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唤醒贫困中学生的内力

2018-10-27 15:35岑柱才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唤醒精气神内力

岑柱才

摘要:改变贫穷面貌的内生动力,是要唤醒孩子的爱心,唤醒孩子做人的良知,唤醒孩子的学习动力,唤醒孩子生命感、价值感,即唤醒孩子生命内力,斩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唤醒贫困生的精气神。

关键词:唤醒;贫困中学生;内力;精气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5-0032-01

要让贫困群眾能够稳定脱贫,保证脱贫质量,减少返贫数量。狠抓在校贫困生的精气神,改变贫穷面貌的内生动力,唤醒其生命内力势在必行。

所谓“内力”,我的理解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也就是从生存欲望中逐步分化产生出来“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和专注力”等良性的心理特质,是生命中自带的、内在的、遗传的。

要唤醒内力,唤醒“心”的力量,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我现再能做什么 ?将来要做什么?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用国家社会的爱心来唤醒孩子的爱心,唤醒孩子做人的良知,唤醒孩子的学习动力,唤醒生命内力。

唤醒生命内力,生命内力,既然称之为“生命”,它就真的如同一个生命一样,需要得到最大的发现和尊重,需要得到良好的食品、营养和成长。

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贫困生,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教育的艺术是发现的艺术,是唤醒的艺术,是欣赏的艺术,与训斥和改造无缘。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要多与这些学生沟通交流多谈心,多沟通才能发现孩子的心在哪儿,才能为孩子及时准确地输入心所需要的食粮?

唤醒他们的人格。“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核心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48页)唤醒是人与人的对话,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一个高明的教育者教育智慧的体现,我们需要这样的“唤醒”教育,尤其是唤醒学生做人的良知。良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底线,没有了它,人就会成为社会上的危险品。唤醒学生做人的良知,良知是人的道德底线;没有了它,你就成了次品、废品,甚至危险品。良知埋藏在心里,如不挖掘,便会泯灭。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古人因“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因此作为一名受国家资助的学生,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会和学校,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我爱别人,别人爱我,才是大爱”做好自己,关爱别人。“感恩”不一定要感恩社会给予的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并欣赏的道德情操。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的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某种善良的东西,只要有火星就能燃烧。那么作为教育者就要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提供一块纯真、善良、友爱的沃土。不是凭教条灌输,而是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力量,引导学生做出善行善举,从而使学生道德的善根自由自在地生长。苏霍姆林斯基又说:“粗鲁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低级本能。”现实教育中,如果一个学生在生活学习道路上遇到了教育者的冷酷无情、蛮不讲理,那么会使学生向善的心灵变得粗暴,会使学生变得冷酷和残忍。这正好表明教育艺术的重要规律:以人格才能唤醒人格,以高尚才能唤醒高尚。教育者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大声唤醒学生内心“良知的声音”,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侵略者,让学生生出几层精神的坚甲。教师要让学生在学校就守住心灵的安宁、人性的美丽,从而奠定做人的根基。

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上、乐善的天性,并且蕴藏着巨大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多种原因,这些上进心、积极性、创造性,这些情感和智慧潜能往往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人们沉睡的主体意识,很多时候,多说一句关爱的话,多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多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手势,都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出来,让它成为孩子们的“点金石”。 教育不仅是一种“告诉”,它是一种唤醒,一种期待,一种热望。教育需要唤醒!

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家庭困难学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唤醒是师爱的灌注,师爱,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流注:似春雨之润物,潜移默化;似阳光之播撤,均匀流布。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田因得不到它的滋润、沐浴而干涸、黯淡。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从外部的输入达到教育的目的,更是从学生内心和灵魂深处的人性化的诱导,在某种程度上是“无人的教育”,这怎么能算是真正的教育呢?教育应当是充满人性化和温情的,始终发扬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性的光辉。教育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格,唤起人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对真理的探求的好奇、热情与执著,使人懂得珍惜自己、关爱别人和呵护世界,因此,“真正的教育”或“好的教育”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彼此交融,是在触击灵魂和抚蔚心灵中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尊重、陶冶与唤醒,思维的火花、创造的灵感与智慧的亮光就是在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中自然流露的!

德国的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是孩子内力觉醒,是孩子内心的觉醒。唤醒孩子生命内力,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关键是激发贫困农户及其子女改变贫穷面貌的内生动力,斩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唤醒贫困生的精气神。

参考文献:

[1] 《2018年是关键年,中国的扶贫工作怎么做?》.

猜你喜欢
唤醒精气神内力
焕发出劳动奋进的精气神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逆作法孔口边梁内力计算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引领作风新常态 提振干部精气神
凝聚老区人民的“精气神”
“内力作用的‘足迹’”微课教学设计和实践反思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