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富娟 吴良姿
1.浙江省庆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323800);2.浙江省庆元县中医院
子宫内膜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之一,是导致育龄期女性受孕率降低的重要诱因,且妊娠期并发子宫内膜炎易造成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药物是目前临床针对子宫内膜炎的主要治疗方式[1-2]。本文对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炎患者采用甲孕酮联合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明确知晓本研究内容及目的,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方案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第八版中子宫内膜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盆腔区域疼痛,白带及月经量增多,痛经,子宫内膜苍白、肿胀,镜下可见内膜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②首次确诊,前期未接受过抗炎抗感染相关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生殖道病变;②妊娠期;③肝肾功能不全;④血液系统疾病;⑤对甲孕酮和抗生素类药物过敏;⑥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
①对照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0.5g(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5g/支),溶于50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予以注射用甲硝唑25mg(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25mg/支),溶于50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2周(经期停药),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②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月经干净后的第2d开始增加醋酸甲羟孕酮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2mg/片)口服,1片/次,1次/d,疗程为3周(经期停药),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
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乳房肿胀和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治疗后盆腔区域疼痛、白带增多等子宫内膜炎症状消失时间。评价子宫内膜炎疗效:①显效,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完全恢复正常,盆腔区域疼痛、白带增多、痛经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月经周期恢复正常;②有效,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向正常参考值范围明显转变,盆腔区域疼痛、白带增多、痛经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甚至偏离正常参考值趋势加剧,临床症状未见缓解甚至有所加重,月经周期紊乱。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于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1次,统计患者12个内子宫内膜炎复发情况。
应用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盆腔区域疼痛、白带增多消失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等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纳入研究对象180例,每组各90例。观察组年龄(38.5±4.0)岁,病程(4.9±1.6)个月,体质量指数(22.9±2.6)kg/m2;对照组年龄为(39.2±4.3)岁,病程(5.0±1.5)个月,体质量指数(23.1±2.8)kg/m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盆腔区域疼痛(9.3±3.9d)和白带增多症状消失时间(13.9±3.5d)均短于对照组(15.1±4.3d、20.7±4.1d)(t=2.952、3.364,P=0.011、0.000)。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子宫内膜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子宫内膜炎疗效比较[例(%)]
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子宫内膜炎复发病例观察组出现3例,对照组出现4例;观察组子宫内膜炎复发率(3.5%,3/86)与对照组(5.1%,4/78)未见差异(χ2=0.269,P=0.604>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头晕嗜睡3例、恶心3例、腹胀腹痛2例,对照组出现恶心4例、腹胀腹痛2例。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8.9%,8/90)与对照组(6.7%,6/90)无差异(χ2=0.310,P=0.578>0.0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以痛经、白细胞计数上升、白带量增多子、和盆腔区域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通常由于分娩后胎盘组织的少量残留而引起的子宫生理结构未能及时恢复,造成病原微生物入侵,形成子宫内膜炎[3];同时,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宫腔病变亦会对子宫内膜结构形成破坏,进而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几率;并且个人卫生不佳也是增加女性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几率,诱发子宫内膜炎的重要诱因[4-6]。
抗炎抗感染的药物干预治疗是目前妇科临床针对子宫内膜炎的有效治疗途径。甲硝唑具有抑制厌氧性阴道病原微生物疗效,对阴道滴虫亦有很好的杀灭清除效果,在子宫内膜炎治疗中应用广泛[7-8]。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由于滴虫、阴道厌氧菌、乳酸杆菌和阴道球菌均是诱发子宫内膜炎的重要病原微生物,故甲硝唑和头孢曲松钠均常被应用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9-10]。然而,由于子宫内膜生理结构特点的限制,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较弱,往往限制了单纯抗生素对子宫内膜炎的疗效[11]。甲羟孕酮作为一种孕激素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子宫内膜分泌,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更新,增加子宫内膜表层细胞剥离脱落,达到加速病原微生物和感染组织清除,促进子宫内膜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炎相关临床症状,缩短患者康复周期[12-14]。甲羟孕酮联合二连抗生素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已有研究报道,蔡忠群[15]观察了甲羟孕酮联合二连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效果,结果显示该联合药物疗法可缩短患者下腹坠痛症状的缓解时间,降低患者血清IL-2、IL-4和IL-10等炎症因子含量,提高总体疗效水平,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本文观察了子宫内膜炎患者采用甲羟孕酮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患者盆腔区域疼痛和白带增多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应用抗生素的对照组,说明甲羟孕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可缩短子宫内膜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水平。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1年子宫内膜炎复发率均无差异,说明两种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炎复发效果相当,且联合用药治疗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甲羟孕酮联合抗生素可显著缩短子宫内膜炎患者的症状消失周期,提高总体治疗有效率,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妇科临床使用。由于本资料纳入的临床样本数量有限,且仅为本院资料观察,研究结论有一定局限性,今后有待通过多研究机构、大样本量的临床疗效观察,对联合疗法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并且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炎病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对药理学机制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