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学家顾彬批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说起……
——接触中国的美女作家文学

2018-10-24 00:04:09戈瑜琤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顾彬当代文学美女

戈瑜琤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

笔者有幸得见德国汉学家顾彬是在2003年三月的青岛海洋大学。当时很是惊叹这个倔强的德国人坚持要用汉语做题为“中国、欧洲和美国的文化差异”的演讲。然而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想想当年我们这帮学德语的学生死活要显摆自己的满是语法错误的德语,我就完全理解一个对汉学痴迷一生的教授想用汉语表达的心情了。顾彬说的汉语虽然不能比大山,但也是我所见德国人中说的相当地道的了。

再次让我回想起顾彬是2006年12月份,当时很偶然地在网站上看到一帖子,大标题赫然写着“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好啊,垃圾!撰写这则新闻稿的人肯定没少拿钱,相信凭借如此招摇过市的大标题,网上的点击率绝对不低。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其威力不弱与一枚甘油酸炸弹,足可以在华夏大地上炸开了一个大窟窿。好奇之余通读全文,原来顾彬并没有直接就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他说到:《狼图腾》在德国是法西斯主义,而美女作家的作品则是垃圾;针对中国当代作家,他批评说,缺少鲁迅的精神,中庸怯懦不敢说话。虽然说标题有断章取义之嫌,正文并非如此说来的,但是德国当代最知名的汉学家顾彬教授批评中国当代文学确实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鄙夷了曾经红极一时的美女文学。

果然不出所料,在一周后的课堂上,我们教诗韵学的老师凭着对时尚话题的敏感度第一次向我们说起了这则新闻。他本人的意见是,对美女作家的作品不能全部否定,比如卫慧的《上海宝贝》还是可以一读的,似乎卫女士还跟他本人有过一面之缘,所以《上海宝贝》中竟也出现了老师本人的影子。呵呵,课堂上大家一笑了之,并不曾深究什么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美女文学现象到底什么玩意。

热门话题绝非在一场欢笑中就冷却下来。这样的话题同样可以出现在餐桌上。第二次谈到顾彬批评当代文学就是在一次和导师吃饭的时候。我小心的引出这个话题,确实不知道一向有学术见解的导师对此会是什么看法。忘记了讨论过程是怎么展开的,但是导师颇为肯定的是美女作家的作品有商业炒作之嫌。对于当年那些年轻美丽的女作家们,想迅速出名致富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一些美女作家的作品在国内被禁在国外却火,当然其中也有外国出版商利用中国政治因素的可能性。

也许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一直想了解中国的美女作家。最初最初的事件是,当年我在德国交换留学的时候,一个很好的女朋友问起我作家棉棉在中国是不是很有名。我当时一时语塞。实话实说,从高中时期略看过韩寒的《三重门》和《安妮宝贝》之外,我对这些边缘小说、美女作家,等等等等,都提不起兴趣了。那就是一个短暂而痛苦的青春期之梦,可以让你顾影自怜,可以让你无病呻吟,可以让你颓废压抑,可以让你满足对性这类的话题的好奇之心而已。但是仅此而已。因为时间过的很快,这些作品无论如何不具备经典作品的特质,今天是畅销书,明天就可能再不值得一提。

我很高兴我的德国朋友对中国的文学作品有兴趣,尽管我对棉棉了解很少,我还是决定以一个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向我的德国朋友介绍中国的美女作家。之后我做了很多功课,我在网上下载了棉棉的代表作品《糖》,看完之后,我想能比较客观的表达一个中国人眼中的美女文学了。

无庸置疑,如果她们被定义为美女作家,相必不只那些男读者们有兴趣去搜索一下美女作家的照片,我同样会好奇打量一下美女作家是否真的名实想符。当然这绝对不是探讨美女文学的重点。美女作家们确实前卫、个性、时尚……很多人也认为她们是美女,有些人不认为她们是美女。但是,美女作家们绝大多数自我感觉良好,自认是美女,其中也有作家直言感谢父母给了自己一张美丽的脸蛋的。恍然之间,我理解了美女作家的另一曾含义:不管她们是不是真的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姿,她们是绝对自信自我的一些女性。“自我”似乎可以当成美女文学的标签,甚至可以说,美女作家如同韩寒、边缘小说作家一样是新一代个人主义的体现。

美女作家也被很多人解释为21世纪初中国发达城市的中产阶级代言人。他们小资地开着车,住着洋房,喝着咖啡,和外国人约会……中国的中产阶级其实只是在短短的几年内形成的。特殊的社会历史政治因素下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级。他们在刚刚新生的土壤中尝试着以一个自由灵魂的形象追逐自我意识,追求自我表达,同时崇尚物质和私欲。此时,美女作家也出现了,她们正好契合了中国新生的中产阶级的需要。小资们需要一种文化身份的表达,美女作家的风格和他们正好一致:故事里总是有人小资地开着车,住着洋房,喝着咖啡,和外国人约会……追逐自我意识,追求自我表达,同时崇尚物质和私欲。

美女作家在世纪初的几年以后就渐渐淡出文坛,果真如昙花一现。是中国的一纸禁令让美女作家最终只能以退出告终,亦或是时间的发展,最终必然没有美女作家生存的土壤呢?当年很难说。禁令初下之时,美女作家们还是回光似的小小火了一把,很多人顶风买上一本,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美女作家到第一次拜读她们的作品,其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禁书令。人的好奇心总是无时不在。

之后,中国市场上是很难成气候了,美女作家的作品接着被翻译成外语,在国外大张旗鼓地出版,其前言中想必都会煞有介事的说到此书在中国被 “禁止”一事。于是就有我前边提到的德国事件。德国朋友回避了棉棉在中国被禁的话题,大概是考虑到我中国人的身份,她不想涉及严重的政治问题,也不想堂而皇之地就问中国有没有言论新闻自由……哎,顿时让我想到很多。这些美女们的大作是继鲁迅、茅盾这些文学大家后很快就被翻译成德语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跳过很多知名的当代文学家,棉棉、卫慧便成了德国人眼中中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了,这一点,实在让人悲哀。

看了《糖》之后,我就给她回信:中国现在有很好的作家,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没有德文译本,实在很可惜;而棉棉的作品在中国是刚被禁止的(我主动提到此事),可能仅仅出于被禁止的原因,这就被翻译成德文了,这样会带来很好的商业利润,禁书是对这些书最妙的广告策划。个人认为,从内容到形式,这些作品只是描写了病态的都市爱情,并到处添加上性的元素。最多只是个故事而已。我还用了两个词,至今我还记得,abnormal和pervers.可能是信中的言辞激烈,德国朋友回信相当及时并询问是否可以推荐几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我又一时语塞……

其实我并不是因为爱国主义而发表这样的意见的,在德国特别害怕一不小心就被扣上爱国主义的帽子。中国人总是帮着自己国家说话,没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外国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宣传所致。在德国的日子让我已经学会了批判,而对美女作家的看法,我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批判。

由于自己先前对美女文学曾做过评价,所以就借着这次顾彬新闻事件听听老师们对此的意见。之后,导师在一次课堂上确实又引了这个话题,他既肯定了美女文学出现的时代进步因素,毕竟这个社会能开放地谈到性谈到其他话题,也说明了社会在进步;但也说到了她们身上体现的功利性。美女作家的作品是商业的,就如同“黄金甲”那样,根本的似乎只是利润,关于艺术性,他们似乎太贫乏了。

接着说我用到的两个词abnormal和pervers。翻成中文是不正常的,不符合常态的……其实我并不是要说,中国人的文学作品都不能谈到性。其实相反,中国自古以来在很多出色的作品中都有情色的描写,或者语言上成或者内容可嘉,这些作品都绝不是局限于情色文字的游戏,作品一定要能带给读者更深的更多的艺术的文化的文学的或者哲学的感受。如果仅仅是这些刺激感官的文字,它是不能长久的。试想一下,将美女文学放到今天,她们还能有昙花重现的日子吗?或者我们借着撤消禁书令的商业噱头,是否还有出版商愿意为他们出版呢?

小小的感叹一下,在我接触美女文学的过程中,我是带着一点社会责任感来看待的。特别当我看到德国人只能读到棉棉、卫慧的时候我确实心头一凉,可能这只是一个商业运作的偶然,可能我觉得当代文学确实也有太多的不如人意,但是比美女作家能代表中国文坛的大有人在呀。如果文学作品是一面了解他国的透视镜的话,是否要防止那些只读了一本垃圾的老外们从此对中国文学嗤之以鼻呢?

[1]范大灿,主编.安书祉,著.德国文学史(第 1 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顾彬当代文学美女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现代性”鲁迅
雨露风(2022年4期)2022-06-06 18:02:43
陕西当代文学创作透析
在文明交流中成长的德国红学*——与顾彬对话《红楼梦》德文全译本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3:22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顾彬,最爱涮肉和二锅头
环球人物(2017年23期)2017-12-25 14:47:28
家有“张美女”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0
学术讨论的方法和风度
天桥下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