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郑谦 /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掌控核心技术,没有持续的创新,就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会处于不利的地位,进而不能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笔者结合某研究所技术创新管理工作现状,从创新管理的角度分析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在未来的工作中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研究所的技术创新管理工作。
创新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创新战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机制等多种要素组成。创新不是发明、创造,而是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并且能够创造价值。创新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片面追求低成本,创新的本质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创新有着无限的“演绎”空间,既涉及以技术为内涵的创新,如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也涉及一些非技术内涵的创新,如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
作为中国卫星有效载荷研制的龙头企业,研究所自成立伊始就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通过任务带动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已实现26颗卫星有效载荷的成功发射。通过11年的积淀,凝练形成了“求实、创新、奉献、和谐”的企业文化,将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努力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到研究所战略发展的高度予以重视。
目前,研究所成功发射了技术试验、海洋环境探测、空间科学探测、环境与灾害监测等系列卫星有效载荷,型号技术创新成果丰硕。研究所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还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拓宽有效载荷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所通过制定中长期卫星有效载荷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技术创新管理工作体系,明确了研发中心作为核心层在技术情报研究、领域规划和新系统论证、总体技术、新载荷开发以及核心技术储备5个方面的职能定位,以及明确了项目办公室负责领域发展,技术实体部负责专业技术发展的职能;健全和完善了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明确了研究所技术创新核心层、支撑层的职能定位,初步形成了技术创新管理责任体系和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实施了研发项目调控费的激励措施;加强了研发中心建设,专职研发队伍日益壮大,形成了一支有战略意识、有技术功底、有开创精神的创新团队。
对于研究所这样一家以卫星有效载荷研制为主的企业,确保型号发射成功是研究所的第一要务,也是研究所业务的主要矛盾,与之相比预研就是次要矛盾。研究所的人力、物力资源首先保障型号任务,型号任务就容易出成绩、容易获得好的待遇和发展前途,员工认识到型号研制工作的优势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将个人的工作重心放到型号工作中,从而导致对预先研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支撑研究所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攻关受到制约。因此,提高对预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向预研工作倾斜,是思想观念解放的迫切需要。
目前,研究所型号任务快速增长,客观上造成了专业队伍人才储备不足、核心技术骨干不足,再加上从事预研工作的吸引力有限,导致专职技术创新队伍的数量和整体能力不能适应研究所的发展要求。由于型号需要、部门职能调整等诸多因素,研发中心虽然是专职技术创新部门,但是许多员工未经过一轮型号任务锻炼,导致专职技术创新人员总量不足,缺乏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专家相对较少,低层次重复设计现象时有发生,专职创新梯队还未形成。
与目前承担的任务相比,研发人员总数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数量相对还是不足,员工加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特别是任务增多后,研究所的核心资源基本上都投入到型号研制中,对技术创新工作的关注、投入的精力都不够。因此,逐步增加专职技术创新人员,提升创新队伍能力,将资源向创新倾斜,是支撑技术创新工作推进的迫切需要。
技术创新是一项新思想不断涌现、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工作,为了持续推动这项艰巨的任务,必须提前谋划,明确近、中、远期的工作目标,并且通过部门级交流,研究所级研讨、宣贯等多种形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逐级统一思想。针对预研工作重视不够、思想观念解放不够的现实问题,需要从研究所到各技术实体部门严格落实部门领导负责制,将预研与型号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待。
研究所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有关部署,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研究所全部工作的总方针和中心任务,不断加快推进研究所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努力争当国家光学遥感领域创新排头兵。
健全两师队伍的同时增加预研师队伍。适度增加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将研发中心打造成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蓄水池”,进行人才技术储备,将培养好的成熟人才向项目办公室、技术实体部输送,进一步拓展发展通道。充分发挥研发中心的人才培养作用和项目孵化作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成熟创新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引进渠道。
针对年轻同志比例大的特点,按照将“年轻骨干”转化成“年轻专家”,将“专家的经验”固化成“研究所的知识”的途径,加强知识传承。建立适应创新岗位要求的专业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机会,提高业务能力。在健全两师队伍的同时,针对重点研发项目配齐预研师队伍。
加强支撑手段建设。补齐探测器研究室、光学加工等短板专业,使研究所逐步形成专业健全、根底扎实的总体专业技术实力,为型号研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完善技术创新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加强基础能力、提高工程设计水平中的支撑作用。
完善创新保障机制。预研与型号工作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应当给予预研工作适度灵活的政策倾斜,如引入创新激励机制、市场奖励机制等,这样就能够对技术创新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设立市场开拓奖励基金,赋予项目办公室、技术实体部开拓市场的责任,并根据业绩予以奖励。给予事业部一定的政策,在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使其可以灵活支配一定比例的课题经费。通过推行任职资格体系,建立研发人员向项目办公室、技术实体部和管理层发展的通道,结合部分型号任务完成,将部分型号队伍充实到技术创新队伍中,建立并扩展研发与型号人员的流动机制,从机制上解决不同工作性质人员间工作转换问题,促进研究所核心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还需持续加强专职研发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研发人员的岗位定级和晋升评价制度。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研究所若想加强建设创新文化,就需要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激励政策、评价原则及保障制度等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创新。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以创新为荣的价值观、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不畏失败的风险意识、允许失败的宽容精神,形成并深化尊重创新、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
深化产学研合作联盟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智力引进力度,通过与国外先进专业技术机构开展合作,加速先进技术引进、学习、消化和应用的进程;积极尝试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并培养高端人才。
用好研究所的自主创新基金。充分利用研究所自主创新基金,加强对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鼓励原创,营造积极、活跃的创新管理氛围,使之能够真正成为支持研究所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加大自主研究发展课题投入,重点开展新载荷设计技术和产品开发,在积极争取申报项目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资金投入,推动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
探索运营创新方法。利用机制优势,选择单机产品研制优势单位,借力中国卫星开展参股、控股模式探索,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促进卫星有效载荷单机产品开发及研制。开展载荷研制优势单位兼并合作模式探索,保持卫星有效载荷竞争能力,逐渐增强研究所的影响力,拓展卫星有效载荷制造产业链。出资支持合作单位的产品研制,实行产品的协议价格制,提高竞争对手购买产品的价格,提高对手的竞争门槛,增加研究所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创新管理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了使各种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企业整个系统运行更加和谐高效、生产能力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发挥而进行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以及具体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和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课题,只有坚持技术创新,确保核心技术在手,才能够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