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合唱实践教学研究(上)
——北京市朝阳区音乐教师合唱实践能力提升研究报告

2018-10-31 01:11
中国音乐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培训音乐能力

李 磊

一、问题的提出

合唱是一种集体参与的声乐表现形式,是音乐教育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合唱训练可以解决声音运用、内心听觉、自我控制等问题,也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是提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普通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离不开合唱教学,它不仅是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也是能够反映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①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增加了“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的表述,并特别强调合唱是演唱教学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演唱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应该引起音乐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将合唱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毋庸置疑,合唱是中小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合唱指挥专业能力会直接影响中小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

合唱教学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现状却很不乐观。其中教师是最主要的原因,如缺乏应有的合唱教学基本功,合唱意识不够,和声观念不强,缺乏排练技巧,对中小学合唱的教学规律认知不足等。

北京市有计划地推进教师的在职培训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像这类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视角解决合唱教学中的教师问题,还缺乏成功的经验。

基于以上问题,作为一名培训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通过选择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解决教师合唱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怎样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有学科特色的培训课程,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呢?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对这一问题有了比较满意的答案。

二、音乐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与方法

(一)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组建教师合唱团,以点带面,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2007年,朝阳区教师合唱团成立。其目的是把一部分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集合起来进行长期的合唱实践训练和研究,同享先进的合唱理念,践行科学的训练方法,总结可以在全区合唱教学实践中推广的经验。

该合唱团每周集中开展三个小时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定期举办合唱音乐会的形式检验团员的训练成果,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级别的合唱比赛、演出、录音、录像、交流、出访等活动,拓宽视野,增强舞台表演经验。通过演唱各种风格、体裁、形式的合唱作品,使教师的读谱能力、和声听觉、歌唱状态、表演能力、合作意识、指挥技法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获得提高,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还可以积累很多作品以备应用于自己的合唱教学。

(二)基于合唱师资专业化需求,研发培训课程,提升音乐教师合唱实践能力

我们在合唱团训练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界定目标、开发内容、选择方法,不断研发面向全区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2012年,“朝阳区音乐教师合唱实践能力提升”培训课程通过论证,正式纳入区音乐教师培训课程。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针对教师合唱指导能力和合唱教学的现状,我们分别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部分外省市音乐教师进行调研,基本摸清了其合唱教学能力现状,产生了课程的基本构想。之后,参考音乐学院、师范院校合唱指挥专业的课程大纲,总结合唱团五年的实践经验,梳理培训内容。

(三)基于合唱训练实效性需求,梳理和提炼合唱教学方法,提升音乐教师合唱教学能力

在合唱培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合唱教学中还存在方法单一、训练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使合唱教学方法更科学有效、更有趣丰富,我们不仅为一线音乐教师开展合唱教学提供资源和示范,而且对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合唱教学法。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在归纳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本着这一基本思想进行群体研发,有意识地引导教师不断地回顾合唱训练过程,梳理和提炼教学方法,并大胆提出规律性的表述。然后,再拿到合唱实践中去修正和丰富。在此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学习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尝试用理论指导实践,归纳、提出方法的过程如下:

三、音乐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与途径

音乐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合唱艺术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因为有了理论的认知就能够提高演唱水平,必须要依靠实践经验的累积。合唱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课堂学习实践、艺术表演实践和教学实践。其中,课堂学习实践是通过排练、演唱合唱作品提升演唱、识谱、视唱等专业技能;艺术表演实践是课堂学习实践的延伸和拓展,即通过音乐会、比赛等方式检验学习的综合效果,提升表演能力;教学实践是将学到的训练方法、手段运用于合唱教学,提升组织、训练合唱社团的能力。

应该说通过合唱实践教学,教师不断提升的是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表演技能于一身,兼备文化素养与组织协调能力为一体,又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复合型能力”。

(一)提炼、构建合唱训练的有效方法,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1.“趣味练声法”激发演唱兴趣

目标导向:激发兴趣,训练歌唱发声的基本功。

方法要素:结合歌曲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发声的气息控制、共鸣等基本技能,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建立歌唱状态,掌握歌唱的基本方法,还可避免练声的枯燥、乏味。如,“打蚊子——哼鸣练习”“闻花香——气息训练”“马打嘟噜——口唇放松练习”“小猪哼哼——打开腔体训练”“过山车——中高音区真假声转换训练”“小猫叫——抬上口盖练习”“小狗喘气——急吸急呼练习”“高压锅和小火车——气息控制练习”等。②

训练注意事项:

a.本环节作为课前的练习,训练时间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

b.要明确训练目的,不是单纯地“玩儿”,而是要在训练过程中将模仿的“像”与训练的“夸张”相结合,达到训练的目的;

c.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并通过实践不断创新。

2.“合唱发声六步训练法”夯实歌唱基础

目标导向:音乐要素分解训练,层层叠加,循序渐进地获得教学实效。

方法要素:通过六个基本训练环节,以及有效、有趣和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第一步,热身准备训练。包括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歌唱和做轻松、愉悦的热身操等。

第二步,节奏训练。包括长短时值组合训练、固定节拍训练、节奏卡片识读训练、节奏模仿训练、节奏接龙训练、节奏卡农训练和立体节奏训练等。

第三步,发声训练。包括稳定喉头训练、母音转换训练、真假声转换训练、跳音训练、逻辑重音训练、扩展音域及声音控制训练、连音与跳音的综合训练、辅音的咬字与吐字训练……根据作品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

第四步,和声训练。即在发声训练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建立和声思维,包括用柯尔文手势做游戏,各种音程的模唱、构唱训练,大小调和声转换训练等。

第五步,音准及内心听觉训练。可借助字母谱进行指读字母谱练习、手势与模唱练习、队列模唱训练等;通过乐句填空、乐句接龙、默唱游戏等方式加强内心听觉和音乐记忆力的训练。

第六步,卡农训练及体态律动综合训练。歌唱卡农是发展多声部歌唱的最好的准备,而综合体态律动可调动多渠道、多感官的共同参与。

训练注意事项:

a.合唱对声乐共性的要求极为突出,而这些共性要求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每个人的唱法不同、声音状态不同、歌唱习惯不同,会造成合唱声音的和谐度不够。固本浚源,要达到和谐、均衡、统一的声音,基础训练必不可少;

b.不要急于求成,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训练;

c.训练内容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演唱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d.要反复强调相互倾听以及内心听觉的训练。

3.借鉴“柯达伊教学法”提升读谱能力

目标导向:选择练习曲目要遵循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在不断强化中进入相关的新曲目的学习和拓展,由已有认知自然过渡,进行有序学习。

方法要素:借鉴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首调唱名法、节奏读法、字母谱读写法、柯尔文手势、固定音名唱法等内容解决读谱问题和音准问题。

在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科的逻辑性、系统性,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从简单开始,然后向复杂前进”,通过精心的设计、反复的训练,巩固音准,加深音乐记忆。③

训练注意事项:

a.认识到读谱训练的重要性,学生具备一定的读谱能力,更有利于他们参与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活动,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

b.注重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唱会歌”固然重要,但举一反三,让学生拥有日后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达到“会唱歌”更为重要;

c.学唱新作品,必须要通过反复的演唱实践。如果只是一遍遍地机械重复没有任何意义,教师要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如,手势带唱、默唱、接唱、背唱、卡农唱、三度和声唱以及加入固定节奏唱等,不断丰富作品,获得教学实效;

d.要精心选择、整合训练素材,最好能够加入民歌元素,潜移默化地培养民族自豪感。

4.“同曲异构排练法”加强教法研究

目标导向:借鉴“同课异构”理论,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分享经验和成果,引发思想的碰撞,实现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方法要素:

a.按照教师的不同专业特长与个人能力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不同理解,排练出风格不同的个性化作品;

b.亲身参与演唱实践,在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中转换。对于学生,更注重演唱的完整性、艺术性、趣味性、实效性,更多偏重于怎么做;对于教师,演唱则并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讲清楚演唱方法、手段,更偏重于为什么这么做;

c.由不同教师承担不同的教学内容,解决气息问题、音准问题、作品情感深化处理等内容,以形成最佳排练方案。

训练注意事项:

a.明确训练目的。同一首作品的训练可以针对不同学情设计分层教学内容,也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展示歌曲不同的风格特点,或者是解决某一环节的训练难题;

b.注意边实践学习、边总结提升,更要注意实践后的评议反思和方案修正。(未完待续)

注 释

① 王小明《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合唱与指挥技能》,《新课程(教研版)》 2011年第9期。

② 李磊《基于实践视角的合唱教学策略初探》,《中国音乐教育》2017年第8期。

③ 同注②。

猜你喜欢
培训音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音乐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