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爱琴 朱艳玲
(山东省诸城中医医院,2622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由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压迫椎动脉或者由于刺激了颈椎关节囊韧带和椎动脉壁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受压和发生弯曲、痉挛,或伴有椎动脉粥样硬化及转动牵拉椎动脉时,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1]。中医多以“眩晕”病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年化,其发病率将会不断升高。有专家预测,在未来50年内,颈椎病将在整个脊柱病人的临床与试验研究方面上升成为骨科临床的重要疾病之一[2]。由于该病的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反复,给病人造成身心痛苦及经济上沉重的负担,甚至造成个人生活质量下降。中医中药在颈椎病的治疗上有很多独特优势,我们2008年开始采用自拟中药颈舒汤联合颈椎牵引综合治疗CSA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例来源: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经我院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椎牵引组、颈舒汤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各30例。颈椎牵引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1.26±4.32)岁;病程1~6周,平均(3±0.21)周。颈舒汤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30.34±4.16)岁;病程1~6周,平均(3±0.32)周;综合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9.65±4.33)岁;病程1~6周,平均(3±0.17)周。三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选择病例。①有明显慢性劳损史或外伤史。②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颈枕痛或颈肩痛、呕吐、恶心反复发作为主,低头劳累加重,仰头休息减轻,伴有四肢反射性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多伴有交感症状。③颈椎旁压痛(+),由头颈向肩或上肢放射。④椎间孔挤压实验(+),椎动脉扭曲实验(+),旋颈试验阳性(+)。⑤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正位片示:颈椎侧弯、左右间隙不等,钩椎关节变形。侧位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尤以C5、C6为重,椎间隙前窄后宽,髓核后移,或骨刺形成。⑥经颅多普勒检查示:脑血流流变异常。⑦必要时做MRI,颈椎间盘侧方突出尤以C5、C6为主。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能积极配合治疗,病历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神经源性眩晕。②除外椎动脉Ⅰ段(进入C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③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显影椎动脉造影(DSA)。
1.颈舒汤治疗。方药组成:葛根20g,白芍15g,川芎20g,赤芍15g,桂枝10g,当归15g,甘草6g,延胡索10g,天麻20g,钩藤10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连续20d。
2.牵引治疗。采用电子多功能微机牵引床,断续牵引,牵引重量初次按体重的15%给予,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重量,每日1次,每次20min,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宜采用轻重量牵引,若有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停止牵引[4]。
3.综合治疗:中药内服与颈椎牵引同时进行,连续治疗20d。
颈椎牵引组采用牵引治疗;颈舒汤组采用颈舒汤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颈舒汤加牵引治疗。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以头晕或头痛、耳鸣、恶心或呕吐、体位性眩晕、猝倒、旋颈试验6项内容为观察指标;以非常明显计3分,明显计2分,偶发计1分,无计0分。
结果:三组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总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s,分)
表1 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其他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压迫椎动脉或者由于刺激了颈椎关节囊韧带和椎动脉壁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的反射性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临床以发作性眩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即发眩晕或猝倒为主要症状。
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颈椎病的提法,但其相关症状散见于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方面的论述[5]。颈性眩晕的产生是由疲劳、外伤、情志不遂以及年老体弱等因素造成正气虚损,风寒湿邪侵入机体,使太阳经输不利,营卫失和,经脉闭塞,气血瘀滞所致。《内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中气虚陷,清阳不升,营血不能上承,清窍失养,而出现眩晕、神疲气弱、舌淡、脉沉细或虚大等;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性眩晕为特点,眩晕时作,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急躁易怒,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自拟颈舒汤方中桂枝辛温,辛散温通卫阳;白芍酸寒,酸能收敛,寒走荣阴。桂枝君白芍,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白芍臣桂枝,是于和荣中有调卫之功。本方所治的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等症,是表邪壅阻,阳明肌表有热,津液受劫所致;而干呕下利,是胃失和调。葛根解热生津,治疗项背强痛;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天麻平肝熄风止痉。诸药同用,有解肌疏表、养血平肝、潜阳止眩等作用。
牵引治疗可以调节和恢复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回纳突出的椎间盘,减轻颈椎生理曲线上的压力,扩大椎间隙,使血管得以通畅。
颈舒汤与牵引综合治疗颈椎病,可内外合治,药物手法互助,临床观察表明,两者联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提高治愈率,且疗程短、见效快。
[1]王海泉,杨震中 .图解颈腰椎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65.
[2]王勇,沈峥嵘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6,27(6):50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孙树椿,孙之镐 .中医筋伤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1-188.
[5]张卫华,李银太 .穴位注射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