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翎 宋小梅 杨金连
【摘要】 针对如何发掘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如何借鉴国内外民间幼儿体育游戏资源进行创新研究,如何提高教师有效组织体育游戏的策略和方法的问题,根据教学活动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指南》指引下,按照“健康、安全、简便、有趣”的原则,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锻炼意志力,养成遵守纪律、顽强勇敢、公平竞争、自信大胆、团结协作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为核心,挖掘国内外优秀民间体育游戏和周围环境中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在活动组织的实践研究中探索并创编出体育游戏活动及器材使用方法,建立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资源库。
【关键词】 发掘社区与家长资源 组织策略 建立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7-190-03
0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做本真教育,树国际视野,育幸福儿童”的园本理念,本课题主要完成者在从事幼教26年的钻研过程中发现幼儿园体育游戏的开发在扩展新途径、新模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有效组织体育游戏的策略和方法单一,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采用有效的组织策略开展体育游戏把握不准确,导致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锻炼幼儿体魄的同时更加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活动内容盲目创新,难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在现阶段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重基本动作的练习,轻身体素质的培养现象,不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的指导精神。因此,构建了以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的幼儿体育游戏教学体系,以协调幼儿基本动作练习与身体素质培养的关系。
(三)活动目标不清晰、方式单一,导致幼儿参与性不高
调查中,73%的幼儿园没有明确的幼儿体育活动目标,教师普遍采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安排幼儿的体育活动,导致开展体育活动缺乏科学性。教师应遵循全面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原则,合理设计幼儿的力量、速度等素质活动内容,提高体育活动的科学性。
(四)资源不能有效运用,导致创新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
在挖掘国内外体育游戏过程中,如何合理借鉴国内外民间优秀幼儿体育游戏资源,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编,形成科学系统的课程资源包,是老师们需要解决问题的资源依据。在我园周边的环境中,场地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幼儿较少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体育锻炼。如何争取家长的理解及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各方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是幼儿教师较欠缺的方面。
二、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理论构想
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是针对教师组织体育游戏的策略和方法单一,活动目标不清晰,不能有效运用资源等问题,按照“健康、安全、简便、有趣”的原则,整合并挖掘国内外体育游戏内容的原生价值,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生成新的玩法,达到促进幼儿沟通、合作、创新能力和大胆自信克服困难的一项创新性研究。
(一)核心概念
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是围绕学龄前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生活经验为核心,强调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养成遵守纪律、顽强勇敢、公平竞争、自信大胆、团结协作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的价值观。
(二)理念與实施原则
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教学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安排时间,按年龄和幼儿体质不同设计内容。在创新的认识上,注重通过一物多玩、一技多能的组织方式锻炼幼儿沟通、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选择的根本原则是凸显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构建游戏规则,同时遵循阶段性、开放性的原则,搭建幼儿与成人沟通的桥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思维的创造力。
以幼儿发展为本,学中玩,玩中学。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是发展幼儿道德的利器。”本真教育即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开展所有体育游戏、发掘国内外体育游戏资源以及构建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知识体系的根本出发点。游戏是幼儿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幼儿为主体,采用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法、学法,达到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围绕以上问题,我们遵循《指南》精神、立足“本真”之理念,追求实效,以课题研究引领,聘请专家指导,吸引家园共育,整合国内外课程资源,广泛、深入且持续地整合课程资源,经过多轮开发与多地实施,经历了由园本课程起步到省级地方课程提升,进而辐射引领全国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开发的发展历程。
(一)解决问题的过程
1.准备阶段:提出问题,组建团队、制定方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完善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机制。
3.总结经验阶段:总结经验,召开总结会议,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鉴定。
4.成果推广和检验阶段:面向同行进行成果推介会,根据实证效果修正各项工作。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准备探索阶段
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区幼儿园中73%的幼儿园没有明确的幼儿体育活动目标,教师普遍采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安排幼儿的体育活动,导致开展体育活动缺乏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本园从解决的主要问题、方法及主要措施进行准备探索阶段的策略。
首先,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教学内容盲目创新,协调基本动作练习于身体素质培养的关系问题;幼儿体育游戏的教育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资源不能有效运用,导致创新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
其次,解决问题的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汇总整理,将幼儿体育游戏重新定位,充分挖掘体育游戏资源,编写教材。
最后,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遵循“健康、安全、简便、有趣”的原则,从材料、玩法、内容创新教学策略,提倡环保,结合幼儿的兴趣、地域、时间和动作技能的难易度进行分成教学,并设置课程表,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机制。
2.实施阶段
(1)形成阶段:构建《园本化幼儿园体育游戏课程》体系。
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锻炼意志力,养成遵守纪律、顽强勇敢、公平竞争、自信大胆、团结协作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为核心,挖掘民间、国外优秀体育游戏和周围环境中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在理解和运用中,探索出园本特色的体育活动,创编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之精品教学课程资源,形成园本特色的体育活动组织策略,从而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机制,根据指导思想,确定实施原则、制定考核制度,如活动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基础工作考核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确保活动的全面性、安全性、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自主性等方面的有效落实。
(3)进行课程内容和学习效果评价,促进教师有效组织体育游戏的策略和方法。
园本购置了一批体育器械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家长提供的多样化废旧材料,为开展体育游戏提供强大的资源后盾。老师发挥专业优势,充分利用了器材的多样性,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和实际发展情况,鼓励幼儿一起探讨一种器械,多种玩法;一项技能,多种器材的练习。开发了“一物多玩”模式。
案例(一)主题教学法:现代体能项目——颠球
以颠球为主线,以幼儿为主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结合“最近发展区”运用多种器械,创设各种玩法,灵活变通,以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
《颠球》案例分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之所以特别喜欢游戏的根本动力在于幼儿能从游戏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因此,组织和开展游戏活动时,努力创设宽松自由、自主、自选的游戏环境,能满足儿童心理方面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如《颠球》的游戏,从器材上准备弹力网、弹力垫板、彩虹伞等,从玩法上创编单人、双人、小组的合作形式进行不同的玩法。
案例(二)一物多玩模式:如《好玩的纸箱》
通过回收利用纸箱,根据游戏需要对纸箱进行改造,探索出纸箱的不同玩法。
《好玩的纸箱》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教师运用闯关游戏的情景教学法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其参与兴趣;运用
讲解法与示范法、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通过学机器人走路、钻隧道,锻炼幼儿走、钻、爬的技能,促进其技能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其次坦克前进的玩法,不仅促进了幼儿手脚协调能力,更增强了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体验到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一物多玩模式”,让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玩中探、探中学,学中练,练中玩,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4)幼儿体育游戏组织形式的创新,与“三浴”锻炼活动相交融,建设精品课程。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因幼儿阶段,从母体获得的先天免疫力已经消耗掉了,而此时后天免疫力还不完善,这个时期的孩子,抵抗力低,极易患病。将体育游戏贯穿在“三浴”活动里,利用自然因素(日光、空气、水)锻炼身体,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而加强孩子的营养与锻炼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三浴”锻炼正是这种增强体质的最佳锻炼措施之一。
本园三浴锻炼是建立在幼儿园体育游戏基础之上的活动组织模式,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通过穿脱整理衣服和鞋袜、冷水淋浴达到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运动能力、耐寒抗压能力。在2017年省一级评估小组督导专家对全园幼儿进行随机抽查中发现:幼儿体能测查达标率为97%,小班的月平均出勤率为92.58%;中班为95.37%;大班高达98.72%。小班的月平均生病率为8%;中班为5.40%;大班为2.69%。
3.深化阶段
解决的问题:资源不能有效运用,导致创新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
(1)民间体育游戏和国外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机结合
民间体育游戏做到古为今用,旧法新玩,跨越国际,将国内外体育游戏相结合,取其精华,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2)在实际研究中,隔代教育现象突出,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度不高,是我们拓展体育游戏资源的一大障碍。
解决方法: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策略。首先通过家长会从理论上想家长讲解其重要性,并观摩幼儿的体育活动。其次邀请有体育专长的家长走进课题活动和组织亲子体能活动,引领家长通过体验、观察,教师的分析达成共识。最后扩展家庭亲子体育游戏,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
四、主要成果
(一)主要观点
我园通过“家园共育,资源共享”,借鉴多种理论系统的构建,为幼儿发展多元智能创造机会,达成幼儿园、社区、家庭三方共识的教育目标。构建以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根据全面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原则,按照不同年龄和素质发展要求,合理设计幼儿的力量、耐力、速度、平衡、灵敏等素质活动内容和评价标準,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科学性。
(二)實践模型与操作策略
1.聘请专家指导条件分析:分析课程理念、课程资源、目标定位、园本内涵分析。
2.小组教研:课例开发与实践、观摩活动与评价。
3.创新教学法与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主题教学法,一物多玩、中外对比、三浴相结合的模式。
4.课程评估和资源整理:从幼儿、教师、幼儿园进行评估,撰写报告,整理课程资源。
(三)课程体系
1.本项目借鉴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和国外幼儿体育游戏并进行创新研究,构建了《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程知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规划、目标、内容和评价。2.按照课程规划和目标,根据动作技能发展、社会适应性和生活习惯三个维度,我们制定了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基本结构和内容,编写《凤凰城中英文幼儿园体育游戏集锦》7册,解决了无具体体育游戏案例教材的问题。突破了“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知识体系不完整不系统的现状,对幼儿园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建设来说是一种新的突破。
(四)学术贡献
本研究形成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报告、论文和教学案例,从理论上丰富了体育游戏的内涵,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资源库,为周边幼儿园诞生了“阳光体育”课题的研究。本课题教学成果获增城区三等奖,论文:于翎、杨金连和陈泽璇撰写的论文《浅析对体育游戏园本化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的理解和认识》、杨金连撰写的《初探园长专业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论文发表于2015年增城市教育杂志上,2017年5月宋小梅撰写的论文《民办幼儿园质量监管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及实证性研究》获广州市第21届教育督导论文二等奖,2016年11月斯展颜《勤“三浴”保健康》、贺柳萍《如何有效开展班级体能特色游戏》收录广州市第十届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文集。
(五)成效和思考
本次研究中,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的指引下,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策略,从材料的利用、玩法及内容的改编与创新三大方面对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解决了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模式,效果明显,成果突出,研制优秀体育游戏课例累计近百节,多次应邀到广东省各市县讲学推广其研究成果,听课老师数千人。其中体能大循环中结合“三浴”的锻炼模式受到参观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具有良好的带动和辐射示范效果。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本次研究携手联合社区、家庭,有机结合民间和国外体育游戏实施创新教学法,符合《纲要》精神,但是,目前的研究在针对特殊幼儿,如心脏病、肾病、呼吸道疾病的方面就医学的有机支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顾荣芳著.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何成文土编.幼儿体育活动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3]许晓敏.如何提高幼儿体能训练活动的有效性[J].教学实践与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