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F引流管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中的应用效果

2018-10-22 10:25刘守知张富全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积气预置肺叶

刘守知,张富全

(1.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胸外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2.上海市远大心胸医院胸外科,上海 200235)

肺癌是临床多发性恶性肿瘤之一,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2]。目前认为,影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接受微创手术及管道管理,其中胸腔引流管管理更为重要[3]。术后胸腔引流的目的在于促进肺复张,预防胸腔积液或积气,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目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主要采用28F、32F及36F聚氯乙烯引流管实施胸腔引流,其中28F引流管最为常用[4-5]。虽然28F引流管对预防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复张具有重要作用,但术后仍需留置预置线固定引流管,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活动障碍及疼痛,且会引起引流管口愈合延迟[6-7]。16F引流管材质较软,且应用时无需预置线,仅需通过切口缝线固定即可,有利于手术切口愈合,但其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尚缺乏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旨在探讨16F引流管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肺癌;(2)均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排除标准:(1)并发其他恶性肿瘤;(2)并发严重的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该研究共纳入肺癌患者78例,根据胸腔引流管型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39~71(55.07±11.62)岁;病理类型:腺癌26例,鳞状细胞癌10例,小细胞肺癌3例;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25例,Ⅲ期3例。观察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36~74(54.76±12.13)岁;病理类型:腺癌24例,鳞状细胞癌11例,小细胞肺癌4例;TNM分期:Ⅰ 期10例,Ⅱ期27例,Ⅲ期2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采取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右侧清扫第2、3、4、7、8、9和10组淋巴结,左侧清扫第5、6、7、8、9及10组淋巴结。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16F聚氯乙烯引流管(扬州市邗江华飞医疗器械厂)进行胸腔引流,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28F聚氯乙烯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将引流管自第7肋间镜孔处经后胸壁向上推至胸顶,无需另作侧孔;采取相同水封引流瓶,无需加用负压吸引;对照组患者需要预置线固定引流管,观察组患者无需预置线,通过切口缝线固定。术后第2天至第3天进行胸部X线检查,若无漏气,肺已复张,且引流量≤300 mL·d-1则撤除引流管;拔管后鼓励患者咳嗽,若有必要可刺激其咳嗽。

1.3观察指标(1)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2)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肺部感染、胸腔积气、心律失常、过敏反应、腹泻等。(3)术后第1、2、3 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越低舒适度越高;(4)患者术后活动度:术后第7 天采用自制活动度评定量表(本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88,效度系数为0.78)评估患者活动度,可独立带管活动为优;活动时需他人协助为可;因呼吸困难、疼痛等因素难以下床活动为差。

2 结果

2.1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n术后引流量/mL引流时间/h住院时间/d对照组39663.22±135.5678.32±11.015.08±0.19观察组39364.61±105.1251.03±10.264.12±0.22t10.87111.32420.624P0.0000.0000.000

2.22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术后第1、2、3 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组别nVAS评分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对照组396.01±0.985.13±0.924.22±0.68观察组394.96±1.023.32±0.813.02±0.73t4.6369.2227.512P0.0000.0000.000

2.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3。观察组患者皮下气肿、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心律失常、过敏反应及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Tab.3Comparisonofthecomplicationincidencesbetweenthetwogroups

组别n皮下气肿/例(%)肺部感染/例(%)胸腔积气/例(%)心律失常/例(%)过敏反应/例(%)腹泻/例(%)对照组399(23.08)9(23.08)8(20.51)0(0.00)1(2.56)3(7.69)观察组392(5.13)1(2.56)1(2.56)2(5.13)1(2.56)2(5.13)χ25.1867.3414.5220.5130.0000.003P0.0230.0070.0340.4741.0000.991

2.42组患者术后活动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活动度优35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活动度优24例,可12例,差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2,P<0.05)。

3 讨论

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发现并接受治疗时已经为晚期,患者的预后较差,5 a生存率很低,肺癌的有效治疗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8]。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是临床治疗肺癌的重要外科方式,术后传统的胸腔引流措施通常采取2根引流管,其中1根于肺部后下方引流液体,1根于肺部前上方引流气体,该引流措施过度注重充分排除胸腔内液体及气体,促进肺复张,但不利于患者进行物理康复训练及日常活动,影响患者预后[9]。快速康复的核心理念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而优化胸腔引流管理是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及快速康复理念的日益普及,单管引流逐渐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且其在快速康复及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方面更具优势。目前,临床单管引流常用16F、24F、28F、32F和36F引流管,其中28F、32F引流管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10-11]:(1)术后需留置预置线,以确保拔管后可有效封闭引流管口;(2)引流管口周边易漏气或渗液,因管径较粗,不易进行有效密闭;(3)引流管口多以瘢痕方式愈合,术后需长时间更换药物,易增加患者不适感,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便;(4)预置线行结扎处理后极易造成皮肤坏死,严重者可出现感染和切口愈合延迟等。研究显示,28F引流管自身的弊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瘢痕和切口愈合缓慢、患者不适感、引流管口疼痛及引流管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延长术后住院时间[12]。为解决28F引流管的弊端,有学者进行了相关探索,并采取管径相对较小的16F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相对于28F引流管,16F引流管具有以下优势[13-14]:(1)无需采用预置线,且不易脱落,利于术后余肺复张及患者早期下床活动;(2)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胸膜重吸收功能的影响较小,且术后总体引流量较少,采取小管径引流管也可有效解决术后积气等问题。目前,临床对16F引流管的应用效果尚有争议。马丹等[15]研究显示,采用16F及28F引流管的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积气、皮下气肿、再次置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2种引流管的引流效果相当。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2、3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活动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皮下气肿、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16F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和活动度,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使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及早期康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16F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和活动度。但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16F引流管在胸腔引流中的应用效果仍需临床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积气预置肺叶
克罗恩肠病伴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一过性积气一例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排队论的水下预置反舰导弹部署优化
陶埙发音原理解析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可预置工作点脉动直流工况电感测量仪研制
多级网络物资预置—前送模型及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研究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