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兴趣作为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直接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在小学阶段纯数字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抽象的内容。数形结合、归纳概括的思想也在教学过程中被广为运用。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对于授课效果和课堂效率都有重要的助力。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提升
一、 学习兴趣与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特点概述
学习兴趣作为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在认识与探索外界事物的基础上开展的,是推动人认识、探索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动机。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深入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在初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相较小学数学在内容上更为复杂和抽象,数轴、函数、二次方程等內容的引入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会感觉到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针对初中学生在理解困难的知识点、概念上进行相关教学工作的优化。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不能忽视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个关键因素。
二、 教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
初中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学生兴趣激发的方式。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在一个从激发到培养最终形成的步骤中完成。激发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的根本在于学习主体对于学习内容产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授课过程中,要时时考虑学生面临的现实需求,通过相关需求的刺激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帮助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入,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现实生活中相关概念的运用。从让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出发,让学生明白相关知识点学习的意义。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分析学生普遍的兴趣爱好来针对性地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影视、游戏等文娱活动中搜集素材,通过知识点与素材的结合来达到刺激学生学习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兴趣得以激发之后,教师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在课程不断深入介绍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在满足课堂趣味性的基础上本着学生实践参与为主的原则开展教学工作。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点,掌握相应能力。如教师在进行锐角三角函数的讲解时,学生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明白了三角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后,教师就可以在介绍计算方式后让学生积极参与多种现实问题的计算,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直接将相关知识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去。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一个参与、趣味的环境中持续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
三、 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具体提升策略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从兴趣激发、环境建立这两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下面结合华东师范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一次函数》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课堂设计阶段教师应该从一次函数相关知识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有机地结合,一次函数作为现实生活中广泛运用的函数模型,其线性的函数表达比较易于学生的理解。所以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游戏、影视数据等图表入手,在通过描点法帮助学生进行画图之后,对于函数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进行解释,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进行函数性质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画出相关的函数图像,并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理解相关性质、系数的意义。之后教师须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动手设立解析式并按照解析式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在课堂教学阶段,按照既定的课堂计划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最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相关游戏、影视内容为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问题导学等方式来引入课程内容,让学生明白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之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分组、探究等形式来根据解析式画出函数图像。之后教师要通过学生画出的多种图像向学生解释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与二者间的关系。学生在结合实际生活中具体事物间数学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有关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在讲授一次函数的性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画出的多种函数图像在解析式中系数与常数项的变化让学生画出变化后的图像。让学生在对多种现象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为主,教授为辅的授课理念,在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广泛运用实践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兴趣培养的环境。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对于学生学习需求入手来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践的方式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创造良好培养环境的手法,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克运.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赤子(中旬),2014(02).
[2]徐景超.让初中数学课堂沐浴生活的阳光[J].成功(教育),2011(12).
作者简介:
白丽侠,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城子街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