续奋斗,一个比较精致的“绿色蒋巷、优美蒋巷、整洁蒋巷、和谐蒋巷、幸福蒋巷”,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从而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这些指示,使我们特别感动、备受鼓舞,乡村振兴战略必将给蒋巷村的发展赋予新鲜活力。我们一定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
全面振兴不动摇,“三农”发展有新招。“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满怀信心向前看,我要继续当好“服务型”董事长,推动蒋巷村全面振兴。2018年,蒋巷村村级资产将达4亿元,可支配财力达到2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此外,社区股份分红人均可得1万元,以后还将逐年有所增长。同时我们设立了女性满55虚岁、男性满60虚岁即可领取的村级养老金,坚持实施月均600—2000元不等的“按老取酬”制度。我还要协助指导主体工业企业产品立项、项目开发、技术引进、转型升级和资金运筹、资产利用等工作,并发挥村级个体私营协会作用,指导创业园区规范运作。我们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平,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生态化、有机化种植经验,推广稻鸭共养,尝试稻田养黄鳝。我们还将在全村1200多亩水稻田逐步推进有机化种植,每年减少化肥、农药对大气、水源和田面造成的污染。这对生态环境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结合旅游产品开发,向订单农业、“互联网+”提升,举全村之力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巩固国家4A和江苏省五星级旅游景区荣誉,加大设施完善配套,以建设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馆、打造蒋巷书院为契机,增强休闲游览的文化享受,让乡村旅游成为挑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金扁担”,打开“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
坚定信念抓党建,班子建设走在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蒋巷村在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党建工作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章立制、以规管党、依法治党。我们始终坚持对党的领导坚信不疑,对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不懈,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我们先后受到从中央组织部到基层镇党委的表彰鼓励,一直是各级党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7月16日,时任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冒雨来蒋巷村考察党建工作,并在座谈会上高度赞扬我们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还表扬我是一位可尊敬的优秀共产党员,并邀请我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近年来,我们根据全村党员的年龄、知识结构、工作岗位等情况,分别调整建立了九个党支部,基本做到了“支部建在连上”,真正起到凝聚群众、创新发展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蒋巷精神,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十分注意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使之成为坚强堡垒,以此带动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落实。我们还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定期学習、民主生活会督听、党务政务公开、村干部述职、公开承诺、党员干部群众评议、征求群众意见要求和落实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加强党政工团建设,建立党员联系村民户制度,并充分发挥村级纪委的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务、政务、财务公开,营造民主、团结、和谐的良好政治环境。当前围绕“乡村振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的主题,突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提高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千方百计育人才,牢记使命代代传。蒋巷村坚持了20多年的村民家庭读书学习活动,培育了勤读上进好风尚。我们还评选表彰了一批“蒋巷精神”荣誉奖获得者,弘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蒋巷精神”正能量,设立了“退伍(役)军人家乡美”奖励基金,使应征服役的军人有崇高的职业荣誉感。组织党员学习“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举行骨干读书学习活动,交流学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省领导讲话等心得体会,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保持了党内生动活泼的政治环境。办好村报《今日蒋巷》,开辟电视栏目《蒋巷之窗》,传递社会信息,建立党建工作微信群,开设网上党课,传递信息、咨询政策等。依托远程教育站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教学。利用党校阵地、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群团活动室,组织开展各种学习、交流和文化娱乐活动,等等。在潜移默化中让年轻人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增长才干。
文化建设聚人心,精神面貌日日新。振兴乡村,必须振兴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发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徳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动群众挖掘家规家训,汇集建立“树家风、立家规、传家训”专版,促进相互鼓励、相互督促。集党员群众智慧,百名党员共同建起“明德园”,千名群众合力种下“聚心林”,展现了党员群众凝心聚力加油干的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宣传和倡导并进,结合本村特点,以板报、画廊、数字电视、有线广播、蒋巷村报、蒋巷网站等宣传阵地和全民教育、条块培训、微信网谈、交流笔谈等形式,发动组织大家看变化、谈体会、话发展、感恩情,在潜移默化中让村民们提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总之千方百计地巩固、提高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千方百计地调动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让村民百姓处处、时时、事事都能享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依法治村靠大家,有效治理人人夸。坚定不移地开展普法宣传,坚定不移地继续实践依法治村。以“蒋巷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村规民约,规范言行举止。以奖代罚的实施细则,使大家有章可循。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督管队员和检查评审小组作用,共同传递正能量,探索出一条善治、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人人崇德向善”新风尚。依法治村是普法宣传的重要实践,是乡村治理的根本举措。十多年来,我们坚持制订村规民约,坚持依法治村的实践,增强了依法治理意识,提高了普法教育效果。一切村务事务实行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说、有据可查。我们细化并规定了依法治理、以奖代罚的村规民约实施细则,强化了村规民约实施细则严肃性、公正性的执行力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新农村建设督管队和监督检查小组作用,保证了乡村治理的有效推进,营造了一个民主、团结、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强村富民”的重任担在肩上,把老百姓的殷切希望刻在心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新拼搏、不负众望,把蒋巷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兼职教授)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