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小学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强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其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做下深远的铺垫。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小学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答疑解惑。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自己的任务,教授他们阅读的方法,鼓励他们自主阅读,从而体会阅读真正的快乐。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据调查,年龄、性别、心理特点的不同都会引起阅读兴趣的差异。中小学生大多喜欢一些寓言、神话、民间故事等;高年级学生大多喜欢小说、传奇、传记等,标志着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一些言情小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而男生大多喜欢科学、体育。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有的放矢的推荐。其次,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形象、鲜明的插图,辅助阅读,调动学生积极性,插图体现出的信息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合理地利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春望》一诗时,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理解接受能力绘制一些与情节有关的图画,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也可以在旁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调动阅读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也可以先留出时间让同学们进行观察插图,并说出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们提出疑问,从而进行全班讨论,有利于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搞懂,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在进行讨论以后,再去对课文进行讲解就轻松了很多,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二、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在形成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后,应该由老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的方法分为很多种,如范读、领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读一篇课文时可以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老师在授课时,不应该受限于一种方法,这样的话过于单一,反而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抑制其创新能力、表现能力。同样,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过于花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最适合的阅读方法,根据学生们的理解能力、阅读兴趣,选择心中更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才可以使文章在朗读时充满感染力,才能讀出感情,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比如《天鹅》中“我们看见他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他在水上活动的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天鹅的特点。可以让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仔细体会和感受,找到感觉,最终达到细声柔情的语调来读这句话的目的。
三、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口在动,要做到心、眼、口都要动,不能有口无心的阅读,这样是达不到阅读效果的,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形成动脑动心的阅读习惯。要培养这种阅读习惯就要在授课过程中多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回答问题,只有投入阅读,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回答出问题,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比如在讲授《词语的变迁》这篇文章时,全文的主要问题把握词语变迁的过程。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一步一步的根据全文的逻辑关系,设置问题可以很好的理解课文的顺序,培养学生逻辑能力。这样,使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了课文的内容。
四、 积累好句、培养语感
语感是靠积累锻炼出的一种能力。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好词好句才能够培养出语感,有真正的阅读能力,学好语文。想要学好语文,积累是很重要的一点,要培养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多去图书馆学习,与同学们交流知识经验。通过好词好句的积累提高自己的语感。拥有好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比如《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用了多段好词好句来形容桂林的美丽景色。作者用优美的笔调,描写桂林山水的美貌,抒发了他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中可以配乐朗读课文,将自己融入优美的文字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们亲身感受它的绚丽,从而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增加了对语感的理解。
五、 总结
在现当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好句,培养语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生活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苗玉婷.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教育,2015(01).
[2]王连.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作者简介:
范桂莉,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伏龙泉镇新阳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