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辉
摘 要:2017年11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为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并以此为纲,以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各方面的伟大成就为案例,有效组织课堂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政治教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 高中思想政治 思维品质
高中政治课,特别是哲学与文化部分,理论性较强,且教材偏重于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很难自主完成对原著的阅读和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再者,高中学生,已经进入抽象思维阶段,有要求也有能力学习哲学基本理论,这就使教与学形成了一个矛盾:学生对哲学基本理论学习的需要同教师不能充分地、高效地教授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政治教学变得再敏锐一些、系统一些、个性化一些,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思维变得再敏捷一些、可组织一些、独特一些。
一、提高教师对时政的敏锐性,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学习“十九大精神”,可以从“一份执政成绩单,一个新时代的思想方略,一张目标实施路线图,一个初心永不忘,一张蓝图干到底,一面旗帜高高举”[1]进行全面领会和把握,“十九大精神”为教师的教学组织和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政治教师,及时、准确地理解时政信息,并高效组织、融入课堂,可有效改变课堂缺乏活力、教学内容空洞等问题。例如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为对立统一规律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课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高中政治课重难点,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经济基础、社会文化背景,结合“五位一体”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高屋建瓴地學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把握主要矛盾中“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意旨所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用最新的理论成果丰富课堂,是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依托。
二、提高教师教学的系统性,提升学生思维的可组织性
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又系统给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笔者认为,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的系统性,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可组织性,是提升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一般情况下,高中学生的思维形态是不好组织的,学生们在理解力、学习力、认知力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教学过程不好组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识记,不重视对知识的理解,更不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教师能够监管学生把知识记住,考试会写,得高分就算完成了任务。《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要求改进教学方式,以达到“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3],哲学与文化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处于尤其重要的地位,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系统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学习力和理解力,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体悟、去形成自己可组织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里,以“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政治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这样完整的系统性思维,来有效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哲学与文化的教学过程中,三大部分的前后衔接,知识点之间的合理布局,授课过程的有序展开,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品质,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可组织的思维形态,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提升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处于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位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尊重教师的个性化成长。没有个性化的教师,是不可能培育个性化的学生,只有一大批拥有个性化思维、进行有品质的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独特思维能力的学生。“十九大精神”凸显的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精神,是推进教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精神指引。
哲学与文化教材中列举了人类历史上无数具有独特思维的哲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创造的智慧和精神财富。挖掘哲学家思维的独特性,无疑是培育学生独特思维的重要路径。例如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四个自信”等理论成果,就是根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的伟大创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学习“十九大精神”,贵在学习基于社会现实的创新精神。
如何创新,每一位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例如以“人的正确思维是从哪里来的”为议题,探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中国发展就是最好的材料,引导学生收集一手资料,由学生进行分析、整合,然后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最新的理论成果,集体分享、总结,进而让学生能够从更高的视野上理解“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重要议题。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4]。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可组织性,独特性的同时,即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英杰,吴春莺:《光明日报》2018年04月18日06版
[2]《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
[4]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