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芳
【摘要】本文论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并进行量化评价,以读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化,让国学经典落地于班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班级管理轻松、高效。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国学经典 文化氛围
量化管理 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014-02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探索实施国学经典教育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灵纯洁,模仿力强,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十分有利。因此,我尝试着让国学经典落地于班级,并进行量化管理,大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班级管理轻松、高效。
一、以读促思,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一)营造读书的环境
营造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是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基础,在教室布置方面,我以“传承国学,以文化人”为主旨,将班级的每一面墙都充分地利用起来,将古人的名人名言、诗词经典粘贴到墙上,并设置“经典诵读大比拼”“国学绘画作品展”等板块,使教室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营造出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创造读书的条件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思想与情感的熏陶,我在班级开展了“好书推荐”系列活动。一是依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推荐《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读本。这些读本既是识字的好教材,也是促进学生认知的通识读本,而且都是韵文,对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十分有益。二是每周我都带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阅读,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国学书籍阅读。三是每周更新班级图书,每名学生带经典书籍来校交换着阅读,并分享读书心得。四是在家长会上开展亲子阅读分享活动,由家长赠送孩子相关的经典书籍。
(三)多措并举促进阅读
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定力和耐力都较弱,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学生阅读。一是规定时间。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读书记得快、效率高,因此我主要利用晨读的20分钟和学生一起诵读。二是优化课堂,寓教于乐。有时读久了,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于是我会变着法子跟学生一起学习,如打拍子读、听音乐唱读、分男女对读、教师领读、听国学机读、班级学生领读等,学生也乐在其中。另外,每天于课前三分钟开展古诗词朗读比赛、“诗配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三是采用“一三七”读书模式,巩固读书成果。即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每天诵读三本不同的经典书籍,相同的内容连续诵读七天。这也正如《周易》里说的“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四是定期展示,每月末开展“《弟子规》诵读比赛”“国学故事会”“国学表演”等活动,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
(四)形成家校合力
当今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学生、家长上网是家常便饭。我专门设立了“明德班国学诵读群”,通过诵读群和家长分享学习国学经典的资料,这样家长和孩子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同时,我把家长请到班会课上,让学生、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一次班会课上,小芳同学直言不讳地说:“爸爸,刚才我跟您一起讨论和表演时,您心不在焉的,老是拿着手机玩耍,希望您能改一改,《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希望您能做我的好榜样!”当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我却也看到小芳同学的爸爸惭愧地低下头。就这样,我把全班家长请进课堂参与学习,共同理解、演绎国学经典,较好地做到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了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良好效果。
二、以思促行,形成量化管理制度
每天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占据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迟到、忘带校牌、忘记拿课本、没削好铅笔、钢笔忘加墨水等琐碎的问题,既影响着班级常规管理,也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怎么让学生养成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习惯,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呢?我制作了《弟子规》践行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在征集家长意见后实施。
首先,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将践行表分为五个内容进行编排,即“起床之后不让父母着急”“放学一回到家把快乐带给家人”“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让他们欢喜”“吃晚饭全家其乐融融”“睡觉前让父母放心”。
其次,把以上五个大的方面进行细化,具体到学生在家的每一个细节的表现,并在每个表现后提示做到了相应的《弟子规》内容。如“起床之后不让父母着急”具体要求如下:
1.父母一叫或闹铃一响马上起床,不吵闹不赖床。(父母呼,应勿缓)
2.自己穿好衣服。(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3.向大人道早安。(晨则省,昏则定)
4.自己刷牙洗脸。(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5.服装整洁就行,不挑衣服、鞋子。(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6.出门前向家人告别。(出必告,返必面)
最后,在每个具体的表现后面让学生进行自评和请家长评,每天实事求是地填写,一周7次,家长还进行一周的寄语,可以是对学生总体表现的激励和改进的意见。这个践行表比较适用于已经学习过一遍经句但尚未达到精熟运用的学生,亦即第一遍教学时使用践行表(每次4~10句),让学生深入了解经句含意,第二次教学时可扩大复习,再次使用践行表,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佳。每次评价进度为时一周,日期可请学生自行填上,每日家长和孩子进行评价,以打钩划记,教师每周收回给予学生回馈。在“入则孝”部分,因为前四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是整部《弟子规》精神之所在,所以每次的评价都会加入,以强调孝的重要性。
古人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有了可行的量化制度作保障,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在每天的点点滴滴践行中得到养成。
三、以行促化,促進良好习惯养成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低年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也是如此,要注重践行,从而将经文内化为学生良好的习惯、品质。国学经典要真正走进班级,不但需要背诵,更要落实。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如:日常生活中,父母喊自己的名字,要马上答应;父母安排任务时,要马上完成,不要拖拉;要专心听取父母的教育……在一次《弟子规》学习总结会上,我班学生表示在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收获很大。小浩同学说:“以前父母叫我做什么事,我总是说‘等一下,妈妈经常责备我拖拖拉拉的。学习《弟子规》后,我很少说‘等一下了,都是随叫随到,还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践行国学经典,养成可贵的道德品质。通过实践,我班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连续多次被评为县级、市级先进班集体。
总之,让经典落地,实行量化管理,带来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功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好的见证。学生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闪烁着善良和智慧的眼睛,使整个班级变得更加和谐、文明、向上!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