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bag人工晶体植入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观察

2018-11-02 06:35陈媛
江西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屈光度玻璃体晶状体

陈媛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南昌 330003)

近视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高度近视是指眼轴长度>26mm或屈光度数>-6.0D的疾病[1],同时多并发白内障、玻璃体液化、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及出血等病理性改变,常常与遗传有关。目前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伴人工晶体植入术,该手术方式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一并矫正高度近视[2],随着人们对于优良的视觉质量的追求,该手术的意义不仅限于复明手术,而是更加趋于屈光手术。由于高度近视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传统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袋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晶体后囊膜皱褶、后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眩光、人工晶体偏心移位等。2003年高度近视专用Bigbag人工晶体上市以来,因其独特的设计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自2012年起至今我院行该项术式共33人40眼,疗效显著,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诊断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患者纳入研究,共33例39眼,其中女性18人,男性15人,平均年龄(67±9.04)岁,眼轴长度平均(27.5±1.18),屈光度平均(1029.49±264.69)。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其他视网膜疾病。

1.2 人工晶体选择及度数计算 选用德国Zeiss公司生产的Bigbag IOL,为可折叠式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光学部位前凹后凸形设计,直径6.5mm,总直径 10.35mm,夹角 12°,三襻,A 常数 121.00,度数为-10.0~+10.0D。对于眼轴长度≥26mm的患者采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根据患者的既往习惯、舒适度及生活需求,个体化设计预留-0.5~-1.0D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1.3 仪器设备 A型超声仪器 法国光太公司生产,型号Cinescan;超声乳化仪:美国Alcon公司生产,型号Laureate。

1.4 手术方法 术前3d起给予患者术眼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妥布霉素滴眼液、每2h1次。术前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至瞳孔缘,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2次,于上方11:00方位做角膜巩膜缘3.0mm隧道切口,2:30方位行侧切口,向前房内注入适量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做中央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5-6mm,水合分离后,以超声乳化仪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I/A吸除残余皮质,前后囊膜仔细充分抛光,在囊袋内植入Bigbag人工晶状体,清除前房及晶体后方的透明质酸钠凝胶。术后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包扎。术后第一周给予术眼滴用妥布霉素地米滴眼液、每2h,第2周改每天4次,第3周改每日3次。

1.5 随访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记录术前、术后裸眼视力 (UCDVA)、最佳矫正视力(BCDVA)、中轴区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术后屈光状态、晶体后囊膜及后发障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术前、术后计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表 1)

表1 39只眼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

结果表明,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68,P>0.05)。

2.2 术前、术后屈光度的比较 术前屈光度为-1029.49±-264.69D,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为-50.39±-148.96D,术后 3个月的屈光度为-49.86±101.26D。术后1、3个月的屈光度较术前明显降低(t=2.493,P<0.05),1 个月与 3 个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0.078,P>0.05)。

2.3 术前、术后中轴区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比较 术前中轴区晶体后囊膜到视网膜的距离=术前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计算,结果为22.86±1.67,术后中轴区晶体后囊膜到视网膜=术后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人工晶体厚度计算,结果为24.36±1.67。手术前与术后1、3个月的距离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5),术后中轴区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较术前增大,但术后1、3 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5,P>0.05)。2.4术后并发症 术后密切随访,无人工晶体移位、后囊膜皱褶、破裂及后发障、高眼压或青光眼、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等并发症。

3 讨论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为特殊型白内障,常见囊膜下或核性晶体浑浊,发病年龄相对较早。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高度近视眼特殊的眼部解剖生理结构,使得该类患者的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3],原因在于几个方面:第一,高度近视为轴性近视,顾名思义,眼轴长度大于正常范围,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合并一些病理性改变,如眼球壁逐渐变薄,容易发生视网膜出血、变性、裂孔、萎缩、甚至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变性、液化或者后脱离等并发症,这无疑直接影响了术后效果;第二,因为术后眼内环境的改变[4],白内障手术增加了玻璃体后脱离(PVD)及视网膜脱离的风险[5,6],近视度数越高,RD 的发生率越高[7]。 白内障术后,玻璃体丧失了晶状体后表面的后凸支撑作用,造成玻璃体前涌,会对玻璃体视网膜内界膜产生牵拉作用,从而导致RD[8]。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0年RD发生率达5%[9];第三,高度近视眼的晶状体悬韧带相对松弛,术中或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晶体脱位,从而加大手术难度,或者术后引起人工晶体偏心移位;第四,高度近视眼的晶状体囊袋大,植入常规的人工晶状体无法满足正常晶体的解剖生理,故在囊袋内的稳定性差,术后易发生晶体后囊膜皱褶和后发障。基于这类原因,直接影响了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的近期及远期效果。

因此,白内障手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如何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关键。高度近视特殊眼部解剖不能改变,但是可以从稳定晶体囊袋稳定性着手,提高近远期效果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度近视眼专用Bigbag人工晶体的三个耳形襻之间间隔120°,与囊袋接触面积达240°,同时襻与光学面存在12°的夹角,使其稳定居中。故不同于既往的常规人工晶体,因为其前凹后凸形光学形态设计更加接近正常人眼的生理形态,有助于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组织的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术后视力、屈光度及中轴区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变,但术后1、3个月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Bigbag人工晶体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且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维持稳定的术后屈光度,亦无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相符合[10-12],Bigbag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好,与其他人工晶状体一样均能提高视力,并能降低后囊膜皱褶及后发障等并发症的发生。亦有研究[13]表明Bigbag术后现实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较其他人工晶体更为相近,在于术前术后中轴区的后囊膜与视网膜的距离差小于其他人工晶体[14,15]。

Bigbag人工晶体具有良好囊袋内稳定性,在于高度贴合后囊膜,支撑囊袋使各方位均匀受力,使得晶体始终位置居中、不偏心移位,且减少玻璃体前涌,维持玻璃体稳定,有利于防止后囊膜皱褶形成及玻璃体后脱离,从而进一步降低后发障及视网膜脱离发生概率。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应由手术经验丰富医师操作。在术中控制前房灌注瓶高度及灌注流量,防止灌注压力过高而引起悬韧带断裂至晶体脱位或后嚢膜损伤;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5.5-6.0mm且居中,直径过小不利于晶体植入,术后易发生囊袋收缩综合征,因Bigbag人工晶体厚度偏厚,体积偏大,在推注之前需确认晶体襻未被人工晶体仓夹持;超乳头吸附核块后拉向瞳孔区,暴露核的周边部再劈核,避免损伤撕囊口及后囊[16];对高度近视合并白晶体植入后需谨慎抽吸后方残留的透明质酸钠凝胶,避免悬韧带断裂和后囊膜破裂。

本研究结果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的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有效,但介于观察时限短,对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需要更加长期及大样本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屈光度玻璃体晶状体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为什么儿童验光要散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