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婧远 伊再提古丽·麦麦提图尔荪 于小琦
Seguino(2007)研究指出,当工资很高时,高工资成本会挤压创新投入或使企业破产,此时高工资制抑制生产率提高。Acemoglu(2009)认为劳动力短缺推动工资上涨,而工资上涨促使企业加快技术研发以资本替代劳动,或采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舒尔茨提出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高工资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成本,减少企业其他方面的投入和支出,因此,企业会通过加大对员工的指导培训来提高上产率,赚回资本,达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需要以更高的科学发展与技术水平来提高生产率。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率引进高能人士,这就需要高工资制度。因此,工资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经济不断增长,随之相应人们工资也呈现增涨趋势。下面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工资总额来反映工资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传统经济时期,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占全国职工工资总额比重较大,所以以所有制单位工资总额来代替全国工资总额。总体来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工资总额也呈现增长趋势。即经济增长与工资总额呈正相关。在图表一,1961年国内生产总值一下挺高,不是平稳增长,再看图表二,工资总额在1961年也明显高,是传统经济时期最高工资。图表一与图表二结合看,就算是特殊现象(国内生产总值一下高了,工资总额明显很高),二者也保持正相关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额一直平稳增长,工资总额也呈逐渐提高。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工资总额比起传统经济时期工资总额明显高。
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在增长,工资总额也成增长趋势,即我国经济增长与工资总额趋势相同,呈正相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二者相关性更明显。
以上图反映,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即工资总额比上国内生产总值的值逐渐变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一直迅速上升趋势,而工资总额缓慢增长,我国经济迅速增长,而工人工资很低,工资水平相对于经济增长没有增长,工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越快,这个比重越小。
据范长煜先生所述:现有研究表明,尽管与较高的生产力相关,参与全球供应链似乎并没有明显影响工人的工资和技能溢价。有些企业的工资低于了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使得无法满足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虽然一些企业在公司准则中写入了工资要求,可是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过低的工资大大降低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得它们要过度加班。一份有关中国和泰国生产足球用品的供应链工厂工作时间的研究发现,该工厂48%的工人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这份研究还发现该工厂25%的工人从未享受过至少一天的休息时间。从性别角度看,很多公司的女性员工收入最低,妇女通常没有病假或产假。
根据马斯洛(Maslow)的需求理论可知:人的需要都有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领导过度挤压员工的热情,让员工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机会越来越少,进而就会产生疲倦、懈怠。弗鲁姆曾有过这样一个需求理论的研究结果:绩效⋆期望值⋆关联度=激励力。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当绩效、期望值和关联度这三个值都高的时候,才能对员工产生激励;反之,如果有其中任何一个值低,都会对员工的激励力产生负影响。
超时加班与低工资使得工作者对工作的兴趣与热情大大降低,这也就直接降低了工作效率。老板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不满意,就会强烈要求员工去更多地加班,这也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在一些私企,比如规模较小的事务所尤为严重。老板不按照劳动法所规定的加班费付给员工,引发员工的不满,过度的压迫使得部分员工不得不撂挑子走人。这样的现象的存在也极为普遍。
因此,为了使我国经济更好发展,使经济发展水平与工资水平协调,我国各企事业单位应该相应增长员工工资。
应了解员工不同的需要,引导他们的合理需要,尽量向员工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回报。
在聘请员工时选择有能力完成工作的人;对不同能力的员工分配合适的工作或设立不同的考核标准;在员工工作前,向员工提供适当的训练,提高其能力;在员工工作时,向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帮助完成任务。
上司应尽量做到完善绩效评估和薪酬制度(做得好的和做得差的有明确的区分),增强工作绩效和所得报酬之间的关联度,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