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黑色棉花田》两个汉译本研究

2018-10-24 06:04周科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译本儿童文学原文

周科宇 方 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一、引言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因而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在翻译时,既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也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兼顾其读者身份的特殊性,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对等”的同时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尤金·奈达于1969年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提出“动态对等理论”,并将翻译定义为“在译入语中再现与源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Nida and Taber,2004:12)而后为避免误解,奈达以“功能对等理论”取代“动态对等理论”,并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65)。奈达认为,翻译即交际,因此应以译文读者为重心,满足他们的文本接受能力,达到译文读者对目的语的反应程度要基本等同于原语读者的效果。此外,奈达还强调了语义,风格和修辞上的对等。然而,因原语和译入语本身就具有语言差异,表达方式也截然不同,因此在功能对等上存在较大的灵活性。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1977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作品,米尔德瑞·泰勒所著的《黑色棉花田》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考察两位译者的译文是否做到功能对等以及是否在翻译时坚持了儿童本位原则,从而进一步论证功能对等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性。

二、儿童文学翻译

(一)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与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字(王泉根,2009:7)。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这是文学的共同规律,儿童文学也不例外。但由于读者对象不同,儿童文学语言有其独有的特点:(1)浅显易懂,简洁明了。通常使用易于被儿童理解的简单词汇和表达且句式较为简单。(2)用词规范,句子优美。儿童文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也是传递正确文化价值观的桥梁,因此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会有任何不健康的内容。同时儿童文学兼具教导儿童学习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因此优美的辞藻也是儿童学习的良好素材。(3)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儿童文学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且修辞手法的使用极为丰富。

(二)儿童文学的翻译学视角

从1990年至今,发表在中国知网上的有关儿童文学翻译的论文仅有一千余篇,其中对儿童文学作品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更为少见,仅三十余篇,其中约40%的研究是从目的论的理论框架出发,17%的研究是基于接受美学的角度,约32%的研究分别从释义理论,“双性同体”视角,儿童本位原则,评价理论,顺应论,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等角度出发,只有10%左右的研究利用功能对等理论对比分析不同译本。此外,分析的对象往往是家喻户晓的国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译本,如《爱丽丝漫游仙境》《夏洛的网》《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这些研究论证了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中的措词使用,翻译目的与译者风格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功能对等理论中强调目标语读者的重要性与儿童本位原则的核心不谋而合。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和儿童本位原则,对比分析1977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作品《黑色棉花田》的两个汉译本,并进一步验证功能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指导性作用。

三、《黑色棉花田》两汉译本对比分析

《黑色棉花田》为美国黑人作家米尔德勒·泰勒的代表作,以黑人小女孩凯西·罗根的视角,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后解放了的黑人家庭依旧饱受歧视的故事。《黑色棉花田》的两个汉译本中,吴祯祥的是最早的译本,也是20世纪儿童文学译本的代表作,陈仪萱译本则是2016年的重译版。两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各具特色,因此译本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以下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和儿童本位原则,从词汇、句法、风格、修辞等四个层面对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一)词汇对等

作为语义的最小单位,词不仅是翻译时考虑的基本因素,也是翻译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选择词的原义和引申义,以达到词汇上的功能对等。下文将《黑色棉花田》中的词汇分成生动易懂词,具体名词两类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两位译者的译法有何不同,并提出更适合目的语儿童读者阅读的译法。

1.生动易懂词翻译对比

儿童文学中常见生动易懂词,它们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故事情节。以下是两位译者对部分生动易懂词的翻译。

例1.Y′all go ahead and get dirty if y′all wanna…I BETCHA Mama′s gonna “clean” you,you keep it up,I grumbled.(Mildred,1991:2)

吴译:好!等妈妈把你打得“皮开肉绽”的时候,别怪我没有警告过你!(吴祯祥,1998:16)

陈译:再不走快点儿,你就等着妈妈狠狠地收拾你吧。(陈仪萱,2016:2)

陈的版本将“clean”译为“狠狠地收拾”更为简洁直白,便于儿童理解。吴的版本则选择四字词“皮开肉绽”来进行生动修饰,虽然表达传神,但明显过度解释且超出了儿童的认知范围,甚至容易产生对小说里的母亲有暴力倾向的误读,影响儿童的阅读兴趣。儿童文学的翻译既要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还要照顾儿童的身心健康,用词上需要斟酌考究,因此简单易懂且健康的词汇方能满足儿童有限的阅读水平和单纯好奇的内心世界。例1中,陈译的版本更为贴切,更好地坚持了儿童本位原则。

例2.“And stay inside.That lightning′s dangerous.”“B-but,Mama,”cried Christopher-John,“y’all going out there in that lightning!”(Mildred,1991:200)

吴译:“还有,留在屋子里面,闪电是不长眼睛的。”(吴祯祥,1998:308)

陈译:“还有,留在屋里,外面电闪雷鸣的,很危险。”(陈仪萱,2016:213)

陈译的版本将dangerous直译为“很危险”,达到了意义上的对等,但从原文语境来看,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很危急的场面,妈妈因为害怕孩子乱跑,所以说话很激动,试图用较为夸张的话喝住孩子。吴译的版本“闪电是不长眼睛的”更为贴进当时的语境,且相比“很危险”一词,对孩子更有威慑力。因此,例三中,吴版译文更好地达到了词汇上的功能对等。

2.具体名词翻译对比

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儿童文学中具体名词的翻译对译者而言是一大挑战。以下抽取两个具体名词的翻译做对比分析,考察它们的适切度:

例1.Although being eyeball to eyeball with Miss Crocker was nothing to look forward to…so I resolved to make the best of my rather dubious position.(Mildred,1991:14)

吴译:尽管和克洛克小姐那么接近,但我不期望会有什么好处……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利用这个风水不是很好的位置。(吴祯祥,1998:33-34)

陈译:在克洛克小姐眼皮子底下上课,我是没什么好期待的了……我决心好好利用这个不太靠谱的位置。(陈仪萱,2016:15)

此句话中,吴将“dubious position”翻译成“风水不是很好的位置”,虽然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之说,但从功能对等理论和儿童本位原则的角度来看,译文不够简洁,且“风水”这个词已然超出了儿童的认知范畴,容易造成儿童阅读时的困惑。而陈译的版本保留了“dubious”一词的原义,将其翻译成“不靠谱的”,相较吴的版本更为通俗易懂。但结合上下文来看,翻译成“不靠谱的位置”也不够恰当,儿童在阅读时依旧会对这句话产生疑惑。因此,例1中,两个版本的译文都不够好。若将“dubious position”译为“不理想的位置”,既简洁明了,又能直接表现出凯西虽不满被老师分到自己不想坐的位置,但还是无奈接受的心理状态。

例2.He turned to the Simmses. “Ain′t that right,R.W.and Melvin?”Melvin nodded,a condescending smirk on his face which was lost on T.J.(Mildred,1991:182)

吴译:他转向马文兄弟:“对不对?莱文、马文。”马文点点头,脸上现出不自然的假笑。(吴祯祥,1998:279-280)

陈译:提杰转向他们:“我说得没错吧?”马文点点头,脸上挂着虚伪的假笑。(陈仪萱,2016:195)

原句描述了白人男孩马文假惺惺地讨好黑人男孩提杰的一幕,两位译者均将“smirk”译为“假笑”,符合原文所描述的境况。但是二者对定语“condescending”的翻译有明显的轻重之别。吴将其译为“不自然的”,贬义程度较轻,而陈直接将其译为“虚伪”,贬义程度较重。此外,“condescending”本身就有“故意表示和蔼可亲”的意思,而此处,白人男孩的行为明显是有意地假装示好,因此,综合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陈译版更好地达到了词汇上的对等。

(二)句法对等

中英文属不同语系,故而在语言表达和文化层面存在较大差异,中文较之英文更为精炼。儿童处于语言认知的初级阶段,因此儿童文学的句子翻译除了准确达意外,还需要照顾儿童的理解水平,译者应尽量将英文中的复杂句和长难句拆分成短小精悍而又通俗易懂的句子。下文将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句子对等”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部分句子的时态翻译的异同,英文从句翻译的处理方式以及修辞翻译的处理方法。

1.时态翻译对比

中文一般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构成时态概念,而英语的时态变化主要靠动词的变化来表达。此外,中文时态往往隐藏在语境当中,并不明示。以下是两位译者对某个英文句子的时态处理的对比分析:

原文:As he read the letter,his jaw set tightly,and when he finished he smashed his fist so hard against the benchthat the boys and I stopped what we were doing,aware that something was terribly wrong.(Mildred,1991:175)

吴译:他读信时,下颌紧绷。还没读完整封信,他便重重地用拳头敲了板凳一下,男孩们和我都停下工作,知道一定是有不好的事发生了。(吴祯祥,1998:270)

陈译:爸爸读信时,下巴发紧,然后攥紧拳头砸了凳子一下。我和男孩们停下了工作,猜想着,有什么坏事发生了。(陈仪萱,2016:188)

两位译者的译文均未出现任何表述时间的词,只描述了动作的发生顺序,这符合中文的行文方式和表达习惯。可惜的是,两位译者在描述动作发生顺序时均存在误译现象。从“as”和“finished”两词可知原文描写的是爸爸读信时下巴紧绷,读完后气愤地将拳头砸向板凳。吴认为爸爸拳头砸板凳这一动作发生在读完信前,属误译。陈用“然后”连接爸爸下巴发紧后的动作,未突出“finished”所隐含的时间点,因而译文模糊且有歧义。此处,陈和吴的译本在时态翻译上均与原文有出入,未做到信息对等。

2.从句翻译对比

英语擅用从句来连接短句并明晰各个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可将复杂的思想表达得更清晰且有层次感。因此,对儿童文学的译者而言,如何在忠实于原文的情况下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翻译英文的从句并非易事。以下考察两位译者如何处理一个较为复杂的从句。

原文:But Christopher-John looked sourly after him as if he greatly questioned the wisdom of a plan so drastic that it could exclude lunch.(Mildred,1991:37)

吴译:克里斯跟在他后面,一脸不高兴,吃午餐对他来说可是一件大事呢。(吴祯祥,1998:71)

陈译:克里斯托弗跟在他后头,有些不高兴,好像是在想这计划得有多厉害才能让他牺牲掉一顿午饭。(陈仪萱,2016:39-40)

两位译者均对从句进行了拆分,采用短句进行翻译,因此两者的译文都较为简洁,适合儿童阅读。该句翻译的难点在于后半句 “as if he greatly questioned the wisdom of a plan so drastic that it could exclude lunch.”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即“克里斯托弗似乎十分质疑这个计划”,而“这个计划非常重要以至于午餐都没法吃。”由此可见,陈译的版本对该从句的翻译更完整到位,把克里斯因执行计划不得不牺牲一顿午饭的不满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吴译的版本对后半句的翻译没有解释清楚,只是说明了午餐对于克里斯来说很重要,无法让读者感知原文所要传达的人物心理活动。因此,陈译的版本更完整地还原了语境,实现了与原文的信息对等。

(三)风格对等

译者在翻译时如何把握原文的风格并恰当地翻译是译者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正如著名翻译家刘宓庆先生指出的:“对风格意义进行研究的目的是探求所谓风格对应(stylistic equivalence)(2005:47)。但不同译者的译文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虽然承认译者风格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不能喧宾夺主,以译者风格掩盖作者风格。要做到神似,就要适度,要了解作者,尊重作者。”(张玉双,2006:28)此处从原著中抽取一段,对比分析两个译者的翻译效果,看是否达到了与原文的“风格对等”。

原文:“Mister Grimes,”a girl ventured,stepping hesitantly from the rear of the bus,“you gonna be able to pick up in the morning?”

The bus driver stared at her in total disbelief.“Girl,all y′all gonna be walkin′for at least two weeks by the time we get this thing hauled outa here and up to Strawberry to get fixed.Now y′all get on home.” He kicked a back tire,and added,“And gety′all’s daddies to come on up here and give me a hand with this thing.”(Mildred,1991:43)

吴译:有个女生从前门小心地走下来,对那个司机说:“葛林斯先生,你明天早上还能来接我们吗?”

司机用不耐烦的眼神看着她:“小姐,等我把车弄出来,再送到史卓贝利去修,至少要两个星期。这两个星期中,你们都得走路上下学了。你们还是快回家去。”他用力踢了一下后轮,“还有,回去叫你们的爸爸来帮我把车弄出来。”(吴祯祥1998:77)

陈译:“格兰姆斯先生,”一个小女孩走下车,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明天还来接我们上学吗?”

司机白了那女孩一眼:“你们这两个星期就别想着坐校车来学校了。我得把这车弄出来,然后送到斯特罗贝里去修,现在你们给我回家。”他踢了一脚后轮胎,补充道,“回去叫你们的爸爸过来,帮忙把这辆车拖出来。”(陈仪萱,2016:44)

这段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缺乏教养而又毫无耐心的司机形象。尤其是 “stared in total disbelief”,“kicked a back tire”,“get y′all′s daddies”等描述上可以看出该段对话建立在一个并不愉快的语境上,司机因为车坏了,轮胎陷入泥泞而烦躁,回答孩子问题时的语气极不耐烦。对比两个版本的译文,吴译虽通顺达意但译文语气委婉温和,与原文语境不符。相比之下,陈译使用 “白了一眼”,“踢了一脚后轮胎”,“就别想着”,“你们给我回家”等语气重的表达,不仅传神达意,还将一个不耐烦又没素质的司机形象呈现给了小读者。因此,陈译的版本在此处更为贴切,与原文做到了“风格对等”。

(四)修辞对等

作为文学中惯用的写作技巧,修辞可增加文采和文章的可读性。英语中的修辞手法不胜枚举,以下选取书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案例分析,对比两位译者的修辞翻译手法,考察是否达到了功能对等。

原文:Spring.It seeped unseen into the waiting red earth in early March,softening the hard ground for the coming plow and awakening life that had lain gently sleeping through the cold winter.But by the end of March it was evident everywhere:in the barn where three new calves bellowed and chicks the color of soft pale sunlight chirped;in the yard where the wisteria and English dogwood bushes readied themselves for their annual Easter bloom,and the fig tree budded producing the forerunners of juicy,brown fruit for which the boys and I would have to do battle with fig-loving Jack;and in the smell of the earth itself.(Mildred,1991:148)

吴译:三月初,春天悄悄地渗入酣睡一整个冬季的大地,并唤起即将苏醒的生命。三月底,春天的踪迹处处可见;谷仓三只小牛哞哞叫;庭院里,无花果树爆出新芽,我和男孩们常为了无花果而开战。(吴祯祥,1998:231)

陈译:三月伊始,春意在尚未解冻的红色泥土下骚动,呼唤着仍在沉睡的万物。到了三月底,处处是春的模样;谷仓里,三只小牛“哞哞”叫着,小鸡们也跟着“叽叽喳喳”;院子里,紫藤与山茱萸等待着开苞结果,而无花果树已经挂上了多汁美味的果实,我和男孩们还得跟喜爱无花果果实的杰克争抢。哦,还有泥土的气息。(陈仪萱,2016:159)

首句使用拟人修辞手法来描绘初春万物复苏的景象,这在两位译者的翻译中都有所体现。但在“awakening life that had lain gently sleeping through the cold winter”这半句的翻译上两位译者的处理方式不同。吴译为“(春天)唤起即将苏醒的生命”,而陈则译为“(春天)呼唤着仍在沉睡的万物”。从原文来看,作者想要表达的是 “春天唤醒沉睡了整个寒冬的生命”,且原文使用的是过去完成时,由此可见,陈译更贴近原文的意思。下一句由三个排比句组成,两位译者对此的处理也不同。吴译的版本明显出现了漏译现象。“chicks the color of soft pale sunlight chirped;…for their annual Easter bloom”以及“and in the smell of the earth itself”在吴版中均未译出。相比之下,陈译使用拟声词生动地再现了原文所有排比句所描绘的景象,如“三只小牛‘哞哞’叫着”,“小鸡们也跟着‘叽叽喳喳’”,同时用“谷仓里……”“院子里……”构成排比句式,与原文的排比句式对等。因此,在该段有拟人亦有排比的长句翻译中,陈的译文不仅在信息和文化的传递上做到了风格对等,并且用拟声词来生动再现原文情景,易于为目标读者接受,遵循了儿童本位原则。

四、结语

儿童文学的翻译应做到再现原著的内容和思想,并使译文能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从而做到功能对等。本文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儿童本位原则对比分析了著名儿童文学《黑色棉花田》两个不同的汉译本。通过对两个汉译本词汇,句法,风格,修辞四个角度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功能对等理论适用于儿童文学翻译,并对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比两个汉译本,笔者发现两位译者都出现了译文与原文不对等的情况,或者使用了不适宜儿童读者阅读的措词进行翻译。总体而言,吴译版的误译和漏译较多,而陈译版更忠实于原文,选词较为恰当,翻译较为生动活泼,不仅更好地达到了各个层面上的功能对等,且兼顾了儿童本位原则,译文更易被目标读者所接受。此研究表明,对儿童文学的翻译,译者除了基于原著向儿童读者传递信息,力求达到意义和风格上的功能对等,还需考虑儿童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情况,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猜你喜欢
译本儿童文学原文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