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游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现行的网络游戏可分为角色扮演类、动作类、休闲类、经营策略类,文章主要以当下舆论最火热的竞技类游戏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游戏与教育相联结的可行性,探究如何引导中小学生绿色、健康上网。
关键词:中小学生;网络游戏;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2-00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2.04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不同学历段用户的网络游戏使用率进行分析发现,中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最高,达到70%,高于网民总体水平13.1个百分点[1]。网游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并且呈现出低龄化、无性别差异化。新兴的网游都有一个共性:节奏快、时间短,对手机设备的苛求度不高,从而吸引了许多中小学生玩家。有关电子竞技调查数据显示,年龄在10岁到35岁的中国游戏玩家中,女性玩家占比达到1/4,其中就包括中小学生[2]。
一、当前网络游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网游自身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网络文化娱乐在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以具有架空世界观的小说、漫画、动画、游戏作为主要载体的“二次元”网络文化在过去几年通过各类互联网娱乐应用在中小学生中快速渗透[1]。网络游戏与现实存在的情感反差,促使中小学生陷入沉迷。
(二)家庭教育中产生的问题
有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电视,导致孩子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有的家长对网游有抵触情绪,所以教育方式往往简单粗暴,致使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升级;有些家长自身就是重度手机使用者,难以起到以身作则的效果。此外,中小学生想获取父母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基本信息并不是难事。由此,产生了许多关于网游的社会问题和社会舆论。
(三)学校教育中产生的问题
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都是以考分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录取条件,学校、教师迫于升学压力,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对学生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关注甚少,导致学生在情感上难以和教师产生共鸣[3]。教师对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方面的引导欠缺,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游,导致作息时间不规律,上课无精打采,更严重者会产生厌学、逃课等消极情绪。
二、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
网络游戏会对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张文兰教授认为游戏具有激发学习动力、促进认知发展、培养社交技能、调节内心情感的作用[4]。在游戏中,玩家要想在游戏中存活,必须与队友默契协作,懂一些战术策略,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出精确地判断。通过游戏培养了学习者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协作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习者的耐心、智商及情商。
抓住教育的时机,把网络游戏的细枝末节与学习知识相联结。所有游戏的设计都建立在游戏策划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观念上,它是多个游戏设计师思维碰撞的产物,所以网游能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并能学以致用于生活实践,富有趣味性、创新性和体验性[4]。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借《绝地求生 全军出击》阐述了自己对于网游的看法:一些军事知识很枯燥,如果放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枯燥无味,但通过游戏模拟战场,进行红蓝对抗,能够很好地把军事理论与作战实践结合起来[5]。
三、中小学生绿色、健康上网的策略
(一)从教育的角度出发
一款网络游戏在流向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游戏方和学校、家庭各方负起责任。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者都应做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面对已有的教育经验,应该取其精华,对待新兴的网游,应该纳其锦绣,让游戏成为一种教育契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1.教育者应该辩证地看待网络游戏,尝试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除了教授各科知识技能以外,也要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相互依赖的亲子关系,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会主动跟家长沟通。其次,许多教育者根本就不懂网络游戏,或者整日忙于工作、照顾家庭,无暇玩游戏,导致与学习者无法相互理解与沟通。教育者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无须完全懂游戏、会玩游戏,查阅游戏说明、游戏攻略,或者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听游戏解说,就能对一款游戏有大致的了解。
2.,发现游戏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内容时,教育者应该普及、拓展延伸,让学习者玩有所获。例如,一些网络游戏里面都有“举报”功能,如果在游戏遇到玩家辱骂、刷屏、发布虚假信息等行为时,游戏玩家可以及时通过一键举报平台进行举报,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处理。近几年,校园欺凌的现象频现,许多受害者因为遭到施害者的恐吓威胁而忍气吞声,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起身反抗过度造成命案。教育者可以以游戏的“举报”为例,给学习者培养一种自我防护意识,当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就应该去寻求教师、家长、警察的帮助。
3.中小学生自我认知还不完善,教育者应该培养学生一种置身于游戏,而又高于游戏的意识,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思想的游戏人。许多游戏自身就有许多漏洞,且对于游戏的想法和态度也因人而异,教育者应该鼓励学习者通过多种途径与其他玩家探讨心得体会,揣测游戏策划者的设计意图,尝试与游戏策划者进行对话。
(二)营造绿色网游环境,还需监管部门严格监管
1.监管部门应提升家长的认知能力和网络监管能力,促使网游的环境绿色、健康。监管部推出“成长守护平台”,给家长提供了监护孩子游戏行为的平台,但对于很多未成年网络游戏用户的家长而言,互联网操作能力并不高。任何网络游戏监管系统的设计,都应该以方便运营商以及用户为基础。在监管系统的设计上,应该操作简单化、信息清晰明化。对于监管系统的操作方法,除了文字说明外,还可以设置动态的操作流程小视频,再加上清晰的讲解,更能让家长一目了然。
2.不断进行监管系统优化升级,解决技术遭破解、用户冒名登录等问题。登录游戏账户的用户与实际操作用户相匹配,确保用户注册信息的准确性,确保监管系统的有效性。2017年底,支付宝推出的“扫码领红包”的活动吸引了许多用户。值得借鉴的是支付宝规定:同一用户在红包活动期间每天最多有一次领取机会;同一支付宝账号、手机号、身份证、手机终端,符合以上任一条件均视为同一用户。如果把这项设置应用到网游监控上,监控部门检索到玩家以及其移动客户端,那么用户冒名登录的问题就会缩减。
(三)游戏策划者应该履行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1.盈利是一方面,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游戏环境也是每一位游戏策划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游戏的设计应该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游戏内容以積极、阳光、健康为主,禁止出现消极、暴力倾向的元素。
2.要善于听取和接纳各方的意见。一般来说,玩家与玩家的交流颇多,而玩家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中小学生,家长是他们的法律监护人,所以游戏策划者与家长的沟通也是必要的。家长当中也不乏资深玩家,多听取一些家长的心声,能促进网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3.把网络游戏与学习软件有效地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术业有专攻”是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玩有所获是目的。游戏策划者可以把一些游戏元素应用到学习软件中去,例如让学习者对学习软件中的主体——“我”进行人物设定,自主选择网游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学习者在此学习软件下查阅资料、进行专项学习、请教名师、学习互动等操作获得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游戏软件中进行积分兑换道具、皮肤等多项选择,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学习资料,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真正做到把网络游戏与教育相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