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戒烟行为的影响

2018-10-30 07:47董燕芳吴秋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家庭式戒烟出院

董燕芳 陈 春 吴秋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福州35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相关于诸多因素,如高血压、肥胖、酗酒、吸烟等,尤其是吸烟,属于该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会明显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期间,应让患者全面的了解到吸烟的影响,进而积极的戒烟,促进以预后改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下,教育的随机性比较强,且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导致无法获得理想的教育成果,患者戒烟行为比较差。近几年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家庭式健康教育后,可明显改善教育效果,增加戒烟行为。本院即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庭式健康教育,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8年3月,共有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本院接受诊治,男52例,女34例;年龄 48~84 岁,平均(58.9±4.6)岁;均有吸烟史,吸烟时间 2~38 年,平均(12.6±3.7)年;吸烟数量 11~35支/d,平均(20.8±4.5)支/d。纳入及排除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知情同意,排除不吸烟或吸烟但不符合吸烟定义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纳入43例患者,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健康教育常规开展,由护理人员以口头讲解方式进行,主要根据患者询问确定讲解内容。观察组实施家庭式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2]。

1.2.1 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主要以面对面交流方式进行,并适当辅助应用播放视频、健康讲座等;第1次面对面交流在入院第1~2d进行,第2次面对面交流在入院第3~5d进行,第3次面对面交流在入院7d左右进行。患者出院后,以电话随访方式继续实施健康教育,共3个月,第1个月每周1次,第2、3个月每2周1次,每次10min。

1.2.2 健康教育内容 (1)第1次面对面交流:以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为主,对患者基本状况作出了解,特别是吸烟情况,如烟龄、每天吸烟量等,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及时的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此阶段中,多数患者认为吸烟并不会较大的影响自身疾病,戒烟意愿及要求较低,护理人员应着重的讲解吸烟与疾病的关系,让患者准确的了解到吸烟的不利影响,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认知,从而配合护理人员,积极戒烟。(2)第2次面对面交流:对吸烟存在的不利影响作出进一步强调,如会加重疾病,并讲解吸烟对健康方面的危害,如增加恶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持续增加患者认知的同时,促进患者戒烟信心不断增强,大力宣传戒烟之后的各种好处,将科学戒烟方法讲解给患者,提升患者戒烟依从性,并将其他患者戒烟的成功经验介绍给患者,激发患者戒烟动机。(3)第3次面对面交流:询问患者戒烟情况,如吸烟量是否减少、应对烟瘾的方法等,对于已经减少吸烟量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肯定和激励,并适当的鼓励,同时,还可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及支持,让患者逐渐的形成长时间坚持的意识。(4)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每次电话随访时,都要对戒烟进展作出询问、了解,有效的解决患者遇到的各种难题、困难,对于取得初步成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联合家属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励,让戒烟逐渐的成为患者的自觉行动,最终成功戒烟。

1.3 观察指标

统计吸烟数量,时间点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观察戒烟效果,包含成功戒烟、不完全戒烟、未戒烟;末次随访时,调查患者是否明确了解吸烟的危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吸烟数量比较

两组入院时吸烟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吸烟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戒烟效果比较

观察组戒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明确了解吸烟危害性比较

经调查,观察组有41例明确了解吸烟危害性,占95.3%;对照组有17例明确了解吸烟危害性,占39.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吸烟数量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吸烟数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观察组(n=4 3)对照组(n=4 3)入院时(支/d)2 0.3±4.1 2 1.3±4.9出院时(支/d)1 1.8±3.5*1 6.6±4.3出院3个月(支/d)5.7±1.3*1 4.4±3.7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戒烟效果比较[n(%)]

3 讨论

尽管正在迅速的发展现代医学,但仍然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且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依然超过50%。已有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等疾病因素、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3]。因此,临床防治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要积极的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不良行为习惯改变,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现代医学模式下,临床治疗各疾病时,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其宗旨为以患者为中心,并与各方面的诊治活动相结合,以沟通、交流、协调的方式增加患者认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如患者存在吸烟史,炎性反应会被激活,加重病情,而实施有效的戒烟后,患者预后可得到明显的改善[4]。由此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十分有必要开展戒烟干预,而健康教育则是有效的干预手段。不过,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下,护理人员并未系统的开展戒烟教育,仅仅是在宣传疾病知识时一带而过,导致无法获得预期的戒烟效果。同时,传统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后的干预行更差,使患者出院后容易出现戒烟效果反复的现象。家庭式健康教育将住院教育有机的结合出院教育,住院期间,针对患者不同阶段认知戒烟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戒烟的重要性,并逐步的形成自觉戒烟行为,促进戒烟效果的升高;另外,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继续以电话的方式定期开展随访,每次随访都着重的巩固戒烟效果,最终帮助患者成功的戒烟[5]。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家庭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显著减少了每天的吸烟量,提高整体的戒烟效果,并使更多的患者进一步了解吸烟的危害性,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家庭式护理干预后,有助于患者正确的认识吸烟对疾病康复及自身健康的危害性,进而树立积极戒烟的意识,并能主动的践行戒烟行为,显著的减少吸烟量,避免吸烟影响疾病康复,提高疾病康复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家庭式戒烟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戒烟文
城市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建议
“一校两区”格局下的大学生“家庭式”管理机制探究
戒烟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Good Ange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