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学顺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多发生在头部、躯干或生殖器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内,有时出现在肛周。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受到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潴留性囊肿,多为灰尘堵塞或细菌感染所致。其特点是发病缓慢,多为良性,囊内有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一般皮脂腺囊肿高于皮肤表面,肿物呈球形,单发或多发,中等硬度,有弹性,与皮肤有粘连不易推动,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其中心部位可能为浅蓝色,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通过病理检查才能做出诊断。患者平时无自觉症状,如果继发感染可有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肛周皮脂腺囊肿需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行鉴别,前者表浅,与肛门多不相通,病变侵犯皮肤及皮肤下层;后者与肛门相通,且常侵犯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两者也可通过超声、MRI进行鉴别。
为预防皮脂腺囊肿发生,应注意以下方面:①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每天和便后都要清洗,这样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②肛周瘙痒时,不能任意抓挠,以免引起皮肤感染,破坏皮脂腺开口,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排出受阻,促使皮脂腺囊肿形成。
皮脂腺囊肿一经确诊,需手术连囊肿一起切除,如果有感染可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皮下,好发于肩、背、臀部及大腿内侧,肛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如果边界不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肿瘤质软有弹性,有的可有假性波动感,不与表皮粘连,皮肤表面完全正常,基部较广泛。检查时以手紧压脂肪瘤基部,可见分叶形态。肛周脂肪瘤与肛周脓肿的最大区别是肿物高凸,没有压痛,皮色正常,可以有小范围活动,当然,超声或MRI检查更具有说服力。
过度饮酒,经常过多进食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或蛋黄等肥腻之品,可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或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时间长了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
手术是脂肪瘤唯一的根治方法。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脂肪瘤术后必须做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形成的瘘道。
肛瘘的病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既是肛肠常见病之一,又是肛瘘最主要的病因。粪便滞留在肛隐窝感染形成肛腺炎,若未能及时治疗,感染扩散,侵犯周围组织,形成肛周脓肿,脓肿向皮肤或黏膜侵犯、破溃或切开排脓后,随脓液流出脓腔逐渐萎缩,脓腔壁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或直或弯的管道,就是肛瘘。
肛瘘的第二个病因是直肠肛门损伤,当肛管直肠因肛裂、外伤、会阴部手术导致局部皮肤黏膜破损时,细菌侵入伤口局部反复感染可以形成皮下肛瘘。
其他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直肠癌等,都有可能破坏局部皮肤、黏膜,形成肛瘘。
1.流脓。患者会发现自己肛门周围经常有脓液流出来,这有可能是肛瘘引起的。肛瘘患者由于局部感染化脓以及炎症的刺激,常会有淡黄色或白色黏稠有臭味的脓液。一般来说,新形成的肛瘘或炎症急性发作期,脓液较多,臭味较重,颜色黄而且黏稠;随着瘘道周围组织激化和脓液的排出,脓液会逐渐减少,时有时无,变成稀薄的白色脓液;如果脓液突然增多,有可能是有新的脓腔和瘘管形成。
2.硬结。由于炎症刺激,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肛瘘患者多数可在肛门周围摸到条索状硬结,如果炎症急性发作时肛瘘外口封闭,还可能摸到较大的肿块。
3.疼痛。肛瘘相当于肛周脓肿的慢性期,但与肛周脓肿不同的是,肛瘘一般平时感觉不到疼痛,只有在引流不通畅脓液积存在管腔内时才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4.瘙痒。因肛门内分泌物增多或肛门周围脓液的刺激,常导致肛门周围瘙痒或肛周湿疹。
对于肛瘘,目前药物保守治疗是无法根治的,手术方可彻底治愈。据统计显示,由于局部长期刺激,肛瘘长期姑息不予治疗有癌变的风险,所以,预防是很重要的。
预防肛瘘应该做到:①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不要久蹲厕所(每次大便时间最好是3分钟,最多不超过5分钟),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保持局部清洁。②如有肛周脓肿、肛裂等,应及时就医。③定期体检,预防并及早治疗可能引起肛瘘的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