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新西商精神 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和创新

2018-10-31 10:30付粉玲田昭蔡小娟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4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一带一路互联网

付粉玲 田昭 蔡小娟

摘 要:本文探讨了新西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对“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对比了传统西商和新西商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差别,并讨论了历史的传承和时代的创新的辩证关系。新西商在继承传统西商精神的“厚重质直,忠义仁勇”的核心价值观下,应该怎样创新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新西商精神;传承创新

一、“新西商精神”的背景和意义

2017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创新性提出“新西商”的概念,旨在通过激发企业家精神,为大西安的发展聚心聚力聚智。同年8月19日,围绕“一带一路:新西安 新经济 新活力”主题,广邀“生在西安、学在西安、创业在西安、结缘在西安的海内外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参加首届世界西商大会。让这些“西商”群体,感受西安绿色、清洁、宜居的新形象,亲商、安商、富商的新氛围,碰撞经验智慧,共商大西安的振兴大计。除了开幕式暨主题论坛外,“浙商与西安对话”圆桌会议、“新西安·新西商”光华论坛等大型论坛也相继举行。嘉宾们就“新西商”的内涵、激发“新西商”活力、继承“新西商”精神发表见解。“西商精神”成了最时尚的热词。

会上嘉宾们达成共识,界定“新西商”就是“生在西安、学在西安、创业在西安的企业家、与西安有业务合作关系,携手共赢的企业家都可以被包含进来。而新西商精神则是:厚德务实、诚实信义的诚信精神;恪守商道、守法守规的法治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创新创优的创造精神;大气包容、开明开放的合作精神;爱国爱党、回报社会的担当精神。

首届西商大会的举办,不仅弘扬了西商精神,打响了西商品牌,使“新西安”和“新西商”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还凝聚了人心,聚集了力量、鼓舞了士气,为海内外的西商和关心关注西安发展的企业家,共襄新西安建设、共谋新经济发展、共商新活力培育,汇聚成大西安追赶超越的澎湃动力。

二、新西商面临的新时代:“互联网+”

2012年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是产品和服务与多屏全网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公式。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指出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即“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通信技术,让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进行更深层次、更加密切的整合来创建一种新的发展生态。自此,“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模式蓬勃发展起来。

在“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下,先后涌现出8种经济发展的模式:“互联网+城市”=智慧城市(比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互联网+商贸”=网商(如淘宝、京东、亚马逊等);“互联网+教育”=网络教育(如微课、慕课、公开课、直播课等);“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如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等);“互联网+媒体”=自媒体;“互联网+制造业”=智能制造;“互联网+物流”=云物流;“互联网+农业”=新农人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深刻的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它就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传统创业和传统消费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借力互联网创新技术、创造产品、拓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为经济发展找到了一种新模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航线。

新西商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更需要有灵活敏锐的发展眼光,更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要有科技创新的意识,多渠道多途径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机遇,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为大西安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传统的西商精神和新西商精神的时代背景对比

明清时期的西商,是指以陕西乡土亲缘关系为纽带、以陕西会馆为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人资本集团。它是充分利用朱明政府对陕西量身定制的“食盐开中”“茶马交易”的特殊政策而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商帮。西商,一方面是一个地域概念,和徽商、浙商等相對应;另一方面,是指就其经营范围比较偏重于我国西北、西南的方向而言。

传统西商在明清近500年的岁月里,主要从事沟通中西部的贸易联系。他们捆盐于江淮,贩布于江浙,运茶于川陇,制皮于伊蒙,鬻药于河溯,在关系民众“养生送死之具,日常生活所需”的领域艰苦奋斗,为沟通中西部贸易联系,满足西部各民族的生活所需以及西部经济的初步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以诚信心实、简约朴素的诚商良贾的形象在明清中国商界留下了人人赞誉的好口碑,成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

明清时期的一代代西商们在经营的过程中,形成了“厚重质直、忠义仁勇”的核心价值观,它成为了西商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理想追求,成为我们精神的宝贵财富。西商精神是西商们共同的行为方式、经营理念、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那么,面对现在“互联网+”新时代,传统西商和新西商的差异都有哪些方面呢?通过下面表1和表2两个表格可以对比。

从以上两个表格对比的内容可看出,虽然传统西商和新西商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结合我们今天商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诚信、创新、艰苦奋斗、合作、家国情怀等这些都是不变的,也是不应该失去的可贵品质。如诚信,在明清时期,西商在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在茶、盐、布、药等各个行业,都特别注重产品的品质,严把每一个制作工序和工艺,真正做到了人硬、话硬、货硬,树立了“三硬商人”的形象,这种精神在我们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情形下就显得尤为珍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给这些精神理念赋予新的内涵,如创新,在明清时期,西商们由于资金不足,创造性的提出了“万金帐”这种合伙股份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在就可以借助金融机构,借助于“互联网+金融”这个平台进行融资。所以同为创新,但是手段方式方法不同,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四、新西商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1.新西商精神的传承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们所说的“创新”,是在继承上的创新,创新不能脱离历史,不能远离昨天。传统西商精神和新西商精神一脉相承,是将传统西商精神中的合理部分、精华部分加以吸取并发扬光大,而将不合理的部分加以剔除,弃其糟粕;新西商精神的创新,也不是离开传统精神另起炉灶,而是对原有传统西商精神中合理的部分结合现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加以创新弘扬,用一种更新、更积极的精神理念引领企业家发展经济,创造价值。

所以,弘扬新西商精神,就要吐故纳新、兼容并蓄,提升新西商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和谐中获得发展。

2.新西商精神的创新

(1)弘扬厚德诚信精神,坚持走特色化的优品之路。传统西商在经营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浓郁特色的陕西地方特色的产品。如明清时期的西商善于利用机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四川井盐生产制造过程中,根据贵州山民的饮食习惯开发出“锅巴盐”,其盐呈块状,不易溶化,便于运输储存,深受黔边市场的欢迎。又如湖南安化红茶的兴起也是源于明清陕商对于市场需求的更细致把握。因为之前在边疆少数民族中销售的紫阳绿茶产量少,茶色淡,味轻,不如湖南安化红茶产多价廉、色重味苦,更适合消化酥酪等奶制品,而且其经专门的焙制后便于运输、储藏,所以陕西商人以此优质特色的产品在西北市场上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取得了辉煌的经营业绩。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家不仅对外讲诚信,而且对内重义气,让股权和财富由管理者、经营者和员工共享,重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参与中共享,在共享中参与的格局,即不求“首富”求“群富”。因此,弘扬新时代西商精神就要将诚信做实,做出品质,形成品牌,把坚持走特色化优品之路作为西商人的永恒追求。

(2)弘扬创造创新精神,坚持走开放创业之路。这是传统西商的灵魂。创新是前行的动力,也是改变的力量。明清时期的西商善于抓住朱明政府“食盐开中”和“茶马交易”的大好边疆政策,迅速走上经商致富之路。现在的新西商在国家“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下,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国家化大都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在这种历史机遇下,新西商更应该乘着改革创新的强劲东风,实现企业发展的大跃进。在面临“互联网+”这新经济发展方式下,改变思维模式,改变传统老旧的创业方式,改变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科技、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培育优秀的新西商,打造新西商成长的创新创业平台,实现企业的腾飞梦想。

(3)弘扬法治精神,坚持走依法办企之路。坚持恪守商道,责任第一的依法办企之路。当前“恪守传统商道,成就百年老店”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的绝密法宝之一。仍然活跃在西安市场上的且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众多老字号品牌,如德发长、老孙家、德懋恭、西安饭庄、西凤、太白等,无一不是恪守商道,守法守规的模范企业,充分彰显出西商法治精神的本质和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弘扬法治、依法办企是每位西商人最基本的经营原则和职业道德。

(4)弘扬创业精神,坚持走战略性发展之路。市委书记王永康强调说“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这是西商精神的根本基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仅是传统西商精神之精髓,更需要新西商在“一带一路”新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的平臺优势,改变创业的思维模式。这表现在:第一,企业家要懂得利用“互联网+”整合各种资源,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第二,要学会把机会转变为战略,不被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诱惑。

(5)弘扬合作精神,坚持走合作包容的发展之路。传统西商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资金、人数力量、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始终比较注重合作,这从分布于全国各地众多的山陕会馆,秦晋会馆等就可以看出。从历史经验可以看出,新西商们不仅要学会内部抱团,还要学会通过“互联网+”的优势与外部资源合作,借力发力,真正将资源用活、资金用活、人才用活、新西商必须摒弃单打独斗,孤军作战的竞争意识,开阔胸襟,精诚合作,把传统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演变为市场的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竞争,构建具有新西商人特质的企业家群体。

(6)弘扬担当精神,坚持走社会性企业的发展之路。从古至今,各大商帮或是企业集团,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更是充满人文情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从传统西商看,如吴氏家族创业的同时,不忘国家,不忘百姓,在国家有难、百姓灾荒之际,为缓解国家和地方困境慷慨相助。从新西商来看,他们很好地继承了这可贵的精神品质,折射出厚重的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如陕西东岭集团董事长李黑记,先后拿出5000万元,用于东岭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为村上办起了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游乐场等,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免费,村里老人每年享有1.2万元的养老金,村民全部入住宽敞的现代化小区。出生于周至农村的程延,白手起家,现资产数十亿。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敬老养老、扶贫帮困、慈善和教育事业体育事业捐款捐物近千万元。还先后捐款200万元用于周至中学教学实验楼的完善和建设。这些优秀的新西商积极为党分忧,为国家做贡献,继承了历史上西商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刚.陕西商人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2]李刚.明清陕西商人经营管理制度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2010.

[3]李刚,张军利.《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4]梁红波.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2期.

[5]石向荣.秦商文化传承与西安赶超路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年4月第31卷第2期.

[6]李晓莉.准确把握丰富内涵,传承弘扬西商精神[N].西安日报,2017.12.16.

[7]裴磊.让世界重新认识西安,让西商精神唱响世界[N].西安日报,2018.1.10.

[8]冯晓瑞.将西商精神转化为创新创业力量[N].西安日报,2018.3.24.

[9]周国和.现代经济体系下更应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N].深圳特区报,2018.4.10.

作者简介:付粉玲,女,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田昭,女,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蔡小娟,女,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一带一路互联网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