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增六强”推动“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

2018-11-02 10:30张爱军
唯实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宿迁生态建设

张爱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宿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緊扣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立足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三个第一”,推动项目增速强发展、创新增效强改革、绿色增值强生态、收入增长强民生、城市增能强内涵、文化增色强底蕴“六增六强”,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

推动项目增速强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扩大增量、优化存量、突破总量“三量并进”要求,全力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转型向高端迈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立由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六个区域专业招商局为主体,八个招商服务中心为保障的“1+6+8”招商机制,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100强企业,积极开展专业化、精细化招商,严把环保关、技术关、效益关,力争三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深入实施千亿级产业培育计划,进一步加快机电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显示、增材制造、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先导型产业,大力开展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股改上市、成果转化、规模发展“五大提升行动”,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千亿级产业“零”的突破。坚持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集约化发展方向,推进各类园区整合优化、功能提升和制度创新,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确保在全省排名年年有进位。

推动创新增效强改革。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源,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促增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对标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内为企业减负1.7亿元;加快“放管服”改革,深化“3550”改革,推进“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建设,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重塑宿迁帮办服务品牌,建设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突出抓好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普职比例,建立普职融通分流机制,不断满足群众就学需求;优化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积极对接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科技创新综合体,建好用好宿迁(上海)协同创新基地、宿迁技术交易服务中心等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品开发和技术装备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引培“双千工程”,确保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新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

推动绿色增值强生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厚实生态资源家底,加快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坚持用最顶格的标准加强生态建设,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持续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突出抓好“两湖”禁采、植绿护绿建设工程、生态文明示范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坚持用最严格的要求狠抓生态治理,认真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强化大气治理区域联防联控、地表水考核断面综合整治和土壤污染管控和治理,补齐污水处理、雨污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力争三年内市区空气环境优良天数比例高于72%、地表水市考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高于7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坚持用最科学的制度保障生态发展,深化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改革,完善环保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构建共享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

推动收入增长强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项目化规划、公开化报告、制度化考核要求,统筹做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围绕兜住底线民生,加快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机制,健全完善病、残、学、灾、老“五位一体”支出型贫困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加快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建设,实施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工程,三年内新建中小学校37所;积极推动三甲综合医院创建,有序规划建设公有医疗机构、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和提档升级工程;深入开展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双提升行动,加快“光网乡村”建设,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围绕提升质量民生,积极培育康养产业,大力发展时尚体育,加快旅游业提档升级,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新期待、新需求。

推动城市增能强内涵。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加快新一轮城市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立足水优势,做好水文章,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文化旅游、休闲、现代服务业等综合性项目,倾力打造水美城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壮大总部经济、智慧经济、楼宇经济,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坚持既美化“城市客厅”,也建好“城市家具”,科学配置学校、医院、农贸市场、民生园林、城市之家等公共服务设施,扎实推进棚改安居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便民设施配套,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坚持以集中居住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成立集中居住工作指挥部,编制出台集中居住总体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不等、不怕、不躲、不偏、不虚、不折腾“六不”要求,系统规划谋划,蹄疾步稳推进,雷厉风行落实,在三年内形成阶段性、人民群众认可、对历史有交代的成果,努力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加快交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宿淮盐铁路、合宿新铁路、大兴通用机场、宿连航道等项目,实施市区路网加密工程,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全方位改善区域交通环境。

推动文化增色强底蕴。围绕增强文化引领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分类制定社科理论阵地、媒体舆论阵地、网络阵地、文化传播阵地和校园阵地等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各类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可控。围绕增强文化自信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突出抓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扎实推进53个项目的实施,把宿迁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重要标识性“文化符号”;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宿迁文明20条”2.0版宣传推广,努力在苏北率先建成文明城市群。围绕增强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扎实推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化四季”惠民活动,到2020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深入实施“百企升级计划”和“文化+”行动计划,到2020年建成8—10个市级文化产业集聚区。

推进“六增六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我们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常态化推进“两个责任”落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定期举办“领导干部大学堂”,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增进干部自觉,鼓舞干部斗志;大力弘扬认真、顶真、当真“三真精神”,全面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启动实施“强村三项试点”,真正让基层党建实起来、硬起来;严肃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积极配合省委巡视工作,扎实推进市县巡察,创新开展“五方联谈”“四责同问”,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宿迁生态建设
寒露
The Way of Writing an Attractive Cover Letter Through Receptive Aesthetic Theory
大运河·宿迁
以文化为支撑撬动宿迁融进“一带一路”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