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忠 王玉华
【摘 要】 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在不断出现错误和修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把握恰当的教育时机,通过实施适当的惩戒,使学生正确的认识错误,并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才是一种积极的干预方式。
【关键词】 小学教育;惩戒;策略
一、惩戒方式存在的误区
(一)改变在观念上对惩戒方式的错误认知
有些教师把体罚和惩罚划等号,甚至认为不打不成人。一旦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秉持这种观点,对学生进行失当的惩罚甚至各种各样的体罚,便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不但不利于学生知错改错,反而会形成逆反心理,对抗老师的教育,而惩戒的教育优势也就无从谈起了。
教师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把犯錯误的学生看作是不懂事的孩子,甚至认为孩子是有意而为之,而要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由于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的自然反应。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客观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避免因为惩罚不当造成和家长的矛盾
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真正把教育看作神圣的行为,真正从心底对学生充满爱,并且在爱的名义下实行惩戒,这时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才是学生愿意接受的,也是家长能够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能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提供教育效果。
二、惩戒方式在小学教育中的使用策略
正确的惩戒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改掉一些不良的行为、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小学生正处于心智、行为逐渐完善的时期,很多学生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自我控制力方面都还没有形成正确判断和把握,因此,在小学教育中,适当的惩戒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痛感中重新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对自己、对别人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纠正自己的偏差,使自己走上正确的轨道。
(一)惩戒要不失时机
教师要把握好使用惩戒方式的一些原则,理性地使用的惩戒方式,要不失时机,在学生情绪平静以后,思想出现转机的时候,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明确告诉他(她)犯了错误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接受相应的惩罚。然后,在学生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程度和性质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如对于打架行为,如果出现皮肉损伤,除了要向对方赔礼道歉,还要赔偿医药费用;对于损坏公物的现象,一定要照价赔偿。另外,在学生认识到错误,已经改正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表扬、鼓励,使学生明白,基于终身发展考虑,小惩是为了大戒,是对自己的必要鞭策。这样的惩戒才是恰当的,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惩戒要机动灵活
所谓灵活机动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如对于那些一向表现很好,偶尔出现错误或无意之间犯错的学生,要点到为止,只要起到提醒的效果即可;而对于个别“顽固分子”则要在惩罚的力度上予以“适当照顾”,使之切实感受到错误的危害;对于一些家境出现状况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教师要通过家访等途径,仔细了解孩子出现错误的客观原因,在生活上、精神上予以更多的关怀,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融入集体,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郑立平,张乐华. 教师必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 罗东方. 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惩戒[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