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
[摘 要]目前,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化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能力、现代化程度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杆。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运用程度高低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前所未有的信息技术竞争浪潮之中。中国作为传统的人口大国,实现信息技术服务现代化,对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实效性问题入手,讨论其基本含义,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前景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实效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4.019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4-0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企业可应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且其中不乏费用低廉、形式创新的技术,但是还是有许多信息技术存在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信息技术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因素,这是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基础,换句话说,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规划,才能将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复杂信息进行更加合理地分析与处理,最终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下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信息化管理相关概念的提出与应用最早并不是在我国,而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政府部门提出并发展起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许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为企业运营提供了信息支持。具体来说,信息化管理指的是企业信息部门对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方法、相关制度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保证企业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并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今后的信息化管理中,相关企业与技术人员要不断改善管理思路,提升管理对策,为我国企业现代化信息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管理环境日益复杂,例如在很多企业日常办公中,信息技术成为信息交流与工作流程的主要载体,从而造成企业专业工作的多样性局面,同时还使传统信息管理方法滞后性特点凸显出来。因此,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这正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在接下来的讨论分析中,笔者会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能够更加稳定地发展。
2.1 企业缺乏管理制度与培训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职能正在向服务类不断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工作从以往独立的工作状态向着多元化的工作配合形态转变。然而,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部门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而导致很多企业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的实效性。
此外,一些企业通常不重视信息化管理培训工作,缺乏必要的培训制度,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但是实际工作能力非常差,再加上培训规章制度不健全,会给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而且当前企业专业类型较多,信息化涉及面非常广泛,可以说它是一项高耗能、高强度的工作,信息化管理工人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有时候甚至还要超负荷工作。所以,重视信息化管理培训工作,及时发现相关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能够防患于未然。
2.2 企业信息运维管理安全意识不高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信息运维管理,而目前我国企业信息运维管理安全意识不是特别理想。目前,企业信息运维管理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以数据完整性的检查为主,对于数据问题以及风险意识不够重视,这正是造成当前企业信息运维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管理部门的领导还是具体的技术人员,通常将数据的日常统计作为运维管理的重点工作,对于信息运维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不愿意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殊不知,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于企业来说,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故,将会造成比经营事故更严重的危害。
此外,企业对于信息运维安全风险管理责任机制设置也不健全,缺乏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目前,国内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于安全管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企业信息管理全過程的安全组织,缺乏专职人员来履行企业信息运维安全风险管理职责。加之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作为干扰项,如参与主体多、利益牵涉广、责权利定义模糊等,出了信息安全事故互相推托,使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求更高,提高了企业数据运维工作的风险。
2.3 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制度
虽然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应用时间还较短,没有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就不能形成相对有效的制约。因此只有制定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
3 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对策
通过上述论述,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在信息时代,要想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性与实效性,相关人员应该采取合理的对策对信息化管理对策进行优化。接下来笔者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3.1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工作人员操作,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负责人带领,这就需要对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所以,在企业日常工作中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每名员工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工作,保证能够高质量完成工作,减少人员情绪对工作的负面影响。在提高员工业务能力的同时,企业还需要重视服务理念、网络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对于面向群众的企业人员,要不断提升自我服务意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良的服务。人才培养需要与团队建设共同完成,开展一项工作往往需要依靠大家的力量,因此要注重营造团队氛围,让每名管理人员都受到团队的积极影响。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建设来达到这一目标,具体来说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保证培训内容的实时性,学员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较新的信息化管理知识;第二,重视实践训练,在培训过程中,要给予学员实际工作的机会,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实践性。
3.2 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在上述分析中已经提到,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信息安全管理是提升实效性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信息运维与IT系统管理联系紧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保障技术可以被应用在信息运维工作中,例如,目前比较先进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SD-DSM系统,它是全球最先进的三位一体电子储存数据保护体系,企业在信息运维过程中可以采用类似的软件,为企业信息运维以及信息安全管理提供纵向深度防御和横向容灾实施数据恢复服务。其次,细化安全保密细则。一方面,所有员工系统权限必须采取实名制管理,人员的新增、变更都需经过办公室人力资源岗和信息技术岗审核。另一方面,对所有操作人员权限进行IP地址的唯一绑定,严禁绑定多个IP地址,如需增开IP绑定(不得超过3个地址)需先申请,由分管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开通。
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范围也得到明显扩大,居民的服务要求也在快速提高。因此,对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发展网络共享服务平台。对所采集到的档案信息按照要求进行合理划分,归类保管,对于没有限制性的档案信息能够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查询以及管理操作,让相关信息查询速度得到快速提升,让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都得到质的飞跃。对于企业信息管理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需要对业务办理环节中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进行完善,保证内部员工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信息,并将信息化的管理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
3.3 重视企业文化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企业文化由3个层次构成,即表面层的物质文化,如厂容、厂貌等;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如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规章制度和纪律等;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如各種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企业文化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信息化队伍,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通过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引进一些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尽快建立与企业文化管理相适应的用人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放在战略高度,并投入大量的资金。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丽.大数据时代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新通信,2016(22).
[2]邵杰.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24).
[3]刘志伟,李宁.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J].电脑迷,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