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剽窃”现象的生态哲学反思

2018-10-24 00:04:09房天宇黄飞瑜王诗静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勘测生物人类

房天宇黄飞瑜 王诗静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近年来,人类在解决生态安全问题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安全的种种衍生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1]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现实中探寻生态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整个生态问题主要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而人作为社会的人,也作为生态保护责任的最主要承担者与生态安全负面效应的最大受害群体,需要通过深层次的哲学反思充分认识其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主体性作用,从思想源头上对人类自身的行为、活动进行分析、批判、反思与修正。

一、从知识遮蔽分析“生物剽窃”产生的原因

比较无知学①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以不准确的或有误导性的科学数据而导致的无知为研究对象。“生物剽窃”②这一说法,是由发达国家所进行的“生物勘测”③活动产生偏差而造成的,“勘测”指的是在生物资源多样性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从事的收集与筛选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原料的工作,以商业利用为目的来研制新型药品、培育高产质优的粮食作物等活动。[2]生物勘测可以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覆盖范围,起初得到不少生物保护工作者的认可。然而,随着更多学者的深入关注与研究,生物勘测的弊端也不断地被揭露,学者们通常认为这种方式所进行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生产所生产出的产品及其衍生专利实质属于偷窃行为,因此更应该被称为“生物剽窃”。“生物勘测”与“生物剽窃”之争,观点的差异性主要来源于不同个体对这一现象的认知与理解的不同。由于主体观念的差异,包括人的信息获取方式、对科学知识了解程度以及问题分析角度不同,人们主体观念的盲区被放大为对于此领域的不同程度的“无知”。这里的“无知”并非不明事理,而是作为主体的人对相关的、特定的领域缺乏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或是受到干扰而不能准确地了解、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质,进而无法作出较为准确的思考与判断。

二者的主要差异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辨析。在主客体关系中,生物剽窃行为的主体指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研究部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生物技术产业。它们凭借其生物技术上的优势,在没有经过资源拥有国批准的情况下,利用中介即资源属国的遗传资源,于特定领域内对物种、遗传资源进行研究和商业开发,并利用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及法律体系进行专利申报,最终忽视资源提供国即客体的利益而独自获利,这俨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有许多相似之处。[3]而对于广义的生物勘测技术,它的实质则是为了开辟不同于当前生物、制药技术瓶颈现状的新道路,帮助人类更高效地获取、集中资源。

二、从生态经济发展反观“生物剽窃”现象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经济发展应当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应当适应当前绿色生产、绿色发展的需求,不断向绿色经济转变。至少从目前来看,经济建设仍然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发展的重心,而生态经济作为一种在权衡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后产生的新的经济形式,对于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生物剽窃”现象可以发现“生物剽窃”的确是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的,不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无异于浪费宝贵的地球资源。但在思考其经济效益的受众即应当受益的群体在进行此项经济活动中所能够获得的利益时,能够发现处于经济活动主体地位的是广大劳动者,而并非发达国家的少部分群体,作为中介的生物资源要素在被转变为经济效益后,却不能够促进主体经济的发展。[4]这就有违生态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初衷。遗传、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的生物剽窃现象实际上给资源拥有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今社会,人们在对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之后,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努力求得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的和解,将生态经济的理念深入运用到现代化建设的领域之中。由于未来的生物技术及遗传资源产业很有可能制约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因此经济危机将会成为生态安全走向危机的必然结果。注重对人类的实践进行批判反思应当包括对当代中国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脉络关系的厘清,统筹兼顾经济与生态二者的发展趋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关系。

三、从社会生态建设探究“生物剽窃”本质

“生物剽窃”的实质是以科学技术为工具的资本积累,将发展中国家的遗传、生物资源转化为资本。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通常会加之以不正当程序或施行违反法律法规的方案等。[5]作为人类生态文明史上的一个新阶段,生态社会强调建立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形成统一标准的综合评价体系,从生态系统共同利益的角度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社会的生态化,离不开规范包括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企业集团在内的社会群体生态行为的政策法规,以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社会群体进行生态化的引导,将生态社会的理念、原则、目标贯彻进入生产活动、交换、研究活动的过程之中。

生态安全强调在生态社会中将人与社会、自然二者统一起来解决生态问题,以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共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现实性的角度来讲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想要改变当前生态问题的现状,最终要解决的仍然是“人”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6]人类始终无法彻底摆脱人类中心主义中对“人”的自我认知,即始终以人类自身的利益与价值为中心。现实中,人类已将保护自然作为维持自身生存而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撇开自然与人类的利益关系不谈,环境保护这一问题就很难得到人类的关注与重视。在生物勘测这样的活动中,本应是从地球万物的福祉角度出发,为了保护生态多样性而进行的活动却因人类功利性的一面从而转变成为危害生态安全的生物剽窃现象。为了极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大部分人以及其他物种的利益与生存环境的行为不符合生态社会的宗旨。

四、诉诸环境协同论寻求解决途径

环境协同论认为介于尊重自然和尊重人类之间存在着某种协同作用,对自然与人类的双向尊重可以产生反作用并给双方斗带来益处。环境协同论是一种整体论思想,它强调的是将生态系统视作不能割裂的有机环境整体。回到“生物剽窃”现象,它体现的是人类群体之间的利益分歧,当有限的自然资源被少数人占有时,占据资源的多少就会引发社会问题,而环境协同论所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必须从主观上认可并接受自然的内在价值。如果人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忽视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那么人类最终伤害的还是自身群体。当代,发展中国家仍占世界上国家的中的绝大多数,那么欠发达国家是否要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牺牲掉生态环境的利益呢?经济快速发展的弊端就是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已在逐渐觉醒,但是现实中环境破坏的力度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环境破坏的负面效果是具有累积性的,在一个问题被解决的同时,其他问题又会出现。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是必要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与经济相同步的生态环境的发展。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木桶效应中的那一块“短板”,人类是否还能够继续发展,并不是取决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板,而是取决于它的“劣势部分”即最短的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想要完全避免环境问题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怎样将这一环节的损害减少到最低。当它恶化到难以制止,乃至真正地成为人类发展的 “短板”时,也就宣布了人类自身发展的失败与终结。

五、结语

生态安全问题可以视作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关系错位问题,也可看作社会的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的主体性异化所导致的,解决问题需要回归到问题本身,从根源即人类自身来寻求出路。在人与自然的二元关系中,人作为具有理性的动物,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是人的异化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那么能否消解异化则取决于人类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人思维的能动作用,是构建生态安全体制的关键。社会实践推进了人思维方式的变化与发展,人的思维也应能够紧跟社会实践的步伐。当今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涉及面广、范围大,因而需要把握不同问题的性质并进行全方位地分析,以便科学有效地帮助人类走出当前的生态安全困境。

注释

①Agnotology,由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普洛克特和语言学家伊恩·博尔根据新古典希腊语创造,被译为比较无知学,主要以不准确或有误导性的科学数据而导致的无知为研究对象.

② Bio-piracy,由北美社会活动组织提出,通常指公司、研究机构及其他有关的生物产业凭借其生物技术上的优势,在未经资源拥有国及土著和地方社区的许可和同意前提下,利用这些地区的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在物种、粮食和医药等领域进行研究和用于商业开发,进而利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开发的技术申报专利,不考虑资源提供国或资源提供者的利益而独自获利的行为.

③Bio-prospecting,生物勘测,指一种建立在生物资源基础上的包括新产品发现与其商业化的过程.

[1]曲格平.关注中国生态安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Vandana Shiva.Bio-piracy,The Plunder of Nature and Knowledg[M].South End Press.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12.

[4]张德昭,杨华.论生态经济学的伦理基础[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3-27.

[5]史学瀛.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若干知识产权问题[J].南开大学学报,2003(3).

[6]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勘测生物人类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勘测设计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水利勘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