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莉莉
【摘要】本文论述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现代幼儿教育越来越注重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教育相结合。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个性化发展,存在不利于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现象。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注意明确任务、取舍标准等问题,明确教师和家长的角色定位,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丰富和完善幼儿园课程教育资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关键词】儿童本位 传统文化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007-03
近几年,幼儿园刮起了一股学习国学之风,很多幼儿园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也有教育机构办起了国学幼儿园。如何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落地,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用怎样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幼教工作者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种理念的提出其实也就明确了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高的文明修养,即“做人”;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亲切感、归属感,确立“我是中国人”的观念,从而实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着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定型期,同时也是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开始学习和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幼儿时期的教育不仅会给人生的成长和发展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在个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漫长的历史时期沉淀形成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指导教育内容发扬教育功能,对于民族精神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幼儿时期结束的教育在人生历程中起到奠基作用,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幼儿教育阶段开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继承制度的基础,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为下一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其次,教育是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开展,可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家长和教師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认识,有助于全社会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思考
在幼儿园里,每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孩子们都会穿上传统文化服饰,念古诗、唱民谣、说经典故事……这固然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方面,但我们不禁反思:传统文化教育仅止于此吗?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存在于什么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更深层次目的是什么?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原则是什么?如何让孩子在传统文化教育里产生情感共鸣……这些都是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发现并研究的问题。
幼教工作者要积极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当前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当前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仅仅是注重传授相关知识,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道德文化精髓的汲取。虽然幼儿园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幼儿单纯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读物,其读书声背后能否真正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们记住的是文字内容,对于文字背后真正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否了解?
其次,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忽略了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仍以传统节日、传统故事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新时期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当代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更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和发展。
另外,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创新。幼儿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没有根据当代幼儿的实际身心特点,对传统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充实。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生搬硬套模仿其他人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缺乏创新意识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幼儿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提倡,能否真的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真谛并没有具体的评判体系。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固然重大,但在开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教育问题,则需要各教育职能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要真正实现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确实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
三、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优秀,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首要任务是让幼儿从小了解、亲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从幼儿园开始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一些文化常识,形成文化积淀,为今后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初步掌握一些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象征的技能,比如国画、面塑、剪纸等。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优良品质。
(二)选择“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
有资料显示,传统文化的内涵被定义为“是民族文明成果的积淀,也是各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总和,强调民族的道德传承”;其外延为“民族在自然成长中积淀的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随着不同时代的流变,在共性中又存在着个性,造成了很大的复杂性。因此,在选择适合幼儿的传统文化时,教师要有明确的取舍标准。一方面,尽量选择直观行为方式中的传统文化,避免文字符号表达的传统文化。比如传统民间游戏、民间艺术、节日庆典、习俗、历史故事,等等。另一方面,尽量选择至今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慢慢过渡到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古代文化。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幼儿园如果能与社区、家庭合作,利用社会、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使他们耳濡目染,引发深入探究的兴趣,就是为幼儿开启了探索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之门。
四、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思考
要让孩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师应该先“做教师,做中国教师,做现代中国教师”。在进行幼儿园传统文化建设中,关键问题是要提升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师的核心素养密切相关。
教师的核心素养分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启蒙的能力,要喜爱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将传统文化分享给幼儿。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可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一是平时的生活中,要求教师多关注优秀的人文类电视节目、书籍和风俗;二是鼓励教师欣赏与体验中国书画、戏曲、民乐等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审美经验,获得愉悦体验,提升精神境界;三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底,教师共同制订主题,进行一系列有关古典诗词、民间艺术、节日风俗等文化的探究展示活动,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此外,幼儿园平时可以组织“教师诗词社”“传统文化沙龙”等活动,引导教师观看《詩词大会》《朗读者》《国宝》等节目,在文化浸润中思考教育方式。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幼儿园都应当发挥其深层次功能。让幼儿画国画,教师首先要清楚,究竟是想让幼儿只是用毛笔画画,还是通过国画了解、喜欢中国文化;让幼儿学戏曲,是让幼儿只是单纯地摆摆水袖、唱唱戏词,还是体会戏曲中人物的外貌和故事情节,从而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五、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家长的角色定位思考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在幼儿阶段至关重要的引导者。幼儿教师、父母和孩子共同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家长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意义,就可以顺利地参与到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多是教育榜样,其保存着多种儿童礼仪文化之类的书籍记载,具体的内容是教幼儿遵守礼仪,站、立、行、吃、起居、饮食等都有具体的行为规范。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父母必须起到榜样作用,带头示范帮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好的家庭氛围中,家长的示范影响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正如《三字经》中说道的“人之初,性本善”,充分调动幼儿好善好德的天性,促进幼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讲座、论坛等,邀请家长参加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知识,通过共同学习、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孩子学习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调动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进而促进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总之,幼儿园教育为幼儿教育提供支持,家庭环境是幼儿教育的基础课堂。在幼儿园中,需要加强知识与传统文化内容的结合,扩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另外需要现代教育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并合理地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与时代相悖的理论知识也慢慢凸显出来。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科学进行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仔细分析考量,对于实际教学情况也要注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赵玉慧.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J].才智,2016(15)
[2]蒋煜.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
[3]李宏.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进幼儿教育的分析[J].才智,2015(23)
[4]李蓝天.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7(8)
[5]陶雪芹.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6]李花.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艺术教育,2010(12)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