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舒扬
[摘 要] 高校 “一校多区” 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2015年,我校正式开启“一校两区”的办学模式,虽然对开拓教育发展空间,增强高校的竞争优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两个校区同时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两区办学资源分散、重复建设过多、校风传承脱节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以做好“一校两区”学生管理为主要目标,本文提出了“家庭式”管理机制的解决模式,并以此为方法论原则,力图探索出一系列系统化、模式化、效能化的解决问题手段。
[关键词] 一校两区;学生管理;“家庭式”;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2-0052-02
2015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启了“一校两区”的办学模式,在“一校两区”的运行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有关两区学生协同管理、教学设施协同完善以及校园文化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由于“一校两区”办学模式的作为一个新事物仍处在不断探索、完善的阶段,另一方面也与我们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之过急、过快的现象有着密切关系。以“一校两区”学生协同管理为目标,本文通过对两个校区师生的调查得出一系列相关数据并对此加以分析和总结,实现把已经出现的问题更加详细化以及把潜在的问题更加清晰化。从而提出了“家庭式”管理模式,并以此为方法论原则,力图探索出一系列系统化、模式化、效能化的解决问题手段。
一 “一校多区”办学的原因分析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随着生源数量的猛增,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随之扩建,尤其是校园,出现高校一校多区的办学情况。这个办学模式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一是国家政策调整。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政府职能地转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针为指导,以调整、合并为主要途径,迈出了重大的改革步伐,一校多区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正如有的学者指出:“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实施扩招政策,各大高校生源不断增加。随着生源数量的猛增,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随之扩建,尤其是校园,出现高校一校多区的办学情况。”
二是办学现实考虑。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喷井式发展,但是很多高校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建校初期都是选择城区位置,或者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成为新的城市商业中心。这样高校空间规模扩张的迫切需求与城区有限土地之间就产生了更深刻的矛盾。如果高校选择在市区内选址建设,不仅地价昂贵,经济上难以承受,而且面临土地存量极为有限的问题,要想再扩张实属困难,也势必会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城区喧闹的商业氛围,对师生治学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郊区办学,不仅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静的治学环境,而且能够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规模和集群效应。鉴于此,许多高校纷纷选择在城郊征建新区,大学城、高教产业园等以教育为核心产业的高教园区逐渐发展成为国城市建设的非常重要一环,一校两区的办学模式被中国大多数高校运用。
二 我校“一校两区”的现状以及学生管理的问题
目前我校拥有滨文校区与富春校区两大校区。在校区资源配置过程中,将药学院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整体搬迁至富春校区,同时将全校大一新生都按置在富春校区,而其他学院则继续在滨文校区办学。目前我校在两校区之间安排有10辆大巴作为校区穿梭车,以便于两校区教学资源的综合运作。同时在两校区的教学资源分配中,我校将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和大型学生活动放在滨江老校区进行。因此,两个校区同时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两区办学资源分散、校风传承脱节问题。
由于在校区分布时将大一新生与其他年级进行了分校区管理,这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学生活动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即在两校区的具体运行过程当中,由于大部分学院以及高年级的同学都还留在滨文校区,学校将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学生活动资源集中在了滨文校区,富春校区的同学们参加学院活动都必须赶到滨文校区,这对具体学生活动开展中会有一定的阻碍。同时在学生的活动组织过程中同样会遇到跨年级活动难以组织的情况出现,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开展学生活动为例,口腔医学院开展学生活动由于举办场地大多在滨文校区,大一参加活动的同学需要从富春校区坐车到滨文校区,两校区之间由于没有公共交通,虽然有学校安排校区穿梭车来运送学生,但穿梭车运载能力的限制,导致在组织跨年级活动中很难将所有需要参加活动的同学带到滨文校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一同学对学院组织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同时由于一校两区的办学运行模式,我校大一新生在与高年级同学互动过程会产生一定的阻碍,这也给学生组织的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两校区距离较远这一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级与低年级同学之间的有效沟通,这也导致了学院各个学生组织在换届时,高年级同学很难给予低年级同学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不利于学院内部学生组织的新老交替工作。正如有的学者提出:“一方面,新校区为了展示自己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片面强调创新和特色。开拓新的项目,制定新的制度,打造新的品牌,片面追求效果,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有校园文化中精神内涵的传承。另一方面,各校区之间距离遥远,交通相对不便利,各校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限,原有的校园文化的价值理念、管理制度、运作机制和活动平台等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育人效应,这种对原有校园文化的断层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精神的分裂,成员认同度的降低。”
三 “家庭式”管理模式:对“一校两区”办学问题的思考
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学院为例。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在2015年6月首创了“家庭式”管理机制,以“萌牙之家”学生组织作为管理体系载体,以高年级同学带领低年级同学作为主要方式,用一种学长学姐负责制作为具体运行手段进行有效开展。具体来说:
1 创建“萌芽之家”家庭式管理体制
在2015年9月新生开学之际,“家庭式”管理机制在“萌芽之家”体系支撑下开始初现成效。首先,由于我校全部新生在富春校区,而我院所有高年级的同学都在滨文校区,这让新生迎新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为了让新生在最短时间消除由身份转变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在他们入学前,学院精选出的由学生干部组成的“小家长”团队与未入学的新生们取了联系,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就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他们进行交流,并传达了学院对他们到来的欢迎。这一做法让那些新来的同学很快消除了紧张感和陌生感,学生们对入学情况的熟悉和主动配合让我们的迎新工作变得更为顺利。同时在“萌芽之家”学生组织的引导串联下,新生很快进入了大学生活节奏。
2 运行“萌芽之家”的“家庭式”管理体制
在两校区的各种大型学生活动以及众多学生组织换届过程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新老生由于不同校区导致沟通不畅的情况。一方面“家庭式”管理机制对“一校两区”格局下学生的活动组织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有效的配置了学生活动资源。例如2015年10月我校开展了校内运动会,由于比赛场地在滨文校区,大部分的新生需要从富春校区搭校园运输车前往滨文校区参加比赛,无论是在交通方面还是在场地的熟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萌芽之家”的“小家长”在运动会开始之前的几天就联系了自己的学弟、学妹,带他们到滨文熟悉场地环境,实地考察富春校区——滨文校区的各种交通途径,分配好各自所带的学弟、学妹的乘车方式,保证每位参加比赛的学弟、学妹都能准时到达现场,并在比赛当天做好了全程的引导和陪护工作,这让运动会开展变得更为稳定有序。另一方面在进行学生会、社团的选举时,通过“小家长”的途径能够了解该同学的长处与短板,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家长在对新生的帮扶过程中,能够在性格、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对其帮扶的学生有个大体的了解,“小家长”的表述与推荐必然有助于学生组织在后续人才上的正确选择。
3 评估“萌芽之家”的“家庭式”管理体制
据实地调查,这一机制从2015年6月实施至今,获得了大多数口腔医学院师生的好评,很好地解决了两校区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难题,强化了两学区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促进两校区资源合理配置的实现。富春校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学长、学姐们的无私帮助和定点帮扶,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各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还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家”的温暖,希望我们的“家庭式”管理机制能够更加完善,我们也会积极投入到“家庭式”管理运行中,成为他们的“小家长”,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大学的学习和生活。2016年7月,我院大一新生全体搬迁会校本部学习、生活,“家庭式”管理机制在前期的贯彻与执行,也必然会使2015级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对他们后期学习和生活、个人成长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一校两区”格局下,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以特有的“家庭式”学生管理机制对学生事务工作进行有效推进。由于“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对学生活动与学生工作开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而口腔医学院的“家庭式”管理机制则对“一校两区”办学方式中所产生的问题有着有效地改进作用。同样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学生工作为例,由于“一校两区”的整体办学格局导致学院资源分配不均,学生活动组织难度大等问题,而在口腔医学院在使用“家庭式”管理机制之后有效解决了一部分先有问题。但同时“家庭式”管理机制仍是一个才运行不到两年的管理机制,其中仍然有着许多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而这也需要我们在未来的运行过程之中不断地去积累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何晓磊.高校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教育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5(05).
[2]吴春丽.一校多区格局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