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奇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5040)
皮脂腺瘤作为一种常见皮肤肿瘤,在基层临床工作中比较多见,一般均手术切除来治疗。但是皮脂腺瘤并发感染也不少见,如何有效处理值得重视。我院2004年5月~2013年5月共诊治213例皮脂腺瘤病例,其中有34例感染性皮脂腺瘤。对34例感染性皮脂腺瘤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本组感染性皮脂腺瘤共有34例。按年龄分:最小者21岁,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36.5岁;性别:男性16例,女性18例;职业:工人11例,农民10例,单位职员7例,学生4例,其他职业2例;感染的皮脂腺瘤分布部位:背部13例,腹部11例,手臂1例,臀部4例,大腿部2例,头部2例,颈部1例。3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在34例病例中,21例是首次发生皮脂腺瘤感染,13例有既往皮脂腺瘤感染病史。再次发生感染的13例病例中,7例有皮脂腺瘤感染史,经过抗感染治疗后,炎性反应消散,未做进一步处置;6例做过切开引流术,切口闭合后也未再行处理。本组病例中,以红肿表现为主的有15例、以明显脓液形成的有19例(其中已经破溃的8例)。
处理及转归:对15例单纯红肿的病例予以鱼石脂软膏外敷,待炎性反应控制后再行皮脂腺切除术。手术一般采用局麻,在与皮脂腺瘤粘连的皮肤部位及其导管开口处作一梭形切口,切口方向应顺皮纹方向。手术要连同囊壁一并摘除,避免囊壁组织残留导致皮脂腺瘤复发。15例中有13例通过外用药物控制了感染,再行手术切除,另外2例感染加重导致脓液形成;对19例已经脓液形成或破溃者,加上外用药物控制感染失败的2例,均采用切开引流术,术后积极换药。切开引流后有14例经过规范换药后愈合,未再复发;有7例皮脂腺瘤再次复发,采取手术切除。
皮脂腺瘤又称粉瘤,是因为皮脂腺的导管被大量的分泌物堵塞,使得腺体逐渐形成囊肿所导致。多发生在头、面、前胸、背部和阴囊等处,临床比较多见。本病不伴感染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对于皮脂腺增生明显的,建议手术切除。手术要求一定要切除彻底,避免囊壁的残留,否则极易复发。对于皮脂腺感染的处置要灵活掌握。我们在处理过程中主要根据皮脂腺感染的控制情况来区别对待。
一是对感染早期不伴脓液的皮脂腺处理。我们目标是尽量控制炎性反应,使局部包块缩小、变硬,为手术切除创造条件。所以我们对于早期的皮脂腺瘤感染,主要采取外用鱼石脂或者莫匹罗星软膏来控制感染,感染能够控制的,在感染控制后择期手术。本组中15例早期感染病例中的13例经过以上处置,效果较好。对2例不能控制、感染加重的及时切开引流。
二是对于伴有脓液形成的皮脂腺瘤处理。我们主要还是采取切开引流的办法来处理。我们认为皮脂腺瘤感染最好是能够引流彻底,规范换药。有几个方面要注意:首先切口要适宜,切口太大不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切口太小不利于引流。我们一般是按照瘤体的大小来决定切口的大小,稍微大于瘤体直径即可。其次是做好皮脂腺瘤和坏死组织的清除。在除去瘤体、腐败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地除去囊壁。皮脂腺囊肿感染后其囊壁也随之变薄破溃,所以在行切开引流时尽可能地把脓腔里面的东西彻底清理干净(包括囊壁),术中要反复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填塞凡士林纱条引流;最后是规范换药。换药时将发现残存的囊壁清除干净,在伤口内放置引流条引流炎性渗出物和脓液,促进伤口清洁愈合。换药处理好的话,可以减少皮脂腺瘤的复发。但是一般这种手术后由于皮脂腺囊肿的囊壁很难清除干净,所以会有一定的复发率。这一点从21例切开引流的病例中也得到体现:14例经过切开引流后治愈,但是还有7例经过了再次手术切除皮脂腺囊肿。这表明皮脂腺瘤感染切开引流术后复发率还是比较高的。
我们在炎性反应早期给予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但炎性反应控制后,不建议患者服用抗生素。对于脓液形成的皮脂腺囊肿病例,还是规范使用抗生素,控制炎性反应。本组病例样本数不多,但是针对感染的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还是比较适宜基层医疗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