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用类比水平提高质飞越

2018-10-23 11:17陈诗玉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阅读水平归纳语文教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分量至关重大,但当面对一些阅读能力较差的中学生时,教师有时也会出现无力感。本人认为,如果教师坚持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从理解主题,理解文章结构构思,培养筛选、分析、归纳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表现手法和精彩佳句的判断欣赏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就可以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且实现质的飞越。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分析;归纳;阅读水平

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生活和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学生生活条件的限制,往往在很多方面都不能亲自体验,也只能通过读书来增加阅历,所以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文阅读能力的最根本途径是阅读。相应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比例达到60%-70%。与此同时,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一脉相连、相辅相成,擅长阅读的学生往往在写作上也独出心裁。可是,阅读教学正好也是令教师头疼的一件事情。课堂上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地解释分析,而讲台下学生却无动于衷、不知所云的现象并不足为奇。

本人认为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对整篇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2. 对文章结构构思的把握能力。3. 对文章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的能力;4. 对文章表现手法和精彩语句的判断欣赏能力。

比较是一种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它有助于认识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属性的异同,从而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类比法就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本人凭借多年农村中学初中语文一线教学的经验积累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尤其在面对从小阅读经历较为贫乏的农村学生时,若能使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在类比中发现事物的相似点,化难为易,化陌生为浅近,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找出规律,得出结论;那么,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再举步维艰。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事物都处在广泛的联系之中,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或者相似的表现形式,而文学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类比有着坚实的客观基础。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呢?

一、 运用类比,理解文章主题

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一连串的悉心选择、剪裁、并编织起来的详细材料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叫做文章主题。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如果文章的内容与当下的时代差距较大(比如鲁迅的文章),或者语言略显深奥抽象的,甚至仅仅因为篇幅较长的,那么学生往往集中注意力于细节,欠缺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是,无论是什么样形式的文章,它最终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的内核,却是古今共同的。教师就是要立足于这个共同点,用类比的方法带领学生穿越作者用文学手法所营造的艺术云雾,直抵这个中心。

在教学《社戏》时,为使学生准确理解本文的主题,我先从讲自己儿时村里看大戏入手,调动有相同经历的学生回忆看戏往事,以便和《社戏》进行类比。不难发现,儿时看戏的情形有相似之处:比如听到锣鼓喧天的声音,就都迫不及待了。看戏时都不怎么关心戏的具体内容,只有看到扮相漂亮的小旦或者搞笑的小丑出台了,又或者热热闹闹的武斗翻跟斗之类开始了,才停下看一阵。更喜欢的是到后台近距离看演员或者和伙伴台下嬉戏买东西吃。美食呢,除了台下可以买到的瓜子、葵花籽之类的以外,可能还有邻居大妈的炒黄豆——无比香,笑妹家的油炸糍粑粒——好吃得不得了,更难得的是黄三毛家的油炸松树虫——人间美味啊!

回忆完毕之后,我开始进行导入主题理解的提问:“既然我们小时候看戏实际上并不关心戏的内容,而且经常看了一夜人家问起来压根不知道演的什么,但为什么我们还是非常热衷去看戏?”——伙伴,美食,热闹的氛围,纯朴的人情。

“假设多年后你长大了,回忆往事,你写下了一篇文章叫《看戏》,你最想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回忆童年,留恋的心情;歌颂故乡,赞美故乡的人。

“《社戏》最后一段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戏真的好看吗?豆也真的特别好吃吗?”文章中找根据,不难得出结论。——戏并不好看,豆也一般,没什么特别之处。

“既然戏不好看,豆也一般。那是什么让迅哥儿觉得戏无比好看,豆超级好吃呢?”因为有了前面的回忆类比做铺垫,学生很快发现——景色优美,人情淳厚。

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人生经验和文章内容进行类比,最容易激起学生的“人生经验通感”,从而找到直达主题的捷径。

此外,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引用已经学过的文章或者课外的文章类比,以此促进对新授文章主题的理解。比如上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就引用七年级已经上过的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进行类比。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两文的类似之处:父或母都面临“生命只到这里,从此没有我”而想要寻找“一个天使替我去爱你”的艰难时刻;父或母都特别不放心子女,一个是儿女年幼,一个是儿子瘫痪,了无生趣。通过类比,学生就可以知道,《爸爸的花儿落了》所要表达的感情与前文是类似的:称颂父爱的伟岸,表达了自己无比的悲痛和思念之情。

二、 运用类比,理解文章结构构思

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就是文章的结构。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经说:“同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材料多么优良,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的,结果是毫无用场的。”这说明了结构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文结构构思的基本方法,运用类比的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種。1. 并列式:例如培根的《论读书》。2. 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3. 对照式: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4. 递进式:例如《不求甚解》一文。

运用类比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结构,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模仿。例如,我曾经在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类比教学。这两篇文章大体上看都是对照式的结构,内容十分鲜明地分成前后两半,两部分的内容既形成对比,又有互相烘托,且中间有明显的过渡段。对比教学之后,学生对对照式文章的结构印象深刻。在我后来布置的半命题作文“从到”中,学生或写“从游戏迷到书迷”,或写“从怯懦到勇敢”,又或者“从阴暗到阳光”,内容虽然各异,但对照式结构的运用却都无大的差池。

三、 运用类比,提高筛选、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语文阅读需要着重考查的是筛选并分析提取文中的信息加以归纳总结的能力。现在中考语文的“综合探究题”往往就是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归纳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就加以训练。若使用类比的方式,在训练中能够举两个甚至多个例子,则更能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筛选、分析、归纳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中11-13段写最后三人的死亡过程和郭超人的《登上地球之巅》中17-21段写三名登山队员突击珠峰主峰的经过。

问:他们所面临的难题是什么?他们所做的决定是什么?(信息筛选提取)

根据这些内容可以判断,他们是怎样的人?(信息分析归纳)

答:难题:疲惫至极、燃料告罄、可怕暴风雪。决定:任何希望都破灭,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降临。

为人:勇于探险,历尽艰辛,为事业献身——他们是英雄!(《伟大的悲剧》)

难题:黑夜、寒冷、缺氧。决定:抛掉空氧气瓶,开始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

為人:顽强拼搏,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他们是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两文对比阅读之后,不仅提高了学生类似内容信息筛选归纳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抛开了以成败论英雄的成见,拓展了思考问题的深度。

四、 运用类比,提高对文章表现手法和精彩语句的判断欣赏能力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对比(对照)、类比、衬托(烘托)、抑扬、照应、正侧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染、讽刺、用典等等。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表现手法的特点和运用,不仅能提高阅读水平,而且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的时候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比如正侧描写。曾经在上《口技》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彻底理解什么是正侧结合,我先举了《陌上桑》的例子——“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让学生明白这里是侧面写出了罗敷的美貌。其次,我又朗诵了课外小小说《爱情鸦片》的一个片段——“她(姜黄)穿着橘黄色的风衣,脚蹬一双鞋头尖尖的欧版短靴子,阳光下风情四溢。忽然,她从我的臂弯里抽出手,随即脱下一只靴子朝着从面前经过的一辆摩托车猛扔过去,车上的人闪了一下很快跑了。我看清了骑车的是她的负心男友,后面坐的定是他的新欢吧。街上来往的车辆行人骤然静止,人们瞠目结舌地看着她赤着一只脚一瘸一拐地到路对面去捡鞋,一时喇叭声、呼哨声四起。”让学生找出片段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感受并分析表达效果。学生通过分析明白了这里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一个女子看到负心人和他的新欢时的那种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行为,写出一个中了爱情之蛊的女子的愤恨和执着。有了这样的两个例子做类比铺垫后,学生对《口技》中的侧面描写“宾客的反应”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毫无难度了。

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自己平时注意积累,那么在面对佳句赏析时,就能举出实例与文中的语句进行类比品析,从而让学生洞悉佳句之所以佳的秘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并且对学生以后写作文遣词造句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例如《安塞腰鼓》中有一句——“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如果教师只是分析说“这一句话中的‘痛快‘蓬勃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达到了语言陌生化的效果”,那么学生印象可能并不深刻。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另外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进行类比,也许学生不待分析,就能感受到语言之美,并且急着想模仿。比如:

1. 冬天的雪白色了你我的情人节。(《老人和海》歌词)。

2.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发如雪》歌词)

3. 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七里香》歌词)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面对中学生尤其是农村来的阅读面较为狭窄的中学生,语文教师若能自己平时注意比较积累,在上课时多举例子,坚持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那么相信不用多久,学生就会切切实实爱上阅读,而学生的阅读水平实现一个质的飞越,也就不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

[2]阅读与借鉴.

[3]语文新课程标准.

[4]教育心理学.

[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社戏》《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安塞腰鼓》《登上地球之巅》,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6]小小说《爱情鸦片》.

作者简介:

陈诗玉,福建省宁德市,周宁狮城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水平归纳语文教学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复习基因分离定律题型的归纳与探究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